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洪奎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炎
  • 1篇胆碱酯酶
  • 1篇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胆碱酯酶
  • 1篇血压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E抗...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前S...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细胞
  • 1篇肾病
  • 1篇尿Α1-微球...
  • 1篇尿微量白蛋白

机构

  • 4篇天津市津南区...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马洪奎
  • 1篇李光
  • 1篇于宏建
  • 1篇赵杨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包头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hTERT基因沉默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及COX-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hTERT基因沉默后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环氧化酶-2(COX-2)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特异性针对hTERT mRNA的siRNA,电转染入乳腺癌细胞,以致目的基因沉默。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hTERT基因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状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通过CCK-8增殖实验检测沉默hTERT基因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经小室侵袭实验检测沉默hTERT基因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能力。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hTERT基因沉默48h后,hTERT转染组在沉默hTERT基因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mRNA及蛋白表达呈现明显降低(P<0.05);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示乳腺癌MCF-7肿瘤干细胞停滞在G0/G1周期,S期的细胞数目减低,三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CCK-8增殖实验结果表明乳腺癌MCF-7肿瘤干细胞在hTERT转染组的增殖得到显著抑制(P<0.05);小室侵袭实验结果表明,hTERT转染组穿过滤膜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COX-2蛋白在hTERT转染组的表达明显降低,并与hTERT基因的表达相关联。结论 hTERT基因沉默后对乳腺癌细胞的增值和迁移能力均有影响,并能降低COX-2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
于宏建赵杨赵世铭马洪奎李光
关键词:乳腺癌HTERT基因基因沉默COX-2
尿α_1-微球蛋白和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与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尿微量白蛋白(m ALB)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同时测定与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尿蛋白阴性的各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0例为高血压组,按照WHO/ISH规定的高血压分类标准进行分级。同时选取体检正常,无任何病史者1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同时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对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机制不同,部分患者对肾小管的损伤早于肾小球。结论:联合检测尿m ALB和尿α1-MG对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马洪奎
关键词: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原发性高血压肾病
肝纤维化时血清胆碱酯酶的诊断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血清胆碱酯酶的检测对慢性肝炎导致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5例健康成人及13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包括乙肝、丙肝)及病理学上有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病人的血清胆碱酯酶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白蛋白等其他血清学指标。结果正常健康成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为8120±2620 u/L,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Ⅰ)为7234±2108 u/L,肝纤维化病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Ⅱ)为3526±1174 u/L,肝硬化病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Ⅲ)为2291±1053 u/L。结论在所检测的血清酶中,胆碱酯酶是唯一一个在肝纤维化时活性明显改变的酶。胆碱酯酶活性高低与病理分级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因此,胆碱酯酶是诊断早期肝纤维化及肝组织损伤程度的特异性指标。
马洪奎
关键词:肝炎肝纤维化胆碱酯酶
乙型肝炎病毒HBeAg与前S1抗原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为了分析乙型肝炎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HbeAg和HBV-DNA阴阳性中的相关性,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3月对300例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进行了HBeAg和前S1抗原及HBV-DNA的ELISA双抗体夹心检测法和荧光定量法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阳性标本HbeAg阳性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80%;HBeAg阴性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28%。结论:在乙型肝炎HBeAg阴性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前S1抗原阳性,说明乙型肝炎病毒仍在复制中,乙型肝炎两对半病人检测中应该检测乙型肝炎前S1抗原。
马洪奎
关键词:乙型肝炎前S1抗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