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体化方案治疗胃底贲门癌术式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对胃底贲门癌手术路径的最佳方法,讨论手术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评价经胸腹两种术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胸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和102例经腹胃底贲门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胸手术40例,每例患者术中输血400-1000mL平均输血600mL。经腹个体化手术102例仅9例需输血平均400mL。手术后住院时间,经胸者为12-35d,平均16d。经腹手术者为10-20d,平均12d。两种手术方法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切端均无癌残留。结论:胃底贲门癌个体化手术,经腹效果较好。
- 刘志高王宗喜渠时学
- 关键词:贲门癌外科手术个体化
- 严重胰腺损伤11例救治体会被引量:2
- 2006年
- 王宗喜
- 关键词:胰腺
- 负压引流预防腹部切口感染护理体会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严重污染切口感染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Ⅲ类伤口26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2例将硅胶管置于腹膜外肌层下及脂肪层下持续负压引流,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缝合伤口,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中仅3例感染(1.6%),对照组80例患者中14例感染(17.5%)。结论 :负压引流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切口感染简单有效。
- 王兰荣刘志高王宗喜渠时学
- 关键词:负压引流切口感染护理干预
- 微创切口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被引量:1
- 2003年
- 王宗喜
-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切口外科手术手术方法
- 阑尾切除后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 1996年
- 我院自1984~1994年共施行阑尾切除术1820例,其中因误诊误治等原因再次手术者20例,占同期阑尾切除术的1.1%,现对再手术的原因和教训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7~70岁,平均40岁。二次手术间隔1~56天,其中2次手术19例,3次手术1例,无手术死亡。再次手术原因:阑尾动脉结扎线滑脱1例,腹壁切口裂开3例,阑尾残株炎1例,
- 王宗喜
- 关键词:阑尾切除再手术
- U形管甲硝唑溶液灌洗治疗巨大性肝脓肿
- 1997年
-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由多种原因所致的细菌性感染,并发症及病死率均高。充分有效地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先决条件。我院1986年以来采用U形管甲硝唑溶液灌洗治疗巨大性肝脓肿28例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8例中,男23例,女5例;年龄12~68岁;肝右叶24例,肝左叶4例;单腔脓肿22例,多腔脓肿6例;术前全部经B超定位诊断;
- 张传学王宗喜
-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甲硝唑U形管
- 乙状结肠扭转坏死行术中灌洗一期吻合的体会
- 1998年
- 本院自1987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乙状结肠扭转42例。术中发现21例扭转坏死,其中12例行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男5例,女16例,年龄37~73岁。发病至手术时间8~48h,平...
- 张传学王宗喜邓荣文
- 关键词:乙状结肠扭转坏死性灌洗疗法吻合术
- 胃手术致脾脏损伤的教训
- 2000年
- 王宗喜
- 关键词:胃切除术脾损伤医源性损伤
- 腹腔引流在脾切除术后应用的必要性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在脾切除术后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连续实施的210例脾切除术患者按时间顺序分成引流组(120例),和非引流组(90例)。分析比较患者术前因素,术中因素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具备可比性,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死亡率分别为0.8%和1.1%,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2,P>0.05)外科并发症引流组明显高于非一流组,尤其胸腔积液和腹水渗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外科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内科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8,P>0.05)住院时间引流组(13.1±5.2)d,非引流组(11.4±5.6)d,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918,P>0.05)。结论:本组结果表明脾切除后放置腹腔引流没有必要,甚至会增加术后并发症。
- 刘志高王宗喜渠时学
- 关键词:腹腔引流术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 结肠镜诊断小肠大出血手术17例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王宗喜渠时学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