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红云

作品数:55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历史地理
  • 15篇经济管理
  • 14篇社会学
  • 9篇政治法律
  • 8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2篇民族
  • 8篇文化
  • 5篇社会
  • 5篇民族史
  • 5篇边疆
  • 4篇中国民族史
  • 4篇清代
  • 4篇民族史研究
  • 4篇明清
  • 3篇中国民族
  • 3篇中国民族史研...
  • 3篇羌族
  • 3篇民国
  • 3篇民族政策
  • 3篇明代
  • 3篇疆域
  • 3篇国家认同
  • 2篇刀耕火种
  • 2篇调适
  • 2篇多民族

机构

  • 46篇云南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玉溪师范学院
  • 2篇中共云南省委...
  • 2篇张家港市沙洲...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53篇段红云
  • 4篇李晓斌
  • 4篇王文光
  • 3篇高志英
  • 2篇施芳
  • 2篇朱映占
  • 2篇王燕
  • 1篇段金生
  • 1篇段丽波
  • 1篇闵红云
  • 1篇吴传鹏
  • 1篇涂晶晶
  • 1篇张光雄
  • 1篇罗剑英
  • 1篇冯丁丁
  • 1篇尤伟琼
  • 1篇孙骁
  • 1篇张雪鹏
  • 1篇王琦
  • 1篇熊燕

传媒

  • 8篇思想战线
  • 5篇广西民族大学...
  • 4篇学术探索
  • 4篇西南边疆民族...
  • 3篇四川民族学院...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边疆史地...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中共云南省委...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中学历史教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学位与研究生...
  • 1篇云南民族学院...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摩梭人一夫一妻婚姻形态及其能动性选择
2015年
除居住在永宁乡泸沽湖周边地区的摩梭人实行走婚外,拉伯、新营盘、大兴镇等地的摩梭多采取一夫一妻婚。同汉族婚礼相似,摩梭人的一夫一妻婚礼要经过订婚、结婚、回门等程序,但受达巴教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一夫一妻婚姻形态散发着浓郁的摩梭文化个性特点。由于摩梭社会对婚姻形态的选择持比较宽容的态度,摩梭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思想认识、家庭情况和生活需要在三种婚姻形态中做能动性选择,甚至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游走于三种不同的婚姻形态之间。
段红云熊燕
关键词:摩梭人走婚
明万历年间腾越“八关”的设置对明清中缅疆域变迁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明万历二十二年设置的腾越"八关",是在缅甸东吁王朝不断侵扰明初所设木邦、孟养、孟密、蛮莫、八百、车里等土司,明朝在朝纲不举,"北虏南倭"边患不断,无力大规模征讨的背景下,为有效遏制东吁王朝进一步内侵而设。然"八关"之设,并没有达到"滇南之安,永保万事无虞"的目的,反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是"八关"的设置并没有成为有效阻止缅甸入侵的军事堡垒;二是"八关"的设置,主观上是为了防止缅甸的入侵,但客观上"八关"之设成为明朝主动放弃关外诸土司的重要标志,导致明朝疆域的大幅萎缩;三是"八关"的设置使得原本模糊的疆界呈现出清晰化的倾向,并成为清朝处理与缅甸雍籍牙王朝边境纷争的一条隐形的疆域分水岭,对清朝处理中缅边疆问题和近现代中缅疆域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边疆土司以"八关"为界,逐渐走上了各自不同的发展历程。
段红云
关键词:明代
缅甸崩龙族历史发展特点及其历史建构被引量:5
2012年
中缅沿边地带历史发展呈现出的波动性和中缅藩属关系的特点,使缅甸崩龙族在历史的大部分阶段与中国王朝国家保持着比缅甸更为密切的联系。这一方面使他们很难建立起稳定的与缅甸历史的关联性和历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为他们重新建构自己与缅甸的历史留出了空间。随着中缅边界的变迁,从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出发,缅甸崩龙族开始逐步建构起与现代统属关系相适应的历史表述,以彰显和缅甸国家的历史联系,在缅甸的历史中找到归属感。这形成了建构崩龙族历史的背景。这种历史的建构,是其重塑国家认同的表现之一。
李晓斌段红云王燕
关键词:崩龙族国家认同
1910年以前独龙族社会经济文化略论被引量:6
2002年
独龙族居住在滇西北独龙江流域地区 ,文章对其 1910年前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作了系统论述。
高志英段红云
关键词:独龙族社会状态经济文化民族文化
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变革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历史朝代。元朝所推行的行省制度、驿传制度、屯田制度、土司制度等统治政策不仅将全国所有地区置于统一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还加强了中央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推进了中国以汉族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并对后世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政治体制的变迁,以及民族地区统治制度和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段红云
关键词: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民族发展
论学科建设的合力被引量:9
2012年
从大学学科建设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学科建设与组织人事、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内在关系,阐述了学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几大误区,认为学科建设是一个涉及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围绕学科建设的需要开展工作,形成学科建设的合力。
段红云
关键词:学科建设
《后汉书·东夷列传》与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的民族志述论被引量:2
2017年
《后汉书·东夷列传》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的民族,而且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记述这些民族的文化。在所记述的文化当中,表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民族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这种以文化为中心的记述,实际上是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的民族志书写,是我们今天从整体上认识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
段红云王琦
清代丽江木氏改土归流及行政管理变革被引量:5
2005年
清初, 随着中央封建统治的进一步加强, 滇西北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丽江木氏已经走到了内不为土民所忍、外不为清政府所容的境地, 最终于清雍正元年 (1723 年) 以和平的方式被改土归流。改流后, 木氏苦心经营的统治秩序被内地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所取代,纳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多元化社会趋势进一步加强。
段红云闵红云
关键词:改土归流管理变革
元明清时期丽江木氏兴衰与纳西社会变迁研究
以丽江为中心的纳西族的发展历程,既有云南乃至全国其他民族发展进程的共通处,也有自己的独特性.该文乃是以丽江地区纳西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元明清时期的发展独特性进行探讨的尝试.以木氏兴衰为背景,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来...
段红云
关键词:纳西族社会变迁
基于系统分析的云南省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性研究
当前,中央和省委对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出新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日渐呈现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趋势,学员素质能力日益提高,研究如何提高云南省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性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本论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系统论的分析视...
段红云
关键词: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党校教育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