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与雷公藤次碱的热分解动力学和贮存期,为雷公藤药品质量控制、制剂工艺、炮制减毒增效以及热分解产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和差热-微商差热(DTA-DDTA)法测定了雷公藤红素与雷公藤次碱在氮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曲线,综合采用Kissinger法、Ozawa法、Coats-Redfern法和Achar法进行动力学处理,求得热分解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并推算其理论贮存期。结果除脱水峰外,雷公藤红素失重分为三步:第一步从200℃到290℃,失重率为10.0%,第二步从290℃到400℃,第三步从400℃到480℃,第二步与第三步热分解严重重叠,这两步总失重率为61.9%。DTA-DDTA曲线出现103℃吸热峰以及200℃和450℃放热峰。雷公藤次碱为一步失重,从280℃到430℃,失重率为91.7%。DTA-DDTA曲线出现约180℃吸热峰以及400℃放热峰,但峰很不明显。雷公藤红素的第一步热分解机制为Nucleation and growth(n=3)机制,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平均表观活化能Ea为83.94k J·mol^(-1),指前因子ln A为14.64。雷公藤次碱的热分解的机制为Nucleation and growth(n=3/4)控制,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平均表观活化能Ea为137.29k J·mol^(-1),指前因子ln A为25.06。根据第一步热分解的Ea和A推断,在室温(25℃)下,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次碱的理论贮存期分别为3年和4~5年。结论首次获得雷公藤红素与雷公藤次碱的热稳定性性质、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和理论贮存期。
目的:研究雷公藤两种活性成分雷酚内酯与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的热稳定性,为探讨雷公藤煨制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重、微商热重和差热分析技术测得热分析曲线,综合多升温速率法和单一升温速率法进行动力学处理,计算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对数值并推测理论贮存期。结果:雷酚内酯与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均为一步失重分解,差热曲线均有两个吸热峰,为熔点峰和热分解反应最快峰。雷酚内酯热分解机制为二维扩散,表观活化能83.61 k J/mol,指前因子对数值14.39;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分解机制为相界面反应,表观活化能105.20 k J/mol,指前因子对数值18.16。推测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的理论贮存期均为3年。结论: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热分解温度大于200℃,热分解活化能表明两者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因此,在雷公藤200℃煨制过程中,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可能不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