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昭芬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雷公藤
  • 3篇内酯
  • 3篇热分析
  • 3篇热稳定
  • 3篇热稳定性
  • 3篇雷公藤甲素
  • 3篇雷公藤内酯
  • 3篇雷公藤内酯酮
  • 3篇甲素
  • 2篇代谢物
  • 2篇动力学
  • 2篇乙酸
  • 2篇乙酸乙酯
  • 2篇乙酸乙酯部位
  • 2篇乙酯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柱
  • 2篇热分解
  • 2篇热分解动力学
  • 2篇热稳定性研究

机构

  • 9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刘建群
  • 9篇余昭芬
  • 3篇舒积成
  • 2篇张国华
  • 2篇刘英俊
  • 2篇廖琦
  • 1篇王雪梅
  • 1篇张锐
  • 1篇刘健

传媒

  • 2篇中国药房
  • 2篇海峡药学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甘草对大鼠体内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代谢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甘草对大鼠体内雷公藤甲素(TPL)和雷公藤内酯酮(TPN)内源代谢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取160只大鼠ig甘草[30 g(生药)/kg]2 h后ip TPN(2.8 mg/kg),连续30 d,收集24 h尿液,合并30 d尿液,采用柱色谱技术和波谱技术分离鉴定其内源代谢物;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UPLC-Q-TOF/MS)确定TPL给药后是否具有共同代谢物。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TPL空白组、TPL组、甘草+TPL组、TPN空白组、TPN组、甘草+TPN组,各给药组大鼠给药方式及剂量同上,TPL空白组和TPN空白组大鼠分别ip相应溶剂,每天1次,连续7 d;采用UPLC-Q-TOF/MS法研究甘草对大鼠体内TPL、TPN内源代谢物水平的影响。结果:从TPN给药大鼠尿液中共分离出5个内源代谢物,分别鉴定为1-甲基海因、4-氨基烟酸甲酯、3,4-二氢-6-羟基-2-喹啉酮、2,6-二羟基喹啉、2-喹啉酮;TPL给药后大鼠尿液中同样存在这5种代谢物。TPL组大鼠尿液中1-甲基海因水平较TPL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TPN组大鼠尿液中2,6-二羟基喹啉水平较TPN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TPL或TPN联合甘草用药后血清中1-甲基海因、2,6-二羟基喹啉水平均降低,较其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首次从TPL和TPN给药大鼠尿液中分离鉴定出了5个内源代谢物;甘草能回调TPL给药大鼠尿液中1-甲基海因水平以及TPN给药后大鼠尿液中2,6-二羟基喹啉水平。
刘建群张国华余昭芬王雪梅
关键词:甘草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
从雷公藤中制备雷公藤乙素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雷公藤中制备雷公藤乙素的方法。将雷公藤根用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得到总浸膏。将总浸膏用乙酸乙酯溶解数次至不再溶解,得乙酸乙酯部位。将乙酸乙酯部位依次经中性氧化铝色谱柱、MCI?GEL色谱柱和硅胶色谱柱...
刘建群伍秋珊余昭芬舒积成廖琦刘英俊
雷公藤红素与雷公藤次碱的热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与雷公藤次碱的热分解动力学和贮存期,为雷公藤药品质量控制、制剂工艺、炮制减毒增效以及热分解产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和差热-微商差热(DTA-DDTA)法测定了雷公藤红素与雷公藤次碱在氮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曲线,综合采用Kissinger法、Ozawa法、Coats-Redfern法和Achar法进行动力学处理,求得热分解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并推算其理论贮存期。结果除脱水峰外,雷公藤红素失重分为三步:第一步从200℃到290℃,失重率为10.0%,第二步从290℃到400℃,第三步从400℃到480℃,第二步与第三步热分解严重重叠,这两步总失重率为61.9%。DTA-DDTA曲线出现103℃吸热峰以及200℃和450℃放热峰。雷公藤次碱为一步失重,从280℃到430℃,失重率为91.7%。DTA-DDTA曲线出现约180℃吸热峰以及400℃放热峰,但峰很不明显。雷公藤红素的第一步热分解机制为Nucleation and growth(n=3)机制,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平均表观活化能Ea为83.94k J·mol^(-1),指前因子ln A为14.64。雷公藤次碱的热分解的机制为Nucleation and growth(n=3/4)控制,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平均表观活化能Ea为137.29k J·mol^(-1),指前因子ln A为25.06。根据第一步热分解的Ea和A推断,在室温(25℃)下,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次碱的理论贮存期分别为3年和4~5年。结论首次获得雷公藤红素与雷公藤次碱的热稳定性性质、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和理论贮存期。
刘建群余昭芬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热分析热分解动力学
雷公藤两种活性成分热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雷公藤两种活性成分雷酚内酯与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的热稳定性,为探讨雷公藤煨制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重、微商热重和差热分析技术测得热分析曲线,综合多升温速率法和单一升温速率法进行动力学处理,计算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对数值并推测理论贮存期。结果:雷酚内酯与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均为一步失重分解,差热曲线均有两个吸热峰,为熔点峰和热分解反应最快峰。雷酚内酯热分解机制为二维扩散,表观活化能83.61 k J/mol,指前因子对数值14.39;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分解机制为相界面反应,表观活化能105.20 k J/mol,指前因子对数值18.16。推测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的理论贮存期均为3年。结论: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热分解温度大于200℃,热分解活化能表明两者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因此,在雷公藤200℃煨制过程中,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可能不发生变化。
刘建群伍秋珊余昭芬张锐舒积成
关键词:热稳定性
HPLC-TOF/MS研究雷公藤甲素及雷公藤内酯酮体内代谢产物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鉴定甘草干预后雷公藤甲素及雷公藤内酯酮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物,为其结构改造与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法研究甘草干预后雷公藤甲素及雷公藤内酯酮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物。结果发现雷公藤甲素代谢物4个,分子量为376Da代谢物2个,390Da代谢物2个;雷公藤内酯酮代谢物5个,分子量为372Da代谢物1个,374Da代谢物1个,390Da代谢物3个。根据高分辨质谱精确分子量以及药物体内代谢规律鉴定为一羟基化雷公藤甲素(M1,M2,376Da),一羟基一羰基化雷公藤甲素(M3,M4,390Da);一羰基化雷公藤内酯酮(M5,372Da),一羟基化雷公藤内酯酮(M6,374Da),二羟基化雷公藤内酯酮(M7,M8,M9,390Da)。结论一羰基化雷公藤内酯酮(M5)及3个二羟基化雷公藤内酯酮(M7,M8,M9)代谢物为首次报道。
刘建群余昭芬周立芬刘健张国华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代谢物
雷公藤及其伪品的热分析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为雷公藤的鉴别、炮制及热分解产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和差热-微商差热(DTA-DDTA)分析法对3个产地雷公藤及其同属种昆明山海棠、东北雷公藤及其常见伪品藤梨根、野葡萄根进行热谱扫描分析,测定7批药材及其药渣、浸膏样品的热谱,分析雷公藤药材与药渣样品热谱的差谱。结果:7批药材的TG-DTG和DTA-DDTA热谱基本相似,并与本身药渣热谱基本相似。3个产地雷公藤及其同属种昆明山海棠浸膏的DTG曲线均呈(299±3)℃单一主峰,且强度相似,而东北雷公藤及伪品藤梨根和野葡萄根DTG曲线呈多个峰,且(299±3)℃不为主峰。结论:药材热谱不能区分雷公藤及其伪品;浸膏DTG曲线特征可区分雷公藤及其伪品;雷公藤的适宜煨法炮制温度为200-380℃。该研究结果可为雷公藤的鉴别、炮制及热分解产物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刘建群余昭芬
关键词:雷公藤伪品热分析
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热稳定性与分解动力学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的热稳定性与分解动力学。利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和差热—微商差热(DTA-DDTA)分析技术测得这两种活性成分在氮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热分解曲线,结合使用Kissinger法、Ozawa法、Coats-Redfern法和Achar法进行动力学处理,根据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计算推断这两种活性成分的贮存期。结果表明,除脱水峰外,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热分解行为相似,失重均分为两步:第一步分别从200 ℃到340 ℃,200 ℃到290 ℃;第二步分别从340 ℃到440 ℃,290 ℃到490 ℃。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的两步热分解严重重叠,总失重率分别为85.5%和64.4%。DTA-DDTA曲线分别出现232 ℃和252 ℃吸热峰以及298 ℃和280 ℃放热峰。雷公藤甲素的第一步热分解的机制是Chemical reaction控制,对应的函数为Reaction order方程。测得平均表观活化能Ea为136.66 kJ/mol,指前因子lnA为26.47;雷公藤内酯酮的第一步热分解的机制是Chemical reaction控制,对应的函数为二级反应方程。测得平均表观活化能Ea为127.19 kJ/mol,指前因子lnA为25.23。根据第一步热分解的Ea 和A 推断,在室温(25 ℃)下,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的理论贮存期均为4~5年。研究结果可为含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药品的质量控制和制剂工艺、雷公藤的炮制减毒以及热分解产物研究提供参考。
刘建群余昭芬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热分析热分解动力学
从雷公藤中制备雷公藤乙素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雷公藤中制备雷公藤乙素的方法。将雷公藤根用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得到总浸膏。将总浸膏用乙酸乙酯溶解数次至不再溶解,得乙酸乙酯部位。将乙酸乙酯部位依次经中性氧化铝色谱柱、MCI GEL色谱柱和硅胶色谱柱...
刘建群伍秋珊余昭芬舒积成廖琦刘英俊
文献传递
雷公藤化学成分及其热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MS鉴定为β-谷甾醇(1)、丁香醛(2)、雷公藤乙素(3)、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酮(4)、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5)、新刺五加酚(6)和16-羟基山海棠酸-18-O-β-D-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2、4、5和6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热重和差热分析技术研究了雷公藤乙素(3)、新刺五加酚(6)以及雷公藤活性成分雷公藤内酯甲和去甲泽拉木醛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雷公藤乙素、新刺五加酚、雷公藤内酯甲和去甲泽拉木醛的热分解温度均大于200℃。结果可为雷公藤质量标准以及雷公藤煨制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刘建群伍秋珊余昭芬
关键词:雷公藤化学成分热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