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疗效
  • 1篇动脉
  • 1篇血清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手术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手术部
  • 1篇手术部位
  • 1篇术后
  • 1篇锁骨
  • 1篇锁骨下动脉
  • 1篇腔镜手术
  • 1篇腔内

机构

  • 6篇北京市平谷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何亮
  • 2篇狄长安
  • 2篇董鑫昌
  • 1篇那将超
  • 1篇李全平
  • 1篇刘欢
  • 1篇刘军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阑尾黏液性肿瘤疗效比较
2018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25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腹手术组11例和腹腔镜手术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9.56±50.35) min,略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的(121.22±43.79) 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腹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1.71±9.93) mL vs (60.78±18.44) mL]、住院时间[(5.31±1.23) d vs (7.83±2.06) d]、疼痛评分[(4.36±1.35)分vs (5.81±1.60)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0.96±7.18) h vs (40.16±8.77) h]以及下床时间[(22.36±5.64) h vs (30.47±7.58) h]比较,腹腔镜手术组均明显少于传统开腹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组的4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黏液性肿瘤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疼痛少、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
何亮郭为钧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传统开腹手术
腹部卒中六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0年
腹部卒中(abdominal apoplexy)是指腹壁、腹腔内、腹膜后脏器与组织血管自发性破裂出血,以突发腹痛、失血性休克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急腹症.本病起病急骤,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容易误诊.现就我院收治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如下.
李全平何亮董鑫昌刘欢狄长安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NEIL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Nei核酸内切酶Ⅷ样3(Nei endonucleaseⅧ-like 3,NEIL3)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的mRNA数据和临床数据分析NEIL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使用GEPIA和Kaplan-Meier数据库分析NEIL3表达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UALCAN和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NEIL3在HCC中的甲基化水平。使用STRING、Metascape和LinkedOmics探索NEIL3在HCC中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与正常组相比,NEIL3在HCC显著高表达。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EIL3表达与患者的病理分期及肿瘤大小呈负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EIL3高表达与HCC患者较差的总体生存期、无病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无复发生存期有关。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NEIL3基因的低甲基化可能是NEIL3在HCC中表达上调的原因之一。功能富集分析发现,NEIL3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周期、DNA复制、同源重组、错配修复、p53信号通路、碱基切除修复、剪接体和乙型肝炎相关等信号通路促进HCC发生发展。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EIL3在H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不良临床结局相关,可作为HCC的潜在治疗靶点和预后生物标志物。
张建国何亮王久阳姜涛
关键词:肝细胞癌生物信息学
术后血清MMIF、IL-6及PTH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分析术后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MIF)、白介素-6(IL-6)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采用甲状腺全切以及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情况;分析影响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单因素,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系数分析术后血清MMIF、IL-6、PTH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结果134例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正常者112例(83.58%)、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22例(16.42%);两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位置、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位置及数量、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以及术后血清MMIF、IL-6、PT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于后背膜、合并患有桥本甲状腺炎以及术后血清MMIF≥2 ng/mL、IL-6>10.0 pg/L、PTH≥15 pg/mL是影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术后血清MMIF、IL-6、PTH水平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呈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检测术后血清MMIF水平、IL-6、PTH水平用以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是否出现减退,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梅长利李学文那将超何亮
关键词:IL-6PTH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及对策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高危因素,旨在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参考,降低SSI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13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SSI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筛选SSI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SI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213例患者中50例(23.47%)发生SSI,39例切口浅部感染,8例深部感染,3例器官/腔隙感染,病原菌中G-菌52株(94.5%)、G+菌3株(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手术部位、术中输血、急诊手术、术前术中及术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均为SS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且SSI患者平均年龄、术前平均住院日、术后预防性用药时间分别为(67.78±9.64)岁、(8.83±3.74) d、(7.70±2.24) h,均明显大于非SSI患者的(63.32±12.16)岁、(6.41±2.75) d、(6.05±2.3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术中输血、高龄、术前住院时间、术后预防性用药等均为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手术患者为SSI高危人群,术前要完善各项准备,明确病情、充分肠道准备、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早期手术,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避免术中输血等可有效降低SSI的发生。
何亮刘军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部位高危因素
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的腔内治疗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腔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腔内治疗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行颈部血管超声、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及经颅多普勒(TCD)等检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造影并行腔内治疗,术后随访1~2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9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其中股动脉入路18例,股动脉联合肱动脉入路1例,术后锁骨下狭窄或闭塞病变解除,血流通畅,椎动脉恢复为正向血流,技术成功率95%(19/20),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双上肢收缩压压力差为6~12 mm Hg(1 mm Hg=0.133 k Pa),平均为(7.9±1.6)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8,P<0.01)。围手术期未出现异位栓塞及穿刺处血肿等其他并发症。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及临床症状予再次腔内治疗后好转。结论腔内治疗是解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通畅率高等优点,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董鑫昌狄长安何亮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腔内治疗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