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身麻醉后手法牵引复位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下颈椎绞锁脱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后手法牵引复位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下颈椎绞锁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收治的53例外伤性下颈椎单节段脱位合并单/双侧关节突关节绞锁患者资料。男36例,女17例;年龄18~64岁,平均45.5岁。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手法牵引复位联合ACDF治疗,通过观察并发症,并比较手术前、后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m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6~3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切口无感染,均一期愈合。患者术后出现谵妄2例,腹胀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中枢性尿崩1例。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所有患者均实现颈椎序列复位,椎间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脱。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脊髓功能ASIA分级与术前相比,总体改善率为84.9%(45/53),VAS评分(2.0±0.5)分、mJOA评分(13.1±3.1)分、NDI指数(16.6±5.9)与术前[(7.5±1.5)分、(6.9±3.5)分、37.8±7.8]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评估患者损伤状态的前提下,全身麻醉后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法牵引复位联合ACDF是治疗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的安全、有效的方式。
- 李中麒李淼曹勇段春岳吴建煌胡建中吴天定
- 关键词:颈椎脱位
- 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钙骨水泥缓释复合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制备利福平(rifampicin,RFP)-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缓释复合体(RFP-PLGA-CPC复合体),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FP-PLGA缓释微球。实验分为CPC组、包埋了RFP的CPC组(RFP-CPC组)、载有RFP的PLGA缓释微球与自固化CPC复合体组(RFP-PLGA-CPC复合体组)。测定3组材料的凝固时间﹑孔隙率。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观察释药前后的抗压强度、断面形态的变化以及体外释药情况。结果:CPC组的凝固时间最短,RFP-PLGA-CPC复合体组的凝固时间最长。CPC组的孔隙率同RFP-C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C组和RFP-CPC组的孔隙率与RFP-PLGA-CPC复合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FP-PLGA-CPC复合体组的抗压强度与C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FP-CPC组和CPC组之间的抗压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 d:P<0.05;30和60 d:P<0.01)。CPC组在降解过程中的抗压强度的变化不大。PLGA微球的大小均一,粒径基本在100~150μm之间,微球的形态呈现出球体或是类球体,微球的表面圆润光滑,无杂质附着;CPC组的断面空隙在浸泡3 d直至60 d都没有明显变化;而RFP-CPC组的微结构变化亦不大,其断面均是小的微粒形成的;RFP-PLGA-CPC复合体组断面的孔隙明显增多,一直到60 d时PLGA微球逐渐消失,剩下空洞。RFP-PLGA-CPC复合体组无明显短时间内药物大量释放现象,60 d累计释药率达到近95%,将该复合体释药行为进行线性拟合,发现药物以恒速进行局部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F=0.168×t。结论:RFP-PLGA-CPC复合体孔隙率显著高于CPC,能够持续缓慢释放有效抗结核药物,并能较长时间维持一定的力学强度。
- 吴建煌丁州雷青李淼梁颜鲁涛
- 关键词:骨结核利福平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羟基乙酸
- 穿心莲内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分化的研究
-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1)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和鉴定。(2)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bFGF、EGF、N2及血清存在的Neurobasal诱导培养基中培...
- 梁颜吴建煌李淼鲁涛彭旺
-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穿心莲内酯WNT信号通路
- 微小RNA-210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管再生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微小RNA(miRNA,miR)-210与缺氧后促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我们通过蛛网膜下腔局部持续泵入Agomir-210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探讨其对SCI后血管再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 李淼吴天定吴昊胡建中吕红斌
-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血管再生促血管新生持续泵
- 后路短节段固定与植髂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上颈椎损伤患者334例,其中适合进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的36例(包括交通事故伤23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砸伤5例,他人殴打致伤2例),均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治疗,根据头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植骨后骨质融合率来探讨手术策略及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手术时间110~240 min。VAS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JOA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无内固定失败,融合节段在随访过程中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根据每个上颈椎损伤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个性化的后路短节段固定方法,同时取自体髂骨融合,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李淼吴建煌张宏其胡建中梁颜邓展生
- 关键词:短节段固定上颈椎损伤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