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英茹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二龙路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1篇钉合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结扎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引导
  • 1篇直视
  • 1篇痔动脉结扎
  • 1篇痔上黏膜
  • 1篇痔上黏膜环形...
  • 1篇手术方法
  • 1篇术后
  • 1篇术后疼痛
  • 1篇疼痛
  • 1篇透明帽
  • 1篇内痔
  • 1篇切除
  • 1篇肿瘤
  • 1篇重度混合痔
  • 1篇黏膜

机构

  • 3篇北京市二龙路...
  • 2篇北京市肛肠医...
  • 1篇北京市鼓楼中...

作者

  • 5篇李英茹
  • 2篇张莉
  • 1篇陈希琳
  • 1篇秦澎湃
  • 1篇张中兴
  • 1篇卢卫星
  • 1篇涂静宜
  • 1篇孙英

传媒

  • 2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的中药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and hemorrhoids, PPH)是基于肛垫下移学说建立起来的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新术式。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等特点,但PPH术后疼痛、出血、吻合口感染等并发症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故针对PPH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现将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孙英李英茹黄玮宏涂静宜
关键词: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术后疼痛吻合器肛垫下移学说重度混合痔手术方法
EMR-C及ESD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比较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内镜中心就诊并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直径<10 mm的5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的方式分为EMR-C组(n=29)和ESD组(n=23),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肿物大小及距肛缘距离、完整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R-C组手术时间较ESD短(P<0.05),ESD组有2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两组均没有出现穿孔病例。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应用EMR-C与ESD行内镜下治疗,两者的完整切除率相当,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可以作为内镜下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优先选择。
张莉王李心王国芬高旭东李英茹盛丽荣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
多普勒引导下结扎痔动脉治疗内痔疮31例被引量:14
2007年
为探讨准确阻断痔动脉治疗痔疮的方法及效果,笔者采用多普勒仪引导下在齿线上方准确缝扎阻断痔动脉血流,同时固定痔上直肠黏膜的方法治疗内痔患者31例。随访3个月,27例症状消失,3例好转,1例无效,无需要外科处理的并发症。提示该方法属微创手术,疼痛轻,恢复快,但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巧需进一步探讨,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秦澎湃李英茹卢卫星
关键词:痔动脉结扎多普勒
“直视两针法”技术在PPH手术中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对PPH手术操作过程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行PPH术的683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进行"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对照组按照标准手术操作流程操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标本宽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350例,手术时间平均(12.2±4.0)min,术中出血量(4.95±2.82)m L,标本宽度(2.61±0.32)cm,术后出血行止血手术2例,术后痔区水肿或血栓5例;对照组333例,手术时间平均(17.2±3.6)min,术中出血量(7.55±3.94)m L,标本宽度(1.18±0.56)cm,术后出血行止血手术5例,术后痔区水肿或血栓14例,术后感染1例,直肠狭窄1例,直肠阴道瘘1例。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切除宽度、深度适宜,术后严重并发症少见。结论:"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简便、安全、有效。
李英茹张中兴
关键词:荷包缝合
结肠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结肠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356例结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按病理类型的不同分为腺瘤性息肉组(n=208)和非腺瘤性息肉组(n=148),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息肉大小及检出部位的差异。结果腺瘤性息肉组男性、有吸烟史、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组,腺瘤性息肉组平均年龄更大、BMI更高(均P<0.05);两组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AST、Scr、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腺瘤性息肉组UA、FBG、F-ins、空腹C-肽及HbA1c水平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组(均P<0.05)。两组息肉大小、检出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男性、吸烟、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高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前者平均年龄更大、BMI更高。关于生活习惯、代谢水平与结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关系还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张莉王李心高旭东王国芬李英茹盛丽荣陈希琳
关键词:结肠息肉腺瘤性息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