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娜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腺癌
  • 6篇乳腺
  • 6篇肿瘤
  • 5篇乳腺癌
  • 4篇细胞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癌
  • 3篇胰腺癌干细胞
  • 3篇腺肿瘤
  • 3篇二甲双胍
  • 3篇干细胞
  • 3篇癌干细胞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胰腺肿瘤
  • 2篇预后
  • 2篇食管
  • 2篇食管肿瘤
  • 2篇肿瘤干细胞
  • 2篇临床病理

机构

  • 1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2篇张亚娜
  • 7篇樊青霞
  • 6篇王峰
  • 5篇池艳艳
  • 4篇马望
  • 3篇李靖若
  • 2篇孙同文
  • 2篇张玉杰
  • 2篇张莹莹
  • 2篇熊力
  • 2篇裴新红
  • 2篇周学良
  • 1篇许瀚
  • 1篇文宇
  • 1篇王涛
  • 1篇王留兴
  • 1篇郭丽娜
  • 1篇苗雄鹰
  • 1篇单争争
  • 1篇王珺

传媒

  • 5篇肿瘤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髓样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乳腺髓样癌(MB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M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发病年龄、病灶大小、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 2)受体状态、Ki-67增殖指数、P53表达情况、分子分型、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脉管浸润情况(LVI)、淋巴结状态、患者的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并与同期收治的104例IDC患者进行对比。结果MBC患者的ER、PR、HER 2受体状态和E-cadherin表达情况与IDC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C患者病灶大小、Ki-67增殖指数和P53情况与ID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C患者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脉管浸润和淋巴结状态与IDC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C和IDC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8%和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C和ID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和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C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亚型,尽管病理学特征表现较差,但其预后未必差于IDC。
张玉杰王新星薛兵建孙萌李凯强张亚娜裴新红
关键词:乳腺癌髓样癌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胰腺癌干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胰腺癌干细胞(PCSC)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胰腺癌的耐药、转移机制关系密切。PCSC的表面标志物、分离、鉴定、信号通路、微环境、耐药、转移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将为临床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朱建伟熊力马望樊青霞张亚娜文宇苗雄鹰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干细胞
ZKSCAN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ZKSCAN3(zinc finger with KRAB and SCAN domains 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及60例癌旁组织中ZKSCAN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ZKSCAN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ZKSCA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4%(89/120)]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37%(22/60)](P<0.001)。ZKSCAN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肿瘤分期相关(P值均<0.05),ZKSCAN3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40)。乳腺癌组织中ZKSCAN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1)。结论 :ZKSCAN3与乳腺癌的发生、进展及转移有关,可能是乳腺癌的促癌基因。
池艳艳王峰许瀚张亚娜单争争丁显飞吴少璇樊青霞
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因表达癌基因
二甲双胍对胰腺癌和胰腺癌干细胞中ALDH1表达的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胰腺癌PANC-1细胞和胰腺癌干细胞中ALDH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及ALDH1和p-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及q RT-PCR检测二甲双胍、雷帕霉素以及联合用药组PANC-1细胞中ALDH1、4EBP1、p-m TOR蛋白及m RNA的表达。超低黏附培养板悬浮培养胰腺癌细胞后观察干细胞成球数目的改变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ALDH1的表达;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PANC-1细胞以及胰腺癌成球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二甲双胍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最佳干预时间为48 h,IC50约为20 mmol/L;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雷帕霉素和联合用药组ALDH1、4EBP1、p-mTOR的ALDH1的蛋白表达以及m 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胰腺癌成球细胞的体外成瘤能力以及ALDH1的表达比PANC-1细胞组显著增高;相比于对照组,二甲双胍、雷帕霉素和联合用药组胰腺癌细胞的成球能力以及胰腺癌干细胞中ALDH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以及雷帕霉素均能显著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和胰腺癌干细胞ALDH1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TOR通路。
张亚娜马望王峰池艳艳吴少璇樊青霞
关键词:二甲双胍雷帕霉素MTORALDH1胰腺癌干细胞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三阴性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与三阴性浸润性导管癌(TNBC-ID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1例IMP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病年龄、经期状态、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指数、淋巴管血管侵犯(LVI)、淋巴结状态、患者的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并与142例乳腺TNBC-IDC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MPC患者的平均患病年龄和经期状态与TNBC-I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的Ki-67指数与TNBC-I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的肿瘤大小、淋巴管血管侵犯情况及淋巴结状态与TNBC-I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与TNBC-IDC患者的5 a总生存率分别为86.8%和8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MPC和TNBC-IDC患者的5 a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5%和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与TNBC-IDC相比,IMPC临床病理学特征较差,更易复发转移,但两者总生存率无差异。
张玉杰裴新红李凯强张亚娜高梦宇
关键词: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姜黄素抑制食管癌KYSE7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诱导的食管癌KYSE7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KYSE70细胞12、24、48和72 h后,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应用姜黄素(20μmol/L)、TGF-β1(10ng/m L)和姜黄素(20μmol/L)联合TGF-β1(10 ng/m L)处理KYSE70细胞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FCM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EMT相关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不同时间均能抑制食管癌KYSE70细胞的增殖(P值均<0.01)。TGF-β1处理后,食管癌KYSE70细胞形态向间质细胞转变,呈长梭形,但这种转变可以被姜黄素抑制。TGF-β1处理组细胞中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低于对照组(KYSE70细胞未进行任何处理)(P=0.021);姜黄素联合TGF-β1处理组细胞中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高于TGF-β1处理组(P<0.001),而G_2/M期细胞所占百分比低于TGF-β1处理组(P<0.001)。TGF-β1处理组的细胞侵袭数多于对照组(P<0.001),姜黄素处理组的细胞侵袭数少于对照组(P<0.001),姜黄素联合TGF-β1处理组的细胞侵袭数少于TGF-β1处理组(P<0.001)。TGF-β1处理组细胞中E-cadherin m RNA(P=0.045)和蛋白(P=0.008)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N-cadherin和vimentin m RNA(P=0.003和P<0.001)及蛋白(P值均<0.00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姜黄素联合TGF-β1处理组细胞中E-cadherin m RNA(P=0.005)和蛋白(P=0.00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TGF-β1处理组,而N-cadherin和vimentin m RNA(P=0.010和P<0.001)及蛋白(P值均<0.001)的表达水平均低于TGF-β1处理组。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食管癌KYSE7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还可有效抑制EMT的发生。
张亚娜马望王峰吴少璇池艳艳樊青霞
关键词:食管肿瘤上皮-间质转化转化生长因子Β1姜黄素
二甲双胍抑制人食管鳞癌KYSE450细胞的增殖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食管鳞癌KYSE45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人食管癌KYSE450细胞,经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5、10、20和40 mmol/L)处理后,MTT法检测对KYSE45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FCM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E结合蛋白1(4E-bing protein 1,4EBP1)和S6激酶1(S6 kinase 1,S6K1)mR 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食管鳞癌KYSE45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于建模成功7 d后分别予以连续腹腔注射二甲双胍或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15 d,每3 d 1次测量裸鼠移植瘤体积的大小;分别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学形态的改变及4EBP1和S6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5、10、20和40 mmol/L)对KYSE450细胞的增殖抑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增强(P值均<0.000 1);5、10和20mmol/L二甲双胍作用48 h后KYSE450细胞的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强(P均值<0.05);随着浓度的增加或时间的延长二甲双胍组KYSE450细胞中4EBP1和S6K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二甲双胍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00 1),且移植瘤组织中4EBP1和S6K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值均<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抑制人食管癌KYSE450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下游通路中4EBP1和S6K1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调有关。
丁显飞王峰刘凤云李砺锋郭丽娜周学良豆萌萌吴少璇池艳艳张亚娜吕转王涛樊青霞孙同文
关键词:食管肿瘤二甲双胍细胞增殖
ALDHs与胰腺癌以及胰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死亡率高、诊断率低且预后极差的一种恶性肿瘤。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s,ALDHs)是细胞内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依赖的酶,主要参与乙醇、维生素A及环磷酰胺等物质的代谢。最近研究发现,ALDHs的表达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且与胰腺癌的转移、预后以及耐药等方面密切相关。此外,ALDHs也可作为正常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通用标志物,在胰腺癌以及胰腺癌CSC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ALDHs家族不同亚型的表达与胰腺癌及胰腺癌CSCs的相关性及调控机制,并总结了ALDHs相关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胰腺癌的治疗以及新型药物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张亚娜马望王峰熊力王留兴丁显飞樊青霞
关键词:胰腺肿瘤乙醛脱氢酶肿瘤干细胞肿瘤治疗方案
男性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2年
目的:构建男性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生存率预测模型。方法:选取SEER数据库中诊断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2226名男性乳腺癌病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558)和验证集(n=668)。在训练集中,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与BCSS相关的变量,构建BCSS生存率多因素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同时构建单独临床分期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用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用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3例男性乳腺癌病例进行外部验证,随访终点为2021年5月31日。结果:多因素预测模型包括婚姻、医疗保险、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表达、孕激素受体表达、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化疗情况等8个变量。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多因素列线图预测的C指数(95%CI)分别为0.830(0.790~0.870)、0.865(0.825~0.905)、0.966(0.938~0.994),临床分期列线图预测的C指数(95%CI)分别为0.764(0.718~0.810)、0.740(0.653~0.828)、0.830(0.653~0.976),多因素列线图的C指数均高于临床分期。在内部验证集中,多因素列线图预测1、3、5 a BCSS生存率的ROC的AUC(95%CI)分别为0.910(0.860~0.960)、0.852(0.778~0.926)、0.882(0.826~0.938),临床分期列线图的结果分别为0.777(0.595~0.958)、0.723(0.621~0.824)、0.800(0.730~0.870)。在外部验证集中,多因素列线图预测3、5 a BCSS生存率的ROC的AUC(95%CI)分别为0.975(0.904~0.985)、0.973(0.951~0.994),临床分期列线图的结果分别为0.849(0.707~0.990)、0.824(0.655~0.992)。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多因素列线图预测效能优于临床分期。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因素列线图有可能成为男性乳腺癌预后评估的有效工具。
周倩梅张莹莹张健华张亚娜李嘉昊张庆雪赵硕李靖若
关键词:男性乳腺癌列线图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术中放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BCS)联合术中放疗(IROT)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9—2018-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行BCS联合IROT(一次性给予瘤床处方剂量16~20 Gy,施源器规格为2.5~4.5 cm,时间为15~25 min)的13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生存情况及是否出现复发转移,并对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项风险指标未影响预后总生存(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术后是否进行相应辅助治疗都可对预后产生影响,年龄大小不是影响预后无病生存(DFS)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是否进行相应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DFS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BCS联合IROT,术后根据病理结果予以短期辅助治疗(放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DFS率和降低复发风险。
李嘉昊孔祥涵张莹莹李靖若周倩梅张亚娜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术中放疗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