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镜联合退镜观察对右半结肠腺瘤检出率影响的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进镜联合退镜观察对右半结肠腺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分析2019年6—7月我中心初次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93例患者,分别应用进镜联合退镜和单纯退镜观察右半结肠腺瘤情况,比较分析两组的右半结肠腺瘤和高危性腺瘤的检出情况。结果共完成193例初次诊断性结肠镜检查,进镜联合退镜组(联合组)98例,单纯退镜观察组9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检查时间等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P>0.05)。193例患者共有58例检出腺瘤性息肉,其中联合组36例,单纯组22例,两组的腺瘤检出率分别为36.7%和23.2%(P=0.040),高危性腺瘤检出率分别为25.5%(25/98)和11.6%(1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进镜联合退镜观察可提高右半结肠腺瘤的检出率,值得推广。
- 王国伟黄正凌林海宁林晓露郭仙斌
- 关键词:右半结肠腺瘤检出率结肠镜检查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炭疽毒素受体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21年
-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炭疽毒素受体1(ANTXR1)在胃癌中表达及意义,揭示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检索多个公共数据库中有关ANTXR1表达和临床数据,分析ANTXR1在胃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包括预后在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下载ANTXR1的共表达基因,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预测ANTXR1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结果ANTX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异常上调,其表达与胃癌患者的T分期、肿瘤分期、组织分化以及种族相关;并且ANTXR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P均<0.05)。ANTXR1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组成、细胞外结构、胚胎器官发育等过程,并显著富集于多个致癌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ECM-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通路。结论ANTXR1高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促癌作用,可能是胃癌的一个可靠的诊疗靶点。
- 郑金辉梁玮林晓露黄正凌王国伟邓万银
- 关键词:胃肿瘤生物信息学
- 经口胆道镜联合胆管腔内超声在不确定胆道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口胆道镜(peroral cholangioscopy,POCS)联合胆管腔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在胆道狭窄病变诊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共收治的39例胆道狭窄患者,以引进使用POCS的时间为界,分为IDUS组(21例)和POCS+IDUS组(18例),全部患者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成功插管并应用IDUS于病灶处扫查,IDUS组予透视下活检,POCS+IDUS组予直视观察并精准活检.通过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或随访疾病进展,综合判断良恶性质.结果IDUS组对胆管恶性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53.33%(8/15)、准确率为57.14%(12/21);POCS+IDUS组分别为92.86%(13/14)、88.89%(16/18),后者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37).两组均无术后急性重症胰腺炎、穿孔及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结论POCS具备清晰的视觉影像,且可精准活检提供病理诊断;IDUS对胆管壁及周围组织的扫查,可以明确恶性狭窄侵犯范围.两者联合应用能极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并为外科患者管理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 郑金辉胡嘉庆陈樑王国伟高祥郭仙斌梁玮
- 关键词:胆道狭窄胆管癌ERCPPOCSIDUS
- 对接技术在消化道重建术后ERCP治疗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对接技术在消化道重建术后行常规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困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4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消化道重建术后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169例患者资料,其中行常规ERCP治疗失败的21例,采用对接技术治疗.结果21例采用对接技术治疗的患者中,16例经通过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与ERCP对接成功(PE-RV),1例经超声内镜穿刺胆管(EUS-BD)与ERCP对接成功(EUS-RV),对接成功率达80.9%.4例失败,2例因输入襻肠管冗长扭曲呈锐角,1例输入襻肠管缺血挛缩致肠腔狭窄,致内镜无法到达盲端;另1例因外科手术损伤胆管中段,纤维化而致严重狭窄,未能顺利对接,改行腹腔镜下胆肠吻合术.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包括2例胰腺炎,1例胆管炎,1例腹痛,均予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对接技术是一种对消化道重建术后行常规ERCP治疗失败患者安全、有效的补救方法,可提高消化道重建术后ERCP治疗的成功率.
- 郑金辉胡嘉庆陈樑王国伟高祥郭仙斌梁玮
- 关键词:ERCP消化道重建胆道疾病
- 分时段预约法在门诊无痛胃肠镜预约诊疗应用的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胃肠镜检查是诊断胃肠疾病最常用及最重要的检查手段,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意识越来越重视,胃肠镜的检查也越来越普及;而麻醉胃肠镜检查因具有明显的舒适性成为病人的首要选择。检查时病人选择的时间多相对集中,加上检查的候诊区域有限,往往出现人群拥挤、环境混乱、病患满意度低,甚至引起医护关系紧张等现象。
- 郭仙斌王国伟高丽影杨士杰梁玮
-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分时段预约胃肠镜检查诊疗门诊
- Q法自牵引技术在大范围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研究(含视频)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初步报告Q法自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Q-ESD)应用于大范围早期食管癌(EE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ESD治疗的82例大范围EEC(单发病灶>1/2周径或纵径长度>5 cm)患者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ESD组(n=44)和Q-ESD组(n=38),比较两组操作面积、操作时间、操作速度、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并发症情况。结果82例病灶均于内镜下成功整块切除。Q-ESD组和传统ESD组在操作面积[779.8(329.9~2552.5)mm^2比875.7(417.8~1914.8)mm^2,U=155,P=0.636]、操作时间[63(41~177)min比59(42~169)min,U=171,P=0.167]、完整切除率[94.7%(36/38)比93.2%(41/44),χ^2=0.086,P=0.769]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Q-ESD组操作速度快[14.9(5.4~20.8)mm^2/min比9.0(5.0~19.5)mm^2/min,U=142,P=0.035],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低[7.9%(3/38)比27.3%(12/44),χ^2=5.123,P=0.023],术后狭窄发生率低[5.3%(2/38)比20.5%(9/44),χ^2=4.051,P=0.044]。除传统ESD组有1例穿孔外,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结论Q-ESD是治疗大范围EEC安全有效的可选策略。
- 陈志龙林晓露邓万银郑金辉郭仙斌王国伟林海宁梁玮
- 关键词:食管肿瘤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视频宣教在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 2015年
-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疾病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而检查时肠道清洁程度是防止漏诊误诊和提高诊断阳性率的重要前提[1]。尽管结肠镜检查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式,加之,患者多对结肠镜了解甚少,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2],而在检查时对痛觉敏感,不能有效配合甚至使检查失败。为此,我院自行创作了肠道准备的卡通动漫视频,让患者通过观看视频,对结肠镜检查有更直观、全面的认识。
- 高丽影梁玮杨文博方艳燕王国伟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大肠疾病侵入性检查肠道清洁度痛觉敏感
- 白光内镜、超声内镜和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评估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评估白光内镜、超声内镜、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ME-NBI)评估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探讨术前评估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的135例患者的内镜检查图像,将黏膜内癌和黏膜下浅层(SM1)浸润癌归为黏膜内-SM1癌,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与黏膜下深层浸润癌进行比较,评估白光内镜、超声内镜、ME-NBI和三者联合判断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2为一致性差,0.2~0.4为一致性一般,>0.4~0.6为一致性中等,>0.6~0.8为一致性较高,>0.8~1.0为接近一致。结果73例早期贲门癌患者资料纳入研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47例为黏膜内-SM1癌,26例为黏膜下深层浸润癌。术前白光内镜、超声内镜、ME-NBI和三者联合判断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分别为79.5%(58/73)、72.6%(53/73)、65.7%(48/73)和87.7%(64/73)。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白光内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40,P<0.01),超声内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0.346,P=0.002),ME-NBI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差(Kappa值=0.175,P=0.108),而三者联合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24,P<0.01)。结论与单一检查方法相比,白光内镜、超声内镜和ME-NBI三者联合评估早期贲门癌的浸润深度更准确。
- 邓万银林瀛林晓露王国伟郭仙斌郑金辉
- 关键词:早期贲门癌超声内镜
-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后末次排便性状不达标的干预方法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后末次排便性状不达标的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结肠镜检查采用3L聚乙二醇(PEG)分次剂量方案行肠道准备后末次排便性状不达标(未达清水样便或淡黄色澄清状水样便)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PEG溶液组(n=45)和清水组(n=45),PEG溶液组接受继续口服PEG溶液1L,清水组接受继续口服温开水1L。采用排便性状图片评估排便性状是否达标,使用Ottawa肠道准备质量量表评估肠道准备质量。对比2组干预后排便性状分布比例、排便性状达标率、Ottawa量表评分、肠道准备合格率(Ottawa评分≤7)和充分率(Ottawa评分≤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干预方案,均顺利完成结肠镜检查,无取消检查情况。干预后,清水组排便性状分布比例、排便性状达标率、Ottawa量表评分、肠道准备合格率和充分率与PEG溶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水组呕吐、腹胀或腹部不适发生率与PEG溶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水组恶心、腹痛发生率显著低于PEG溶液组(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后末次排便性状不达标时,加服适量PEG溶液或清水均可有效提高肠道准备质量,加服清水不良反应相对更低。
- 方艳燕黄正凌王国伟郭仙斌钟世顺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聚乙二醇
- 不同缝合方式在封闭急性医源性消化道穿孔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18年
- 近年来内镜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及发展,这离不开内镜器械的更新和改进,其中over-the-scope-clip(OTSC)吻合夹系统在治疗消化道穿孔疾病中应运而生。对于源于胃黏膜下肿物,特别是源于固有肌层肿物或瘤体与浆膜层粘连,穿孔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内镜下穿孔常常是内镜治疗发展的瓶颈,对于巨大穿孔灶,使用现有的金属夹往往无法完全封闭,即使行内镜下荷包缝合治疗,也因操作时间较长、技术难度较大使失败率较高,且一旦失败将影响后续操作治疗,影响内镜治疗的深入。
- 郭仙斌杨士杰王国伟黄正凌林海宁
-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医源性内镜治疗黏膜下肿物护理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