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丹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谭晶
- 关键词:银杏叶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头颅CT血液流变学银杏萜内酯
- 急性脑梗死血清基质蛋白酶的表达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蛋白酶的表达与病情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外周血清MMP-2、MMP-9及TIMP-1含量。结果发病初期患者MMP-2、MMP-9水平明显增高,随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的延长,MMP-2、MMP-9水平逐渐降低;TIMP-1发病初期降低,24 h后迅速升高,后逐渐降低。结论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愈重,MMP-2、MMP-9、TIMP-1表达愈显著。病变程度主要与病变的部位,病变大小有关,MMP-2、MMP-9、TIMP-1在不同时间也不相同。
- 谭晶臧志忠欧阳和中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 早期营养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谭晶潘生英臧志忠徐树平欧阳和中
- 关键词:神经功能康复早期鼻饲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鼻饲营养支持机体内环境
- 脑干出血的首要病因分析
- 2012年
- 脑干为人体呼吸循环中枢,生理功能极其重要,所以脑干出血危害极大,常在短时间导致患者死亡,脑干出血量在15ml以下的,死亡率17.1%左右,出血量在15ml以上,死亡率81.8%左右.本文通过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诱发脑干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对各种高危因素危险度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徐树平潘生英臧志忠谭晶欧阳和中
- 关键词:病因高危因素生理功能危险度
- ACI患者血清Hcy、NPY和IGF-Ⅰ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NPY和IGF-Ⅰ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化学法对32例ACI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Hcy、NPY和IGF-Ⅰ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ACI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Hcy、NP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IGF-Ⅰ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GF-Ⅰ水平与Hcy、NPY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015、-0.5514,P<0.01)。结论:检测ACI患者血清Hcy、NPY和IGF-Ⅰ水平对了解病情变化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谭晶欧阳和中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胰岛素生长因子-I
-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 2022年
- 主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计算并比较相关指标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高[97.50%∶80.00%,X24.507,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IMT低于对照组[(1.11±0. 47)mm∶(1.53±0.47)mm,t4.990,P<0.05];观察组斑块面积低于对照组[(17.24±1.12)mm2∶(20.16±1.33)mm2,t10.62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2.50%∶30.00%,X211.114,P>0.05];观察组血管收缩期峰流速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Vmin高于对照组[(10.28±1.24)cm/s∶(9.15±0.44)cm/s,t5.432,P<0.05];观察组Qmin高于对照组[(5.28±0.74)ml/s∶(4.31±0.59)ml/s,t10.621,P<0.05];观察组R低于对照组[(1784.25±146.33)(Pa·s)/ml∶(1876.22±124.39)(Pa·s)/ml,t3.029,P0.003<0.05];观察组DR高于对照组[(483.26±42.33)(Pa·s)/ml∶(451.28±50.16)(Pa·s)/ml,t3.082,P0.003<0.05];观察WV低于对照组[(19.16±3.22)m/s∶(21.48±2.1)m/s,t3.784,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在急性脑梗死中具有重要意义,效果较佳,安全性高。
- 谭晶臧志忠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 丁苯酞注射液对不同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不同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07月-2019年6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OCSP分型的不同分为四组,即完全前循环梗塞组、部分前循环梗塞组、后循环梗塞组、腔隙性梗塞组,各25例;均实施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且对治疗后总有效率、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部分前循环梗塞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完全前循环梗塞组、后循环梗塞组、腔隙性梗塞组数据,但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腔隙性梗塞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的NIHSS评分均低于完全前循环梗塞组、后循环梗塞组、腔隙性梗塞组数据(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高显著疗效,其中以腔隙性梗塞类型患者疗效最为显著,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 谭晶
-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OCSP分型急性脑梗死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112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病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脑梗死再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RS评分> 2分占比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
- 欧阳和中徐树平谭晶
-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 影响缺血性脑梗急性发作至就诊时间间隔的相关因素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影响缺血性脑梗急性发作至就诊时间间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急性发作的1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作至就诊时间间隔的长短,将患者分为时间间隔短组(≤3 h)和时间间隔长组(>3 h);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医保类型、居住方式、对缺血性脑梗相关知识的认识、发病地点、送至急诊科途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发作至就诊时间间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有15(14.0%)例患者属于及时送至医院就诊。时间间隔短组患者与时间间隔长组患者的同配偶子女居住、独居,对缺血性脑梗症状、脑梗溶栓疗法及溶栓时间窗了解程度,急诊120的就诊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独居、了解溶栓时间窗和急诊120就诊是缺血性脑梗急性发作至就诊时间间隔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缺血性脑梗急性发作至就诊时间间隔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单独生活、对溶栓时间窗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选择急诊120就诊。
- 谭晶潘生英徐树平
- 关键词:急性发作就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