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凯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腰椎
  • 5篇手术
  • 4篇手术治疗
  • 4篇骨折
  • 2篇腰椎滑脱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突出症
  • 2篇中医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综合征
  • 2篇外科
  • 2篇外科学
  • 2篇六气
  • 2篇滑脱
  • 2篇关节
  • 2篇非手术治疗

机构

  • 17篇宝鸡市中医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市红十字...
  • 1篇无锡市传染病...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17篇王凯军
  • 7篇卫建民
  • 6篇王明怀
  • 5篇王小明
  • 3篇王新刚
  • 2篇林强
  • 2篇赵丽
  • 1篇陆曙
  • 1篇陶惠人
  • 1篇李宪玲
  • 1篇李燚光
  • 1篇刘宁
  • 1篇陶国水
  • 1篇贺宝荣
  • 1篇高广飞
  • 1篇罗卓荆
  • 1篇田维华
  • 1篇冯万立
  • 1篇向丽萍
  • 1篇刘文

传媒

  • 3篇陕西中医学院...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中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方法 总结 1985~ 1999年来再手术的 4 2例 ,通过术前检查 ,手术治疗及 3~ 15 a的随访 ,对治疗过程加以总结。结果 优良 16例 ,良好 17例 ,一般 5例 ,差 4例。结论 突出物摘除不彻底或未处理侧隐窝 ,神经根粘连、瘢痕化 ,髓核组织残留 ,椎间盘再突出或代偿性椎管狭窄最常见。定位错误。
贺宝荣王凯军李宪玲陶惠人罗卓荆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
斜角肌切断术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16例
2010年
目的:观察斜角肌切断术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侧诊断明确,保守治疗疗效不佳的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行斜角肌切断术治疗,并随访6月至4年。结果:13例患者3月内症状缓解,麻木感消失、肌力回复、疼痛消失,无复发。2例患者有夜间上臂疼痛,经保守治疗后可缓解。1例患者术后症状无减轻,患侧上肢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受限。结论:斜角肌切断术能很好地缓解前斜角肌综合征的各种症状,是诊断明确的前斜角肌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卫建民王小明王凯军
空心加压螺纹钉微创治疗股骨颈骨折70例临床观察
2007年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手术适应证及最佳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0例经闭合复位(无手术刀口),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按Harris髋部评分(HHS)进行临床评估。结果:随访1.5~8(平均3.4)年,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膝关节僵硬及内固定断裂现象,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具有微创、安全、费用低、固定牢靠的优点。
朱建强王凯军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微创
自拟骨伤复元汤联合VSD、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观察自拟骨伤复元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8例胫腓骨骨折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及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VSD+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骨伤复元汤治疗,疗程14 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 d、5 d、7 d、14 d后患侧小腿最大周径、患肢引流量、淤血面积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以上时间点的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记录2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2组治疗3 d、5 d、7 d、14 d后患侧小腿最大周径、患肢引流量、淤血面积、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在上述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3 d、5 d、7 d、14 d后血清CK、LDH、MDA均显著降低(P均<0.05),SOD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更换敷料次数、感染率和植皮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骨伤复元汤联合VSD、髓内钉固定能够显著缓解胫腓骨骨折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水肿、淤血、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K和LDH、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王凯军赵丽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髓内钉固定胫腓骨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
非手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2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对128例非手术法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中药理疗、中药外敷、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8例患者中112例进行随访,复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的128例病人中,获得随访者112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5个月,平均1年8个月。其中治愈81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结论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王明怀王凯军卫建民刘东钱郭尚杰林强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127例腰椎滑脱临床观察
<正>目的:本文试图通过对127例经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分析,对腰椎滑脱手术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7月,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127例患者中72例进行随访,...
王明怀王凯军卫建民郭尚杰刘东钱
文献传递
腓肠肌内侧头肌瓣结合游离植皮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治疗胫骨的疗效。方法:对17例胫骨中上段胫侧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外露的患者,采用腓肠肌内侧头顺行肌瓣转移结合游离植皮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7例均得到随访,所有转移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腓肠肌内侧头顺行肌瓣转移结合游离植皮治疗胫骨中上段创中上段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外露,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费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王小明卫建民王凯军王新刚
关键词: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胫骨中上段游离植皮转移皮瓣
基于“六八为足”术理刍议开阖六气针法在痛性糖尿病足病治疗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23年
术数思想贯穿于中医基本理论构建中,五运六气学说蕴含着术数意理;洛书是中国古代术数的代表,重视五运六气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是龙砂医学流派的特色,该流派现代代表人物顾植山创建了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此图利用洛书术理把时间、空间、人体、气象等要素通过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阐释了阴阳的动态变化规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医特色思想;开阖六气针法是五运六气思维指导下龙砂医学流派创新性临床特色诊疗技术之一,结合“六八为足”术理将开阖六气针法应用于痛性糖尿病足病的临床诊疗可显著增加止痛效果,亦为糖尿病足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刘宁田毅向丽萍刘文王凯军
关键词:术数
腰椎管狭窄症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 通过对128例经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1年-2005年应用中药理疗、外敷、内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28例患者中112例进行随访、复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8例病人中,获得随访者112例。结果 优44例,良37例,可21例,差10例。在可与差的11例患者中,因腰椎不稳定,反复发作而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人中脊柱病变的一个常见病,中老年人多合并有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治疗,中医药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以适应中老年人的需要。
王明怀王凯军刘东钱郭尚杰林强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非手术治疗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微创病灶清除、异体骨植骨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病灶清除、异体骨植骨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历资料,对资料完整并获得36个月以上有效随访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女各11例;平均年龄(54.1±10.2)岁;平均病程(5.3±1.9)个月。均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病灶清除、异体骨植骨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记录并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卧床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结核治愈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满意率等指标。结果 2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6~48个月,平均(41.9±2.5)个月。虽然术后3个月病变节段后凸角度并未改善( t=0.3546,P=0.7029),但术中失血量少[(30.5±7.9) ml],术后止痛药用量低[(0.3±0.1) g],卧床时间短[(1.5±0.3) d ]。22例患者术后结核病灶均获得治愈且无复发。除1例患者外,其余21例(95.5%)患者植骨均达到2级以上融合。术前存在神经放射痛的患者术后均明显缓解,3例术前D级患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术后1和3个月随访时VAS评分、SF36各项评分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早期生活质量优秀。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9.0%,患者对治疗过程及疗效满意。结论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微创病灶清理、异体骨植骨联合经皮内固定可能是很有潜力的脊柱结核治疗方法,可作为其他治疗措施的有力补充,值得进一步研究和�
张正平王凯军王小明王新刚陈广儒冯万立赵勤鹏刘团江郭华卫建民郝定均
关键词:腰椎结核脊柱内窥镜检查脊柱融合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