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君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观察α-硫辛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
- 目的:应用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了解α-硫辛酸(LA)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和铁螯合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我院住院治疗的PD患者40例,根据Hoehn-Yahr分级不同进行...
- 蔡立君焦玲田锦勇廖欣黄明明聂红昉
- 关键词:Α-硫辛酸帕金森病黑质
- 文献传递
- 3.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观察α-硫辛酸对帕金森病患者黑质的铁螯合作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应用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了解α-硫辛酸(LA)对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的铁螯合作用。方法:选取PD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研究组给予LA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予GM 1治疗,应用SW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黑质相位值变化以评估LA的铁螯合作用。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黑质相位值升高,铁沉积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黑质相位值无明显变化,铁沉积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黑质致密带(SNc)宽度、黑质(SN)宽度、SNc/中脑直径、SN面积平均值,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SWI检查可评估LA治疗PD对黑质铁沉积的影响,LA是有效治疗PD的金属螯合剂。
- 蔡立君詹玮李旭红廖欣黄明明聂红昉焦玲
- 关键词:Α-硫辛酸帕金森病黑质磁敏感加权成像
- 蓝莓花青素对HepG2细胞凋亡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蓝莓花青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影响。方法:从贵州麻江蓝莓中提取花青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花青素的含量并鉴定。观察蓝莓花青素孵育后,HepG2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以及细胞组蛋白H3K9、H3K14、H3K18、H3K27乙酰化修饰的情况。结果:与无处理的对照组HepG2细胞比较,不同浓度蓝莓花青素(50、100、150、200、300μg/mL)处理HepG2细胞48 h后,HepG2细胞体积明显缩小,细胞增殖明显抑制(均P<0.05),凋亡明显增加,且作用呈随浓度增加而增强;不同浓度蓝莓花青素(50、100、200μg/mL)孵育48 h后,HepG2细胞组蛋白H3K9、H3K14、H3K18、H3K27乙酰化修饰明显增加(均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蓝莓中花青素对HepG2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詹玮田甜余蕾刘静廖欣蔡立君甄运寰
- 关键词:肝细胞细胞凋亡
- 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观察α-硫辛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
- 目的应用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了解α-硫辛酸(LA)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和铁螯合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014年9月我院住院治疗的PD患者40例,根据Hoehn-Yah r分级不同进行比较。...
- 蔡立君焦玲廖欣黄明明聂红昉田锦勇
- 文献传递
- 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诊断与临床相关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威尔逊氏病(WD),是一种铜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1],主要由第13号染色体上基因突变或缺陷导致。HLD患者体内游离铜离子不能被铜蛋白结合,过量铜离子在患者肝脏、大脑和角膜等部位沉积产生毒性,引起患者各系统功能异常改变[2-3]。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良好[4]。
- 丁辉黎胜强蔡立君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磁共振成像血清铜蓝蛋白K-F环
- 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脑铁分布差异和应用α-硫辛酸治疗的铁螯合机制
- 目的:1.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红核、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额叶和颞叶脑区的相位值,了解铁在不同脑区的分布差异以及是否会产生脑区间的移行。2.通过SWI了解α-硫辛酸(LA...
- 蔡立君
-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Α-硫辛酸
- 文献传递
- 颅内皮样囊肿自发性破裂的CT及MRI表现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颅内皮样囊肿自发性破裂的CT及MRI表现。方法: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颅内皮样囊肿自发性破裂的CT、MRI资料,分析其病变部位、大小、形态、与脑积液关系、水肿情况等影像学特点。结果:皮样囊肿6例位于幕上,3例位于幕下,4例位于鞍上池,2例位于鞍旁,3例位于桥小脑角区;5例囊肿形态规则,4例形态不规则,边界均清楚;8例周围无水肿,1例周围有轻度水肿,9例病灶均破裂,目脂滴进入脑脊液内;CT扫描2例呈均匀低密度,7例呈不均匀混杂密度,3例病灶内可见钙化;MRI扫描呈不均质混杂信号,其内均可见短T1脂肪信号,破裂的脂滴均呈短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短T1信号均可被抑制;增强扫描6例病灶无强化,3例病灶壁呈明显环形强化,2例破裂脂滴邻近脑膜强化,1例室管膜强化。结论:CT及MRI能够准确显示原发部位的皮样囊肿和破裂后游离于脑脊液内的脂滴,表现具有特征性。
- 廖欣詹玮童娟于静蔡立君高勤
- 关键词:皮样囊肿颅内疾病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