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智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图像
  • 3篇成像
  • 2篇断层成像
  • 2篇血管
  • 2篇造影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踝关节
  • 2篇踝关节骨折
  • 2篇网膜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2篇关节骨折
  • 2篇病变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院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市西青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杨智
  • 2篇石宏理
  • 2篇许莉莉
  • 2篇孙振辉
  • 1篇李楠
  • 1篇耿新玲
  • 1篇罗述谦
  • 1篇高欣
  • 1篇何达
  • 1篇刘波
  • 1篇张璐
  • 1篇张璐
  • 1篇王丹
  • 1篇王璐
  • 1篇张弢
  • 1篇马信龙
  • 1篇张晖
  • 1篇赵经纬
  • 1篇邓军民
  • 1篇王会

传媒

  • 5篇北京生物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医院院长论坛...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在旋前型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采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3例旋前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男35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3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摔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扭伤6例,运动伤4例,砸伤7例。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度44例,旋前外展型Ⅲ度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0 d,平均7 d。术后参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摄双侧踝关节X线片和CT,测量内踝间隙(medial clear space,MCS)、下胫腓联合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TFCS)、外踝尖至距骨外侧突距离(distal fibular tip to lateral process of talus,DFTL)以及下胫腓联合前间距、后间距和外踝扭转角,并进行比较。结果术中止血带应用时间为55~90 min,平均72.5 min;透视次数5~13次,平均8.9次。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5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4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健、患侧MCS、TFCS、DFTL、下胫腓联合前间距及后间距、外踝扭转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无踝关节失稳发生,5例踝关节出现退变(Kellgren-LawrenceⅡ级)。AOFAS评分为85~95分,平均90.84分。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5~25°,平均20.24°;跖屈30~50°,平均42.56°。疼痛VAS评分0~5分,平均1.23分。结论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能充分显露胫距关节和下胫腓联合、修复踝关节周围骨-韧带损伤,有助于下胫腓联合和胫距关节解剖复位,降低术后踝关节退变发生率。
孙振辉陈宇张晖张晖李楠张弢马信龙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内固定
基于CT模拟数据研究多层CHO的低对比检测性能
2018年
目的:基于CT模拟数据,比较多层通道化Hotelling观察器(CHO)和单层CHO对低对比物体的检测性能。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有、无信号两类三维图像,分别改变信号幅度及尺寸,研究单层、多层CHO对不同幅度、尺寸的信号检测性。通过比较观察者性能指标PC,定量评估多层CHO较单层CHO的低对比检测能力。结果:当信号尺寸为2.5 mm,信号幅度分别为2.5、5.0、10.0 HU时,PC分别为0.79、0.96、1.00,层数为10时,多层CHO性能PC达饱和,对应单层CHO性能PC分别为0.67、0.78、0.93,性能分别提升了17.91%、23.08%、7.53%;当信号幅度固定为2.5 HU,信号尺寸分别为2.0、2.5、3.5、5.0、10.0 mm时,多层CHO在层数分别为8、10、8、6、3时,PC达最大,分别为0.69、0.79、0.95、0.99、1.00,对应单层CHO性能PC分别为0.63、0.67、0.74、0.86、0.96,性能分别提升9.5%、17.9%、28.4%、15.1%、4.2%。结论:由于综合多层信息制定决策,多层CHO相比于单层CHO对低对比物体的检测能力更强。但利用多层CHO进行图像质量评估时,层数选择至关重要,应根据信号幅度、尺寸、背景噪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层数。
武王将李言杨智
关键词:图像质量评估计算机断层成像
基于投影矩阵广义逆的CT重建迭代算法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在CT检查时,有限角度投影和稀疏矩阵投影能够减少X射线的剂量,然而这会导致投影数据不足,给图像重建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得到较好的重建图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投影矩阵广义逆的CT迭代重建算法。方法该算法在计算过程中,将重建图像表示为投影矩阵以及其广义逆的乘积。首先使用一阶迭代计算广义逆矩阵,但是由于投影矩阵和其广义逆矩阵都比较大,在迭代过程中以投影和滤波反投影代替。然后通过不同的算法分别对平行束投影、有限角度投影、稀疏矩阵投影的数据进行重建,并对重建结果的均方差、通用图像质量指标以及图像互信息进行比较。结果本文提出的方法重建出图像的均方差、通用图像质量指标和图像互信息更优,而且重建时间较短。结论该方法能够在没有未知图像先验结构信息和伪影猜想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而且该算法不需要计算投影过程,重建过程简单易行。
王会徐亚楠武王将石宏理杨智罗述谦
关键词:CT图像重建迭代算法广义逆矩阵
基于2D-3D配准的术中腓骨旋转不良检测方法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通常检测腓骨旋转不良的方法是对术中踝关节2D X射线影像做目视评估,但主观判断往往导致结果误差较大;目前公认的准确检测腓骨旋转不良的方法需借助术后3D CT数据,但会为患者引入较大的辐射量。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2D-3D配准技术准确识别术中腓骨旋转不良的低剂量、低成本的精准复位腓骨的可行方法,以此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单一腓骨CT数据,初始位置定义为参考位,然后借助Mimics软件对其做不同程度的旋转变换,生成12组腓骨旋转畸形测试位的CT数据,模拟术中腓骨的不同姿态,包括6组腓骨内旋和6组腓骨外旋。测试位腓骨术中C臂图像由投影仿真程序生成。通过将术中C臂图像和参考位CT数据做2D-3D配准来识别这12组测试位相对于参考位的旋转不良程度。得到的结果和金标准比对,从而评估2D-3D配准的准确性;其中,金标准为参考位和12组测试位的3D-3D配准结果。另外,因为与投影轴平行方向检测位移不敏感,故本文用两幅正交位投影的配准结果做补偿。结果 10次测试12组数据配准结果在绕x轴、y轴和z轴旋转的平均角度(及沿3个方向的平均位移)误差分别为1. 19°(0. 56 mm)、0. 72°(0. 84 mm)和0. 81°(0. 65 mm);标准差依次为0. 43°(0. 38 mm)、0. 51°(0. 47 mm)和0. 58°(0. 5 mm);最大误差分别是2. 13°(1. 76 mm)、2. 74°(1. 90 mm)和2. 10°(2. 16 mm)。结论 2D-3D配准方法可为临床腓骨复位提供精度更高的监控工具,其误差远小于目前10°旋转的目测误差。相比于术前CT做手术规划、术后CT做手术评估,本文方法借助术前CT和术中C臂图像不仅可达到准确评估的目的,而且可实现术中动态评估,故其辐射剂量更低,患者医疗成本更低,治疗更及时、更有效。
李言武王将杨博鑫丁云鹤王巨鹏孙振辉杨智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配准优化算法
用于乳腺超声透射断层成像的飞行时间精确计算方法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针对乳腺超声透射断层成像,提出一种精确计算超声波飞行时间(TOF)的方法,用于乳腺声速图像的高质量重建。方法:利用k-wave平台设置超声透射断层扫描环境,获取两种不同复杂度的数字乳腺体模的扫描数据,分别使用提出的极值点法及常用的阈值法、过零点法和峰值法计算出TOF,并借助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声速图像。结果:简单体模的成像实验表明,利用峰值法计算的TOF难以重建出完整的声速图像。复杂体模的成像实验表明,利用极值点法计算的TOF重建出的声速图像在均方根误差和结构相似度指数上均最优,与阈值法和过零点法相比,极值点法对应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了6.32%、1.26%,结构相似度指数分别增加了3.31%、6.63%。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极值点法能够精确计算出TOF,有助于乳腺超声透射断层成像进行高质量的声速图像重建。
高鹏刘仰川杨智高欣
关键词:飞行时间滤波反投影
超声弹性成像及生理参数在慢性肝病纤维化分级中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为探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中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LSM)及生理参数与慢性肝病纤维化程度的关联性在纤维化程度评估中的相对指导作用,本研究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获取88例慢性肝病患者,均行肝脏组织穿刺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LSM值对肝纤维化的分级效能,同时和临床血清学诊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及4因子纤维化指数(fibrosis4score,FIB-4)进行比较。以肝活检结果为金标准,LSM值对肝硬化(=F4)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值为0.90(95%CI:0.82~0.98),进展期肝纤维化(≥F3)AUC值为0.85(95%CI:0.74~0.97),显著性肝纤维化(≥F2)AUC值为0.88(95%CI 0.80~0.96),均高于APRI和FIB-4。二维剪切波弹性超声LSM值较生理参数APRI和FIB-4对肝纤维化分期更有指向性。
张雨萌张蕴显王丹王丹张瑶杨智
关键词:慢性肝病纤维化弹性值
国际移动医疗和产品研发的现状被引量:1
2015年
作为一名医学影像学研究的学者,最近移动医疗设备出现了,而且有很多新的产品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有了健康的保障,所以我对这方面也逐渐感兴趣了,也看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东西,我做了一些总结给大家分享一下。移动医疗包括哪些产品和哪些方面呢?移动医疗一方面就是移动医疗的具体设备,还有移动医疗设备之中的软件、应用软件。还有移动医疗设备通过收集医疗健康信息,
杨智
关键词:应用软件医学影像学信息传递慢性病管理
《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介绍了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和实施。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学理念和理论课内容陈旧,实验课内容简单、程序化等缺陷,依照紧跟科技动向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在理论课、实验课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均进行了改进探索,更新了理论课内容,调整了实验课的总体思路,以自主学习为目的改革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石宏理邓军民杨智李春林耿新玲
关键词:教学改革生物医学工程
眼科基于图像的人工智能被引量:2
2021年
人工智能在眼科的应用将极大减轻眼科临床医师的工作量。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最重要的算法。目前人工智能在眼科已有了成熟的应用。本文汇总近年文献,总结人工智能在眼科的应用,探讨眼科人工智能的不足并展望其未来,以期为在眼科临床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作用提供参考。
许莉莉杨智田蓓
关键词:人工智能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虹膜新生血管的多模态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伴虹膜新生血管患者行虹膜血管造影图像的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及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石景山医院眼科确诊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64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检查并记录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眼压及视力,并同时对全部患者行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和吲哚菁绿虹膜血管造影(IICGA)检查,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判读检查结果是否存在虹膜新生血管(NVI);记录其血管形态和分布范围,并总结两种虹膜血管造影图像的特点。通过活动轮廓模型(snake算法)对虹膜区域的造影图像进行提取,并利用大津阈值算法(Otsu算法)对提取后的虹膜造影区域进行分割,计算NVI所占总虹膜面积的比例。年龄、糖尿病病程、眼压、视力及虹膜新生血管面积的比例,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虹膜新生血管面积的占比与糖尿病病程、眼压及视力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VI在IFA检查中表现为渗漏的血管丛,在虹膜色素较深或血管渗漏严重时,表现为背景高荧光,无法显示血管形态。在IICGA检查中可以很好地显示NVI的形态及细节,基本不会出现造影剂渗漏的现象。两种NVI造影检出率与临床医师判读的符合率为100%。在IFA及IICGA中确诊为NVI的22例(38只眼)患者中,虹膜有粘连者6例(10只眼),占26.3%;虹膜形态不规则者7例(12只眼),占31.6%;新生血管多出现在瞳孔缘附近9例(17只眼),占45%。在IICGA中显示有NVI虹膜的的22例(38只眼)患者中,NVI显示在瞳孔缘者10例(17只眼);其范围为1个象限者4例(5只眼),2个象限者2例(2只眼),3个象限者1例(1只眼),4个象限者8例(13只眼)。NVI患者的NVI面积占比与眼压呈正相关,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r=0.567,P<0.05);NVI面积占比与糖尿病病程的�
丁云鹤严棽棽王璐王璐宋婷婷张璐张璐张璐田蓓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虹膜新生血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