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岩
-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CTA及CT-FFR评估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的价值观察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评估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血管84支),患者均完成CCTA、CT-FFR及有创FFR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以有创FFR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CTA及CT-FFR评估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的价值。结果 70例患者经CCTA分析病变血管84支,病变血管主要为前降支(63.09%),血管狭窄程度分布为轻度、中度、重度各16支、53支、15支;70例患者84支病变血管CT-FFR值、有创FFR值分别为(0.81±0.11)和(0.81±0.10),CT-FFR值中≤0.839支(46.43%)、>0.8 45支(53.57%),有创FFR值中≤0.8 37支(44.05%)、>0.8 47支(55.95%);BlandAltman图显示,CT-FFR与有创FFR的测量平均差值-0.01,二者一致性好;CCTA最大直径狭窄率及CT-FFR值评估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3和0.703,诊断阈值为53.40%和0.80,CCTA最大直径狭窄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59%和4 6.81%,CT-FFR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93.62%。结论 CCTA及CT-FFR均可为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评估提供有效影像学信息,其中CT-FFR与有创FFR具有良好一致性,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
- 曹红岩蔡晓航孙国臣
-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缺血
- 双源CT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最大斜率法、Patlak肿瘤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胃腺癌患者行双源CT灌注扫描,根据病理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低分化腺癌组(20例)与中分化腺癌组(18例)。根据肿瘤组织浸润的深度将患者分为肌层浸润组(11例)、浆膜浸润组(13例)和穿破浆膜组(14例)。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25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13例)。比较胃癌组织和正常胃壁组织灌注参数最大密度投影(MIP)、平均图像(AP)、血容量(BV)、血流量(BF)、灌注开始时间(TSP)、达峰时间(TPP)、Patlak血管通透性图(PPC)、Patlak血容量图(PBV)、Patlak R平方图(PRSP)、Patlak残差图(PRP)、CT增强值的差异,评估胃癌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各组患者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胃癌组织的MIP、AP、BV、BF、PPC、CT增强值等参数明显高于正常胃壁组织(P<0.05);不同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不同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各组之间灌注参数和CT增强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值与胃壁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626)。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能反映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意义,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作用尚有限,AP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胃癌的胃壁浸润深度。
- 曹红岩
- 关键词:灌注成像胃癌
- 多层螺旋CT在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中评估冠状动脉主干及左心室功能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评估冠状动脉主干及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CTO患者共计8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及MSCT检查,分析MSCT对患者冠状动脉主干情况及左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共87支冠脉主干发生闭塞;闭塞病变性质中25支为钙化斑块、20支软斑块,42支为混合斑块;发现20支为闭塞主干近端分支血管扩张,闭塞段成角弯曲18支,25支为合并其他冠状动脉主干管腔严重狭窄,11支为支动脉主干窦上起源,13支为窦房结动脉开口硬化斑;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房内径(LAD)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能够对CTO患者冠状动脉主干情况进行充分显示,有效判断患者左心室功能情况,有利于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促进闭塞血管再通。
- 王颖何丽曹红岩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主干左心室功能
-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经急诊开颅手术治疗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术后在常规脱水降颅压、止血及预防脑血管痉挛等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及血浆S100β蛋白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69.57%)(P〈0.05);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S100β蛋白含量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
- 曹红磊刘飞皎曹红岩孙世远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高压氧脑出血
-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整群选取的该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71例破裂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病例资料,按Hunt-Hess分级,其中Ⅰ-Ⅲ级58例,Ⅳ-Ⅴ级13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72 h内早期行显微手术夹闭,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71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手术夹闭,影像学检查共发现动脉瘤74个,3例为多发动脉瘤,5例宽颈动脉瘤均使用两个动脉瘤夹共同夹闭,所有病例均一期夹闭。术后6个月GOS评分,预后良好(5分)55例(77.5%),轻残(4分)4例(5.6%),重残4例(5.6%),植物生存3例(4.2%),死亡5例(7.0%)。结论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早期积极显微手术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 曹红磊曹红岩
- 关键词:前循环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显微手术
-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影像学观察
- 2020年
- 现阶段,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在临床较为少见,和其他肿瘤相比缺乏显著的临床特点,因此临床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准确诊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鉴别胸腹部肿瘤良性与恶性病变[1]。纵膈区域或腹膜后区域是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高发部位,临床很难区分其和其他肿瘤,因此术前诊断正确率较低[2]。
- 曹红岩王可
- 关键词: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诊断影像学恶性病变胸腹部肿瘤纵膈
- 基于CT影像分析卡培他滨辅助奥沙利铂治疗结肠癌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基于CT影像分析卡培他滨辅助奥沙利铂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化疗的所有非转移性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奥沙利铂,实验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CT诊断价值,并比较两组能谱CT参数及毒副作用。结果:CT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T_(40KeV AP)(HU)、IC_(AP)、IC_(VP)、λ_(AP)、NIC_(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ALT/AST增加、蛋白尿、肌酐增加、血尿和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多参数定量分析对卡培他滨辅助奥沙利铂治疗结肠癌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为临床监测肿瘤治疗疗效提供参考指标和价值。
- 曹红岩何丽孙国臣
- 关键词:CT影像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结肠癌毒性分析
- 低剂量冠状动脉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3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各160例。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扫描,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冠状动脉CTA扫描。比较两组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5例,其中浅表型34例,深在型11例;对照组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4例,其中浅表型33例,深在型11例。两组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剂量组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分布于前降支37例,对角支1例,回旋支1例,钝缘支3例,右冠状动脉3例;在对照组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分布于前降支33例,对角支2例,回旋支1例,钝缘支4例,右冠状动脉4例。结论低剂量冠状动脉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曹红岩孙国臣
- 关键词:低剂量冠状动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
- CT和MRI对高级别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颅脑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对高级别胶质瘤(HGG)和脑转移瘤(B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脑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40例HGG患者和56例BM患者,治疗前均接受颅脑CT与MRI增强扫描,比较HGG和BM的颅脑CT与MRI的定性、定量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诊断鉴别HGG、BM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HGG与BM在病灶数目、密度、肿瘤形状、肿瘤边界、肿瘤占位、钙化等颅脑CT影像特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G与BM的颅脑MRI定量特征比较结果显示,HGG组肿瘤实质区域各向异性分数(FA)值显著大于BM组(P<0.05),边缘区域FA值、瘤周水肿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显著小于BM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脑CT中密度、肿瘤形状、肿瘤边界、钙化是鉴别诊断HGG、BM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颅脑MRI中肿瘤实质区域FA值、边缘区域FA值是鉴别诊断HGG、BM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颅脑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HGG、B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8、0.923。结论颅脑CT和颅脑MRI都可以用于鉴别诊断HGG和BM,但颅脑MRI诊断价值更高。
- 何丽孙国臣曹红岩尚亚春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高级别胶质瘤脑转移瘤
- 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关联性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灌注参数与直肠癌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的关联性。方法抽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MSCT检查。比较直肠癌患者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直肠组织MSCT灌注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比较直肠癌患者不同分化程度、不同临床病理分期MSCT灌注参数;分析MSCT灌注参数和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织BV、BF、PS、TTP参数高于正常直肠组织,MTT参数低于正常直肠组织(P<0.05);低分化患者BV、BF、PS、TTP参数高于中、高分化患者,MTT参数低于中、高分化患者(P<0.05);Ⅲ~Ⅳ期患者BV、BF、PS、TTP参数高于Ⅰ~Ⅱ期患者,MTT参数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BV(r=-0.50)、BF(r=-0.51)、PS(r=-0.62)、TTP(r=-0.44)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MTT(r=0.61)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BV(r=0.51)、BF(r=0.61)、PS(r=0.69)、TTP(r=0.65)和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MTT(r=-0.536)和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MSCT灌注参数和直肠癌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尚亚春曹红岩何丽
- 关键词:直肠癌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