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洪明

作品数:13 被引量:154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基因
  • 3篇DNA
  • 2篇单核细胞增生
  • 2篇对虾
  • 2篇血细胞
  • 2篇中国对虾
  • 2篇食品
  • 2篇细胞
  • 2篇李斯特菌
  • 2篇克隆
  • 2篇基因克隆
  • 1篇单核细胞增生...
  • 1篇单核细胞增生...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法
  • 1篇溶酶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功能
  • 1篇生物学
  • 1篇食品检测

机构

  • 12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3篇马洪明
  • 3篇刘晨光
  • 2篇麦康森
  • 2篇路新枝
  • 2篇姜招峰
  • 2篇姚子昂
  • 2篇管华诗
  • 2篇王勇
  • 1篇梅承芳
  • 1篇曹立民
  • 1篇张志峰
  • 1篇柴建华
  • 1篇汪岷
  • 1篇邵济钧
  • 1篇刘晓云
  • 1篇包振民
  • 1篇戴继勋
  • 1篇魏勇
  • 1篇苏冬梅

传媒

  • 4篇海洋科学
  • 3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现代仪器使用...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Develo...

年份

  • 1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 4篇199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PCR方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被引量:12
2002年
建立了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快速、敏感、特异的PCR检测方法。选择的引物具有良好的副溶血弧菌的种特异性。对人工污染在冷冻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检测低限是12~21CFU/10g,对其增菌液的检测低限是7600~9100CFU/ml,每PCR反应体系的检测低限为91~109CFU。对400份自然污染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 。
寇运同马洪明刘晨光
关键词:病原菌PCR方法水产品副溶血弧菌
Xp11.2区域YAC OAT1中表达顺序筛选
2001年
筛选 X染色体 Xp11.2区域的酵母人工染色体 ( YAC)克隆 OAT1所包含的表达序列 ,为该区域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探索方法。以 YAC克隆 OAT1为探针 ,与胎脑 c DNA文库的噬菌体原位裂解膜进行两轮杂交。所得的阳性克隆经过杂交鉴定剔除假阳性克隆和重复序列 ,并进行测序分析。获得了一个 YAC OAT1编码的表达顺序克隆。该克隆与鸟氨酸转氨酶 ( Ornithine Amino-transferase,OAT)
马洪明曹立民魏勇柴建华
关键词:酵母人工染色体基因克隆基因识别
青岛文昌鱼LIM类基因Bblim同源框区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
1998年
不同卵裂球发育命运的特化、亦即胚胎细胞的分化是动物胚胎发育的重要特征。多数胚胎细胞尽管形态特征完全一致,却具有不同的发育命运。预示着:在这些细胞中存在有决定发育命运的因素-决定子。本工作克隆了青岛文昌鱼LIM类同源框基因的同源框片段。目的在于揭示决定子的分子本质。青岛近海采集性成熟的成年青岛文昌鱼,收集未受精卵、受精卵以及各处不同时期的胚胎,液氮冻存备用。分别制备总RNA。根据其它动物LIM类同源框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Tab.1),连续进行RT-PCR和PCR两次扩增。其中,原肠胚来源的第二次PCR产物经电泳鉴定(Fig.1)后,酶切、克隆入质粒、测序、将该片段所在的基因命名为Bblim基因,该自然称为Bblim同源框。根据Bblim基因同源框的核苷酸序列推导出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Fig.2),与其它LIM类同源框基因进行比较(Fig.3)后,认为:Bblim基因可归入lim3类基因。比较胚胎发育各个不同时期第二次PCR产物的含量-即Bblim基因的转录(Fig.4),提示:该基因可能在受精后和原肠成形前后两个发育阶段起作用。此外,Bblim基因的同源域与海鞘Hrlim的同源域高度同源,表达模式也相似,提示,Bblim基因可能是Hrlim基因在文昌鱼中的类似物。
王勇马洪明
关键词:青岛文昌鱼基因克隆胚胎发育
PE GeneAmp PCR System 9600主要特点及使用
1998年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目前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广为应用的技术。PE公司推出的GeneAmp PCR System9600是目前较为先进的PCR扩增仪,在温度控制、方便操作、扩展功能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本文就该型PCR扩增仪的结构、性能特点及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姚子昂路新枝马洪明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DNA基因
中国对虾血细胞酶细胞化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1
2002年
运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 ,对中国对虾 (Penaeus chinensis)的血细胞和血清中的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部位进行标记。实验结果显示 :酚氧化酶主要以酶原形式存在于大颗粒细胞的颗粒体中 ,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以酶原形式存在于小颗粒细胞的颗粒体中。健康虾和患病虾血细胞中酶活性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在病理情况下 ,颗粒细胞能以细胞解体的方式 ,排出细胞内的颗粒 ,转化成有活性的酶 ,以此提高血淋巴中这几种酶的活性。透明细胞可以吞噬排放颗粒后的颗粒细胞 ,透明细胞中由高尔基体合成的酸性磷酸酶等溶酶体酶主要用于透明细胞的细胞内消化作用。研究认为
刘晓云张志峰马洪明
关键词:中国对虾血细胞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
杂交法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被引量:5
2001年
寇运同林修光马洪明刘晨光贾臻李伟才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食品检测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PCR扩增产物的DNA序列测定及分析被引量:4
1998年
采用台湾报道的白点综合征相关杆状病毒(WSBV)的一对特异引物;对中国对虾的杆状病毒进行PCR扩增,获得了预期的1447bp的扩增产物,将PCR产物用QIAEXII(玻璃奶)纯化;直接进行序列测定。部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杆状病毒的部分DNA序列与台湾WSBV的相关序列的同源性为98.7%,经计算机分析该段基因序列有6个ORF(开放读框)。该PCR引物可以用于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及其相关病毒的检测与比较研究。
汪岷马洪明戴继勋包振民苏冬梅邵济钧
关键词:中国对虾杆状病毒DNA序列
贝类血细胞的吞噬作用和非我识别被引量:43
2003年
马洪明麦康森
关键词:贝类血细胞
四色荧光标记DNA自动测序中一例典型错读码的校正被引量:4
2002年
马洪明路新枝王勇
关键词:DNA
用PCR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被引量:22
2001年
建立了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快速、敏感、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选择的引物具有良好的单增李氏菌种的特异性。对人工污染在冷冻食品中单增李氏菌的检测低限是4-8CFU/10g,对其增菌液的检测低限是7.2-11×103/ml,每PCR反应体系的检测低限为86-132CFU。对400份自然污染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PCR方法的检测结果同常规培养法的结果完全相符。
寇运同马洪明刘晨光
关键词: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PC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