徐耿 作品数:10 被引量:240 H指数:7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青少年抑郁症状与清晨觉醒唾液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状与清晨觉醒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关联,为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招募安徽省马鞍山市3所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共1 552名,收集其清晨即刻唾液,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皮质醇质量体积浓度;抑郁症状使用情绪与心境问卷量表评价,同时收集体力活动、视频时间、睡眠时间、父母文化程度、青春期发育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并测量身高和体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唾液皮质醇水平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4%,抑郁症状组皮质醇水平中位数(374.38 ng/mL)高于非抑郁症状组(339.42 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38,P<0.01)。控制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混杂因素后,相比于皮质醇水平位于P_(25)~P_(75)组青少年,P_(75)组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OR=1.47,95%CI=1.07~2.01)。结论青少年清晨唾液高水平皮质醇浓度与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高度关联。 郭策 段晓楠 来亚平 胡晶晶 徐耿 孟秀红 孙莹关键词:抑郁 唾液分泌 青少年 蚌埠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了解蚌埠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2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蚌埠市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8.9%,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及健康技能三个维度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9.8%,3.3%和46.9%。具有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和基本医疗5大健康问题的素养分别为58.6%、6.3%、2.2%、28.0%和17.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校类型、年级、近1年听健康讲座次数是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蚌埠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偏低,尤其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慢性病预防方面;高校需要开展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 刘华青 夏光兰 张坤 桂诚 陈娟 徐耿 吴学森关键词:大学生 青少年抑郁症状与清晨觉醒唾液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状与清晨觉醒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关联。方法 招募安徽省马鞍山3所小学2~5年级1552名男女生。采用Salivatte唾液管收集清晨即刻唾液,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皮质醇浓度,抑郁症状采用使用情绪与心境问... 郭策 段晓楠 来亚平 胡晶晶 徐耿 孟秀红 孙莹关键词:青少年 皮质醇 抑郁症状 唾液 安徽省中学生谋害他人心理行为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中学生谋害他人心理行为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安徽省皖南、皖北、皖中每个片区随机选取1个城市,再从各个城市选取1所普通初级中学和1所普通高级中学,每所学校每个年级各调查约320人,共对5 726名初一~高三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一般情况、青少年谋害他人心理行为等。结果 5 726名中学生最近6个月有过谋害意念、谋害计划、谋害准备、谋害未遂的报告率分别为9.9%,2.8%,1.3%,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初三年级、自评学习成绩偏差、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偏差、与父亲关系偏差、朋友数量〈3人、自评相貌偏差、自评相貌偏好均是中学生谋害他人意念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04,1.353,1.289,1.361,1.647,1.406,1.466,1.593,P值均〈0.05);而初一年级、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均是中学生谋害他人意念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66,0.995,0.757,P值均〈0.05)。男生、初三年级、高二年级、自评学习成绩偏差、朋友数量〈3人、自评相貌偏差或偏好均是中学生谋害他人计划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35,3.248,2.526,1.779,1.523,1.645,1.895,P值均〈0.05)。男生、初三年级、自评相貌偏好是中学生谋害他人准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261,2.623,2.131,P值均〈0.05);而自评学习成绩偏好是中学生谋害他人准备的保护因素(OR=0.258,P〈0.05)。男生、初三年级、自评相貌偏好是中学生谋害他人未遂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295,4.919,2.268,P值均〈0.05)。结论中学生谋害他人心理行为现象较为严重,不同人口特征中学生谋害他人心理行为存在一定差别,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王路晗 胡国云 徐耿 苏普玉关键词:精神卫生 流行病学研究 孕期双酚A暴露对子代雌鼠青春期发育提前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孕期小鼠双酚A暴露对子代雌鼠青春期发育提前及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105只8周龄清洁级CD-1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双酚A低、中、高剂量组,从受孕0~18天分别给予双酚A 0、8、40和200mg/kg。子代出生后进行性别判断和称重。出生后21~34天,观察雌性子代阴道开口情况,并通过阴道涂片判定动情周期。仔鼠于出生后第34天处死并取血,检测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孕期BPA低、中、高剂量组的子代雌鼠阴道开口时间分别为(28.0±0.36)、(28.0±0.33)和(28.0±0.61)d,早于对照组的(30.0±0.2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开口提前率均高于对照组,第一次动情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水平分别为(9.78±1.07)、(11.55±1.38)和(10.09±1.51)pg/mL,均高于对照组[(5.18±4.63)pg/mL],而低剂量组LH水平为(1.86±0.79)pg/mL,低于对照组[(2.37±1.5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母鼠双酚A暴露其子代雌鼠青春期发育明显提前,同时增加子代雌鼠GnRH激素水平,影响HPG轴功能。 徐耿 韩阿珠 许诺 苏普玉关键词:双酚A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环境毒理 初中生青春发育时相与同伴欺凌行为的相关性 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探讨初中生青春发育时相与各种欺凌行为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暴力行为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安徽省3个城市3所普通初级中学的2 704名15岁以下中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对象躯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发生情况,并自我评价青春期发育状况。结果初中生各种欺凌行为中被他人言语欺凌报告率最高(53.8%),对他人网络欺凌报告率最低(4.5%);除被他人关系欺凌男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类型欺凌与被欺凌行为报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处于不同青春发育阶段的初中男生,欺凌他人行为中的躯体欺凌、言语欺凌和网络欺凌,被他人欺凌行为中的言语欺凌和网络欺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43,27.015,10.602,8.398,8.118,P〈0.05);处于不同青春发育阶段的初中女生,仅言语欺凌他人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5,P〈0.05);男、女生均表现为发育中晚期的同伴欺凌行为报告率高于发育早期。结论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初中生随着发育阶段的上升,多种欺凌行为的报告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应加强对青春发育期男生欺凌行为的预防控制。 杨海 汪耿夫 肖勇 胡国云 王路晗 徐耿 苏普玉关键词:青春期发育 精神卫生 童年期双酚A暴露对女童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影响 被引量:9 2016年 近年来,人群研究提示女童青春期发育有提前趋势,青春期提前已经成为不可忽视公共卫生问题和医学问题。导致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因素除了社会经济改善、营养水平提升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尤其是双酚A(bisphenol A,BPA)的暴露对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影响受到关注。本文将对双酚A暴露与女童青春期发育提前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讨女童青春期发育提前与环境内分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徐耿 苏普玉关键词:双酚A 女童 中国大陆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流行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3 2017年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干预和控制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中国学术文献库总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中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大陆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相关文献。使用R软件及其Meta程序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按照性别、学段、城乡、独生子女、地区以及调查年限进行亚组分析,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22篇,累计纳入总样本量146 936人,非自杀性自伤总检出率为27.4%(95%CI=24.5%~3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男生(27.2%)高于女生(25.6%),非独生子女(28.8%)高于独生子女(28.0%),农村(32.2%)高于城市(27.7%),中部地区(32.3%)高于西部(30.1%)、东部(25.4%)、东北部(5.5%)地区,2012年及之后调查的检出率(31.4%)高于2012年之前的检出率(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7.03,9.85,30.28,531.58,120.95,P值均<0.05)。本次所纳入研究文献无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稳健。结论我国大陆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总体检出率较高,且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城乡、地区以及调查年限间存在差异。 韩阿珠 徐耿 苏普玉关键词:自我伤害行为 流行病学研究 精神卫生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童年期虐待忽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状况,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其童年期虐待忽视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阜阳、铜陵、天长3市5 726名初一~高三学生,使用自编"安徽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网络成瘾、童年期虐待忽视等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41%,女生为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6,P<0.001)。男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童年期情感虐待、性虐待和躯体虐待是青少年轻度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P均<0.05),童年期性虐待是青少年重度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其童年期虐待忽视密切相关,在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同时,应关注童年期虐待忽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徐耿 王路晗 韩阿珠 苏普玉关键词:童年期 网络成瘾 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对不良心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共存对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未遂)的影响,为开展相应人群的心理干预与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3市(铜陵市、阜阳市、滁州市),共计5 72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自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童年期虐待与忽视、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等的发生情况。采用两步聚类分析对青少年遭受童年期虐待的情况进行分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的影响。结果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情况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未受虐待和忽视,共2 763人(48.3%);第二类为轻度虐待和忽视,共2 356人(41.1%);第三类为中重度虐待和忽视,共607人(10.6%)。童年期遭受轻度和中重度虐待与忽视的青少年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和自杀未遂的报告率均高于未遭受虐待与忽视者(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童年期遭受轻度和中重度虐待与忽视均是青少年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和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两步聚类分析方法能对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进行准确分类;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共存是青少年多种不良心理行为的危险因素。 肖勇 汪耿夫 杨海 王路晗 胡国云 徐耿 苏普玉关键词:虐待儿童 精神卫生 自我伤害行为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