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梁嘉前

梁嘉前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癌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抗原
  • 1篇增生
  • 1篇生物发光
  • 1篇生物发光成像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抗原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研究
  • 1篇尿道
  • 1篇尿道膀胱
  • 1篇尿嘧啶
  • 1篇评分
  • 1篇前列腺特异
  • 1篇前列腺特异抗...
  • 1篇前列腺增生
  • 1篇切除

机构

  • 4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梁嘉前
  • 3篇章传华
  • 3篇袁敬东
  • 3篇周高峰
  • 3篇吴维
  • 2篇吕磊
  • 2篇孙莹
  • 1篇高雪梅
  • 1篇黄遂斌
  • 1篇高再荣
  • 1篇刘双林
  • 1篇张雅婧
  • 1篇陈继征
  • 1篇杨伟
  • 1篇胡雪
  • 1篇张晓
  • 1篇向威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前列腺癌Nrf2表达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p45(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01-10-2016-01-10武汉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80例,设为前列腺癌组。选择同院同期前列腺增生患者52例,设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Nrf2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rf2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Nrf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含量、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是否淋巴结处转移和是否化疗耐药的关系;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采用siRNA敲减DU145细胞中Nrf2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对多西他赛(docetaxel,DTX)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Nrf2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3.61±1.75,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的1.08±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9,P=0.003 2;前列腺癌组织中Nrf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2.55±1.03,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的0.73±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3,P=0.005 6。前列腺癌组织Nrf2阳性率为71.25%(57/80)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7.69%(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17,P<0.001。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Nrf2阳性率与血清PSA含量(χ2=19.985,P=0.001)、肿瘤大小(χ2=4.665,P=0.031)、Gleason评分(χ2=9.937,P=0.002)、临床分期(χ2=11.446,P=0.003)和有无淋巴结转移(χ2=6.572,P=0.01)有关联,与患者年龄无关(χ2=1.993,P=0.448)。62例患者进行以DTX为基础的化疗,其中化疗敏感37例,化疗耐药25例。化疗敏感组Nrf2阳性20例,阴性17例,阳性率为54.1%,化疗耐药组Nrf2阳性20例,阴性5例,阳性率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吴维江娟吕磊梁嘉前孙莹袁敬东章传华周高峰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抗原GLEASON评分化疗耐药
I型内含子核酶介导靶向CEA双报告基因显像的体外研究
2015年
目的构建靶向CEA的以I型内含子核酶为载体核心介导的生物发光一核素双报告基因显像系统。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靶向CEA的I型内含子核酶及核酶-荧光素酶-胸苷激酶(Rib53-Fluc-tk)报告质粒,采用细胞生物发光等方法检测核酶反式剪接产物的表达;以Iodogen固相氧化法合成131I-氟-碘阿糖呋喃基尿嘧啶(FIAU),行细胞摄取实验。采用两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LSD)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ib53一Fluc—tk测序正确;乳腺癌细胞MCF-7的荧光素酶比值增高,可达O.64±0.10(n=4);MCF-7细胞转染Rib53-Fluc—tk后的反式剪接产物条带大小为520bp,测序结果正确;pCDNA3.1-CEA及Rib53-Fluc-tk共转人胚。肾细胞293T,可探测到生物发光信号。131I—FIAU的标记率为(64.02±4.79)%(n=3),放化纯为(95.96±1.07)%(n=3),标记产物在人血清中24h的稳定性高。293T单独转染Rib53-Fluc-tk,细胞摄取率仅为(0.31±0.01)%(n=4);293T共转染pCDNA3.1-CEA、Rib53-Fluc-tk质粒,细胞摄取率增加至(1.40±0.06)%(n=4),F=1007.29,t=136.34,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I型内含子核酶为核心介导的靶向CEA的双报告基因系统,并对CEAmRNA进行了生物发光以及细胞摄取的检测,为改善传统报告基因显像的特异性奠定了体外实验的基础。
张雅婧陈继征高雪梅胡雪张晓梁嘉前高再荣
关键词:癌胚抗原生物发光成像
外泌体在前列腺癌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前列腺患者外周血外泌体的含量,并探究外泌体在前列腺癌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离心法收集正常人和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外泌体并测定外泌体浓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CD63的表达。MTT和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外泌体分泌能力的影响。复制前列腺癌肺转移小鼠模型,并检测前列腺癌患者来源的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肺转移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转移癌组织中CD63和Ki-67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患者外泌体含量(27.69±11.66)μg/ml高于正常人(7.41±5.2)μg/ml(P<0.05)。伴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外泌体含量(33.40±10.45)μg/ml高于无远处转移前列腺癌患者(18.17±5.96)μg/ml(P<0.05)。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外泌体提高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外泌体产量。注射外泌体组裸鼠肺部转移灶数目(16.28±6.94)高于对照组(4.72±2.51)(t=5.265,P=0.000)。结论外泌体提高前列腺细胞增殖活性,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分泌外泌体,促进前列腺癌细胞肺转移。
吴维江娟吕磊梁嘉前孙莹袁敬东章传华周高峰
关键词:外泌体前列腺癌肿瘤进展肿瘤转移
复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估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治疗复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54例复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给予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治疗,观察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54例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为63%,其中男性1年无瘤生存率为64%,女性1年无瘤生存率为60%。54例患者中2例因频繁发作尿路刺激症状及肉眼血尿而停止灌注治疗,1例患者因灌注后发作附睾炎而停止灌注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8.5%。结论吉西他滨对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有效,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复发性膀胱癌患者的灌注治疗药物。
梁嘉前杨伟黄遂斌刘双林袁敬东吴维周高峰向威章传华
关键词:吉西他滨膀胱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