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小波

作品数:1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有限差分
  • 3篇玉皇
  • 3篇正演
  • 3篇正演模拟
  • 3篇勘探
  • 2篇地震动
  • 2篇面波
  • 2篇面波勘探
  • 2篇宽角
  • 1篇单道地震
  • 1篇地震动响应
  • 1篇地震勘探
  • 1篇地震响应
  • 1篇余震
  • 1篇溶洞
  • 1篇山前
  • 1篇数据处理
  • 1篇数据估算
  • 1篇填方

机构

  • 1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新西兰皇家地...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3篇付小波
  • 12篇余嘉顺
  • 8篇韩超
  • 4篇周武
  • 2篇梁群
  • 2篇王绪本
  • 2篇蓝星
  • 2篇侯小平
  • 1篇张玮
  • 1篇马中高
  • 1篇杨宜海
  • 1篇范欣然
  • 1篇钱广

传媒

  • 3篇2017中国...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道地震浪静校正技术研究
海上地震勘探受海上风浪影响的情况下,采集到的数据往往存在反射同相轴抖动现象,这可导致数据信噪比下降,影响勘探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海底反射到时曲线高斯平滑与模型道互相关相结合的涌浪静校正方法。用此方法对电火花...
付小波余嘉顺侯小平
关键词:均值滤波高斯滤波互相关
文献传递
地震放大效应与地下地质结构——龙门山山前玉皇观区域观测数据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布置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龙门山山前玉皇观区域的地震观测台站阵列接收地震数据,研究该区域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和地下地质结构.观测阵列共10台宽频带地震仪,分布在玉皇观河口冲积扇区域.分别采用参考场址谱比法(RSSR)和HV谱比法(HVSR)计算64个高信噪比近震数据的振幅谱比函数,结果显示在玉皇观区域具有较明显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并且局部场址效应显著.以S06场址为例,建立近地表地震地质模型,通过SH波放大效应正演模拟研究该场址的地震动放大模式.RSSR与HVSR的结果表明,两者所计算的场址放大效应主频一致,但是HVSR的放大峰值却比RSSR的放大峰值大一倍左右,表明HVSR的结果可能包含了波场在近地表低速层之下传播路径的改造作用.另外,采用27个远震P波的接收函数计算了该区域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接收函数研究结果显示玉皇观地区的莫霍面深度为44 km,沉积盖层、结晶地壳和上地幔的S波速度分别为2.5 km·s^(-1)、3.5 km·s^(-1)和4.5 km·s^(-1).观测阵列台站之间的接收函数反演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本研究区域范围内地形地貌等近地表结构因素的相对变化对接收函数的影响不大.
余嘉顺韩超王绪本原健龙付小波张玮蓝星周武梁群侯小平
关键词:龙门山接收函数
地下溶洞不同枯盈状态下的地震响应差异模拟研究
2015年
针对地下溶洞不同枯盈状态下的地震波响应差异问题,选择三种枯盈状态下的溶洞模型进行了一项数值模拟实验。先从弹性波方程理论出发,利用有限差分离散近似,再运用CUDA编程平台进行GPU并行计算,模拟了三种枯盈状态下的溶洞地震波响应。模拟结果表明,P-P波的能量随着溶洞含水量增多而减少,而溶洞尖灭点的绕射现象随着溶洞含水量增多而变得更加明显。
原健龙范欣然付小波韩超余嘉顺
关键词:溶洞地震响应正演模拟有限差分并行计算
用双曲正切和反正切函数拟合面波频散曲线的适应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双曲正切函数和反正切函数的形态与面波频散曲线较相似,将其用于频散曲线拟合可减少数据噪音对反演稳定性的影响。这两类函数的曲线形态都是单调变化的,无法完全刻画某些特殊地层结构形成的频散曲线的复杂变化情形,如果用这两类曲线来拟合频散曲线则会存在本质上的模型误差。通过一系列正演模拟,分别运用这两类曲线拟合随层厚、P波速度、S波速度和密度变化模型的频散曲线,定量分析每个参数的变化对拟合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合结果随着P波速度、密度和层厚变化的分布很稳定,误差值保持在0.03~0.11。在S波速度随深度单调增加的情况下,拟合误差变化起伏比较大,误差范围为0.00~0.14,表明这两类三角函数模型的适应性会随着地层间S波速度差异的增大而降低。当模型中含有一定厚度的倒转低速层的时候,拟合误差可高达0.30,表明双曲正切函数和反正切函数频散曲线模型均不适用于拟合含强烈反差的低速倒转地层的频散曲线。实验发现,严重影响频散曲线拟合的误差突跳难题,可以通过多个随机种子的组合得到有效解决。
侯小平余嘉顺韩超原健龙付小波刘伟祖
关键词:面波勘探频散曲线
玉皇观非常规宽角地震勘测
<正>利用非常规宽角反射地震勘探方法在四川玉皇观地区采集反射地震资料,利用一套针对宽角反射地震数据处理的非常规处理流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浅层分层界面以及速度信息。观测系统:采用单边放炮方式,5m炮间距,5m道间距...
周武付小波余嘉顺
文献传递
被动源与主动源面波勘探比较分析
<正>1.引言场址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与地震灾害的分布及模式密切相关,是地震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而场址近地表地层的横波速度结构是刻画地震动放大效应的重要参数(Borcherdt和Glassmoyer,1992)。针对横波速度...
韩超余嘉顺付小波
文献传递
各向异性弹性波正演的多GPU加速计算策略
<正>1.引言在地震勘探过程中需要进行地震波数值模拟,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为解释、反演结果的正确性提供依据。考虑到地下地层介质往往较为复杂,呈现各向异性特性,因此常规的各向同性介质已经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描述。本文...
付小波余嘉顺原健龙
文献传递
玉皇观非常规宽角地震勘测
利用非常规宽角反射地震勘探方法在四川玉皇观地区采集反射地震资料,利用一套针对宽角反射地震数据处理的非常规处理流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浅层分层界面以及速度信息.
周武付小波余嘉顺
关键词:地震勘探数据处理
文献传递
提高三维微地震逆时定位空间分辨率的数值试验
<正>1.引言微地震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震源定位精度。目前常用的定位方法(如P波、S波走时法,相对走时法,震源扫描法)一般采用均匀或层状速度模型,当面对三维非均匀复杂速度模型时,这些方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这种...
原健龙余嘉顺付小波
文献传递
芦山城区地震动放大特性:4.20芦山M_S 7.0级大地震余震观测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M_S 7.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我们应急进入震区考察,在城区范围内开展表层地震放大响应特性观测.通过在芦山城区范围内布置9个移动地震台站进行余震监测,记录到282个余震事件的三分量地震动数据,并选出8个记录质量好、噪声背景低、地震波形完整的余震数据进行分析.这8个地震均发生在以芦山城区为中心的15 km范围之内,震源深度10~17 km,震级1.5到3.7,全部为每个移动监测台站完整记录.从这些地震记录中截取其中的S波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每个台站每个地震记录分量的傅立叶振幅谱,利用南北与东西两个水平分量的数据合成一个综合的水平震动分量振幅谱函数,并将其与位于城西采石场基岩处参考观测点的台站记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芦山城区内各个观测点的地震动相对于参考点存在显著的放大效应,各个观测点的放大主频分布比较一致,多发生在5~6 Hz之间.而振幅放大效应则存在较大差异,放大倍数5~24不等.其中位于沫东镇的L07观测点的地震动放大效应特别突出,最大放大峰值高达24倍,对该处地震安全的威胁不容忽视.
余嘉顺韩超王绪本原健龙付小波蓝星梁群周武杨宜海谭皓原柳存喜李梓汐
关键词:地震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