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春利

作品数:21 被引量:299H指数:9
供职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小儿
  • 8篇患儿
  • 6篇疗效
  • 5篇哮喘
  • 4篇蛋白
  • 4篇支气管
  • 4篇气管
  • 4篇免疫
  • 4篇肺炎
  • 3篇支气管哮喘
  • 3篇治疗小儿
  • 3篇哮喘患儿
  • 3篇孟鲁司特
  • 3篇孟鲁司特钠
  • 3篇护理
  • 3篇肥胖
  • 2篇新生儿
  • 2篇血清
  • 2篇炎症
  • 2篇支气管哮喘患...

机构

  • 21篇宝鸡市人民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作者

  • 21篇马春利
  • 10篇梁宽
  • 8篇彭林强
  • 4篇李园
  • 2篇尹春燕
  • 2篇田娟
  • 1篇刘伟华
  • 1篇唐瑾
  • 1篇齐荣
  • 1篇杨煊
  • 1篇唐瑾

传媒

  • 5篇实用临床医药...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中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SO测定阳性在诊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儿童感染A族链球菌(GAS)后,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风湿热、皮肤感染、肾小球肾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等。GAS感染后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严重者可导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后者病死率高达20%-30%,严重危及患儿健康和生命安全。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在细胞外产生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和抗DNA酶B抗体。
马春利
关键词: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DNA酶B
干扰素-α1b与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干扰素-α1b(INF-α1b)和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用INF-α1b和病毒唑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67%、63.33%(P<0.05)。观察组发热、憋喘、肺啰音、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F-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较病毒唑更为安全、有效,且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梁宽彭林强李园马春利薛满
关键词:病毒性肺炎小儿干扰素-Α1B病毒唑
护理程序对儿科留置针患儿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静脉留置针又叫套管针,是现代儿科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静脉注射用具,具有套管柔软、可操作性强和套管在患者静脉留置时间较长且不易造成血管损伤等特点[1]。但是,在静脉留置针的实际应用中常导致诸如皮下血肿、局部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常规的护理方式往往会造成患儿并发症治疗缓慢、伤口疼痛、舒适度低下等副反应。护理程序作为一种快捷、有效的临床护理模式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患儿的康复带来极大福音[2]。
杜青爱马春利
关键词:护理程序
益智宁神口服液联合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益智宁神口服液联合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期间救治的142例儿童多动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他林治疗,研究组采用益智宁神口服液联合小儿智力糖浆治疗,治疗周期为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onner行为评定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onner行为评定量表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智宁神口服液联合小儿智力糖浆在小儿多动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梁宽李园彭林强马春利薛满
关键词:小儿智力糖浆儿童多动症安全性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总结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及确诊后的疗效。方法将23例危重新生儿发生的NEC患儿分为早期诊断组17例,临床确诊组6例。早期诊断组制定早期诊断标准予以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并与临床确诊组疗效进行动态比较。结果 (1)两组多以反复呕吐最先引起临床医生注意,均有胃潴留。两组在反复呕吐、腹胀、呕吐咖啡样物、粪隐血、肠壁囊样扩张、肠鸣音减弱、肠胀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气腹一项,临床确诊组与早期诊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诊断组治愈率高达94.1%(16/17);两组发病日龄、禁食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诊断组住院时间长于临床确诊组,住院费用低于临床确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凡危重新生儿有肠缺血缺氧、肠道发育不成熟、感染、高渗喂养等因素,出现反复呕吐、胃潴留,腹部X线片示小肠轻中度胀气或小肠结肠胀气等轻症NEC表现者即应早期诊断,早期开始综合治疗。
魏升云梁宽薛满李园马春利彭林强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消化系统疾病危重症
经鼻双相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鼻双相正压通气(Bi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诊治80例接受PS治疗的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BiPAP联合PS给药)和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PS给药],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工作参数(FiO_(2)、PEEP)、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结果】治疗后,FiO_(2)、PEEP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且对照组6 h、12 h、24 h、48 h工作参数FiO_(2)、PEEP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24 h有创呼吸支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12 h、24 h观察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时10.0%(4/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临床效果优于NCPAP联合PS,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李园齐荣唐瑾梁宽程雨嘉马春利
关键词:正压呼吸肺表面活性剂
不同剂量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及心率的影响被引量:29
2016年
支气管哮喘以儿童时期发病最为常见,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小儿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迁延不愈、难以根治的临床特征。药物治疗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式,在急性发作期,多以吸入糖皮质激素或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为主要治疗方式。这些药物在显著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的同时,也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心脏毒性和不良反应。
彭林强马春利薛满梁宽
关键词: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支气管哮喘肺功能心率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在抗生素应用后因肠道菌群紊乱所引起的腹泻[1]。AAD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般认为其发病是因为抗生素的应用对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产生了抑制作用,引起肠道内菌群失调、微生态环境失衡,进而导致患儿免疫功能下降、肠道黏膜屏障损伤、肠道功能紊乱而出现腹泻[2]。作者对AAD患儿在微生态制剂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
彭林强薛满马春利杨煊梁宽
关键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匹多莫德肠道菌群免疫功能
头孢噻肟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重症肺炎疗效及对患儿肺功能、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重症肺炎疗效及对患儿肺功能、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等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钠+小儿重症肺炎常规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5);联合组气促、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峰流速(PEF)、最大呼气压(PEmax)、最大吸气压(PImax)均显著升高,CD 4+、CD 8+、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噻肟钠联合酚妥拉明可显著提高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儿症状体征、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缩短病程。
彭林强薛满马春利梁宽
关键词:头孢噻肟钠酚妥拉明重症肺炎免疫功能
热休克蛋白70和饥饿素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检测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和饥饿素的蛋白水平,探究其与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热性惊厥患儿97例为研究对象(热性惊厥组),其中轻度热性惊厥患儿56例(轻度热性惊厥组),重度热性惊厥患儿41例(重度热性惊厥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受试者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饥饿素蛋白水平,分析二者与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饥饿素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度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饥饿素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热性惊厥组患儿(P<0. 05)。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诊断热性惊厥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727,灵敏度为57. 69%,特异度为83. 62%;血清饥饿素蛋白水平诊断热性惊厥疾病的AUC为0. 685,灵敏度为50. 81%,特异度为78. 29%。患儿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蛋白水平与患儿惊厥类型、体温、每次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次数、惊厥前发热时间有关(P<0. 05),与患儿年龄、性别、病因类型无关(P>0. 05)。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饥饿素蛋白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饥饿素蛋白水平显著增加,与患儿惊厥类型、体温、每次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次数、惊厥前发热时间有关,可能作为诊断热性惊厥疾病和评估严重程度的生物指标。
马春利
关键词:热性惊厥血清热休克蛋白70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