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荣
-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突变基因谱及临床特征相关性的研究
- 2022年
-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的分子特征,探究其基因突变谱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且病理确认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1例患者(共79份)新鲜肿瘤组织标本,并统计其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肿瘤组织标本进行检测,研究其病理性突变基因特征,并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方法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5%的新鲜肿瘤组织标本被检测到不同的病理性突变或融合,15%的新鲜肿瘤组织标本存在至少2种不同的病理性基因共突变或融合;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有病理性突变或融合组的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病理性突变或融合组(62.7%比0,P<0.05)。结论具有病理性基因突变或融合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据此我们认为术前对肿瘤组织进行二代测序分析其分子特征有利于准确判断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方便制定精准的手术方案。
- 孟甦陈萍杨志学魏金荣陈楠伍燕琳赵生斌周素娟蒋国勤
- 关键词:甲状腺癌基因融合
- 鞘内注射慢病毒载体-SOCS3缓解骨癌痛大鼠痛行为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慢病毒(LV)过表达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对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胫骨内注射乳腺癌Walker 256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另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于大鼠胫骨内建立对照组。取12只造模1周的骨癌痛大鼠,6只鞘内注射LVSOCS3,另外6只鞘内注射LV-NC。应用行为学方法分别检测对照组、模型组、LV-SOCS3组及LV-NC组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T)、热刺激后爪退缩潜伏期(PWL)。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4组大鼠L_2-L_5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SOCS3、核转录因子(NF)-κB及P2X_3受体的表达。结果:骨癌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PWT和PWL显著降低;L2~L5DRG中SOCS3蛋白表达降低。鞘内注射LV-SOCS3后1周,骨癌大鼠的PWT和PWL值无明显变化,2周时PWT和PWL值明显升高(均P<0.05)。鞘内注射LV-SOCS3后1周,可上调SOCS3在L_2-L_5DRG中的表达,同时降低NF-κB的蛋白表达,但P2X_3受体表达无明显改变;鞘内注射LV-SOCS3后2周,可使NF-κB的表达维持低水平,同时降低了P2X_3受体的表达。结论:骨癌痛大鼠鞘内注射LV-SOCS3可通过调节NF-κB与P2X_3受体的表达缓解骨癌痛。
- 孔祥鹏王迪煜魏金荣杨志学陆向荣蒋国勤
- 关键词:骨癌痛P2X3受体
-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超声声像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患者临床病理及超声资料,探讨超声声像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2016年4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诊治EPC患者3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乳腺超声检查,观察病灶部位、直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性质(实性/囊性)、钙化等超声声像特征。33例患者术后均行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单纯性EPC组18例,EPC伴导管原位癌组8例,EPC伴浸润组7例,比较3组病灶部位、病灶直径、分子分型、手术方式及病灶形态、内部回声、Adler血流分级等超声声像特征。结果33例患者病灶超声声像表现为形态规则21例(63.6%),边缘光整24例(72.7%),后方回声增强19例(57.6%),不伴钙化33例(100.0%),血流丰富21例(63.6%);囊实性肿块27例(81.8%),实性肿块6例(18.2%)。27例囊实性肿块均呈囊实性混合回声,其中以囊性为主8例,囊实相当7例,实性为主12例;后方回声增强18例;囊壁或实性回声区Adler血流分级Ⅱ~Ⅲ级17例。6例实性肿块均呈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其中边缘不光整4例,Adler血流分级Ⅱ~Ⅲ级;后方回声增强1例。3组病灶部位、病灶直径、分子分型、手术方式及病灶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Adler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C超声声像表现呈多样化,典型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形态规则、边缘光整、血流丰富,但超声声像特征无法鉴别病理类型。
- 张英董智芬高雅魏金荣
-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病理类型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多部位转移1例
- 2024年
- 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胸、腹、背皮肤及结直肠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过程。本病例在光镜下见肿瘤细胞低分化,弥漫分布,排列无结构,易漏诊和误诊。临床病史、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联合检查在转移性浸润性小叶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魏金荣巴富婷蒋国勤徐蒙蒙侯燕戴晓晓
- 关键词:临床病史浸润性小叶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病理特点组织病理学
- 鞘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缓解大鼠骨癌痛的机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对胫骨癌痛模型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180~200 g健康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n=8):假手术组、骨癌痛组、TNF-α单克隆抗体组、肿瘤对照组。于左侧胫骨近端骨髓腔注射Walker256肿瘤细胞悬液10μL(2×109)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射10μL生理盐水。建模后第11天,TNF-α单克隆抗体组连续7 d鞘内注射TNF-α单克隆抗体依那西普8μL,肿瘤对照组连续7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8μL,其余两组不进行鞘内注射。分别于注射肿瘤细胞前,注射后第1、4、7、10、14、17天时测定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的机械痛阈。于接种细胞后第17天取大鼠左侧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腰2-腰5段)测定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8(NaV1.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骨癌痛组种瘤后第7天,机械痛阈开始下降,第10天出现明显下降(P<0.05),第17天骨癌痛组DRG NaV1.8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第11天TNF-α单克隆抗体组大鼠鞘内给药后机械痛阈明显升高,2 h达最高峰,8 h后恢复到给药前水平(P<0.01);重复给药7 d,行为学变化类似一次给药,但机械痛阈值升高程度较单次给药降低。第17天TNF-α单克隆抗体组DRG NaV1.8的表达较肿瘤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TNF-α单克隆抗体可能通过抑制DRG神经元上的NaV1.8的高表达从而抑制骨癌疼痛。
- 陆向荣王枫魏金荣周友浪缪秀华肖颖徐为袁
- 关键词:骨癌痛背根神经节肿瘤坏死因子-Α
- 一种用于乳腺肿瘤的多角度活检取样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乳腺肿瘤的多角度活检取样装置,包括外壳、外针管、内针管、切割件、弹射组件、收针组件和切割驱动组件;所述外针管内设有若干平行的所述内针管,所述外针管的针头设有引导孔,每个所述内针管的针头均插入所述引导孔...
- 蒋国勤钟想缪家树魏金荣王迪煜
- 一种用于乳腺肿瘤的多角度活检取样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乳腺肿瘤的多角度活检取样装置,包括外壳、外针管、内针管、切割件、弹射组件、收针组件和切割驱动组件;所述外针管内设有若干平行的所述内针管,所述外针管的针头设有引导孔,每个所述内针管的针头均插入所述引导孔...
- 蒋国勤钟想缪家树魏金荣王迪煜
- 过表达SOCS3抑制骨癌痛大鼠痛觉高敏的研究
- 目的: 1.初步阐明SOCS3与骨癌痛的关系;2.探讨SOCS3调控骨癌痛的作用机制。 方法: 1.骨癌痛模型的建立与验证:采用180-220gSD雌性大鼠,胫骨内注射大鼠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大...
- 魏金荣
- 关键词:骨癌痛背根神经节TLR4受体痛觉
- 文献传递
- ECE2通过上调E2F1和MYC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通过检测内皮素转化酶2(ECE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究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例临床乳腺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样本,通过qRT-PCR检测ECE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通过siRNA介导敲低ECE2表达,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迁移实验和细胞周期实验分别验证敲低ECE2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凋亡的影响。通过分析与ECE2共表达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探索ECE2在乳腺癌发展进程中的潜在分子机制,进一步通过细胞增殖回补实验进行验证。结果20例临床乳腺癌组织中ECE2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上调(30.342±6.564 vs 21.753±8.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5,P=0.000)。转染敲低ECE2表达后,siECE2#1组和siECE2#2组在24,48,72 h的吸光度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09~211.681,均P<0.01)。siECE2#1组(0.515±0.014)和siECE2#2组(0.511±0.006)细胞克隆形成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73±0.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152,P<0.001)。siECE2#1组(56.423±1.137)和siECE2#2组(42.036±0.754)细胞迁移愈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8.124±1.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5.162,P<0.001)。siECE2#1组和siECE2#2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细胞周期显著阻滞在G1期。siECE2#1组和siECE2#组细胞中E2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3.020,136.301,均P<0.001);MY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F=613.395,102.573,均P<0.001)。在敲低ECE2表达的乳腺癌细胞中分别回补E2F1和MYC后,细胞增殖速率回归至正常水平。结论ECE2高表达诱导促癌基因E2F1和MYC的高表达进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阻碍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参与乳腺癌的发展进程。
- 顾芯烨吴旦平江波商江峰蒋国勤魏金荣李华
- 关键词:乳腺癌E2F1MYC迁移
- 大鼠初级感觉神经元内PKA/CREB通路在骨癌痛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A拮抗剂H-89对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和背根神经节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 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1检测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CREB磷酸化水平:将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n=16),分组后在大鼠右侧胫骨髓腔内分别注射PBS或乳腺癌Walker 256细胞,肿瘤细胞接种后1,3,7,10,14 d检测大鼠机械痛阈,第14天提取骨癌痛组大鼠第2至第5腰椎右侧的背根神经节,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CREB(p-CREB)的表达量。2检测H-89对大鼠疼痛行为及CREB磷酸化的影响:将32只骨癌大鼠随机均分为DMSO组和H-89组。在肿瘤细胞接种后的第9天至第14天每天鞘内注射DMSO或H-89。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15,30,45和60 min进行疼痛行为测试。在第14天最后一次鞘内给药1 h后,快速提取大鼠右侧背根神经节,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CREB的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骨癌痛组大鼠机械痛阈明显降低,背根神经节中CREB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鞘内注射DMSO或H-89后,H-89组大鼠机械痛阈较DMSO组明显升高。同时H-89组CREB磷酸化水平较DMSO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蛋白激酶A通过CREB磷酸化加剧大鼠骨癌痛。
- 王枫李萌魏金荣陆向荣周友浪徐卫袁
- 关键词:蛋白激酶A骨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