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聪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篇氮杂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原子
  • 1篇制氢
  • 1篇重原子
  • 1篇重原子效应
  • 1篇吡咯
  • 1篇光解
  • 1篇光解水
  • 1篇光解水制氢
  • 1篇合成工艺
  • 1篇分子
  • 1篇分子催化
  • 1篇分子催化剂
  • 1篇
  • 1篇
  • 1篇
  • 1篇产氢
  • 1篇催化
  • 1篇催化剂

机构

  • 2篇华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福...

作者

  • 2篇李晓聪
  • 1篇巫瑞波
  • 1篇赵清华
  • 1篇骆耿耿
  • 1篇周经纬
  • 1篇方凯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氟硼吡咯、氮杂氟硼吡咯光敏剂的均相光解水制氢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骨架结构8-位为吡啶基取代的氟硼吡咯Bn(n=1~6)及氮杂氟硼吡咯Aza-Bn(n=1~2)衍生物.并以其为光敏剂,钴肟配合物Cn(n=1~4)为质子还原催化剂构建了基于非贵金属的多组分均相光解水制氢体系,并对体系进行优化.在最佳优化条件下,即以C1为催化剂,三乙醇胺(TEOA)为电子给体,在乙腈/水=4:1(v/v),pH 8.5中,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碘代氟硼吡咯B4、B5和B6为光敏剂所构建的制氢体系,随着8-位吡啶环上氮原子取代位置的不同,体系的催化转化数(TON)分别为90、101和164,而未碘代的氟硼吡咯(B1~B3)和氮杂氟硼吡咯Aza-Bn(n=1~2)则没有制氢活性.通过电化学测试及光谱实验,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推测体系的电子转移途径和制氢机理.
李晓聪骆耿耿方凯周经纬赵清华巫瑞波
关键词:重原子效应光解水制氢
有机光敏剂-钴分子催化剂人工光合成产氢体系的构建与性能研究
氢能以其高效、环保等特性被认为是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而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将太阳能转换为氢能的最佳途径,被视为“21世纪梦的技术”及“化学的圣杯”之一,成为当今可再生能源领域和光催化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光催...
李晓聪
关键词:合成工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