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春娃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北辰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肺癌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化疗
  • 3篇癌细胞
  • 2篇体外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细胞肺癌
  • 2篇细胞株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肺癌细胞
  • 2篇肺癌细胞株
  • 2篇肺癌细胞株A...
  • 2篇肺腺癌
  • 2篇癌细胞株

机构

  • 7篇天津市北辰医...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吴春娃
  • 4篇李凯
  • 4篇杜学明
  • 3篇胡永进
  • 2篇张翠翠
  • 2篇王宇鹏
  • 1篇魏熙胤
  • 1篇刘竹君
  • 1篇袁静
  • 1篇王柳春
  • 1篇王心悦
  • 1篇韩玲
  • 1篇孙岩
  • 1篇黄纯
  • 1篇陈鹏
  • 1篇刘江
  • 1篇林丽
  • 1篇袁静
  • 1篇田冲
  • 1篇李凯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5)I粒子联合紫杉醇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体外作用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紫杉醇对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作用。方法本课题通过在不同时间将放射性^(125)I粒子、紫杉醇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人肺癌细胞A549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 ^(125)I粒子和紫杉醇均可引起细胞G2/M期阻滞,紫杉醇组对细胞G2/M期阻滞的作用强于^(125)I粒子组,且两者联合作用对G2/M期阻滞的作用最强。^(125)I粒子和紫杉醇均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两者联合作用后诱导A549细胞调亡的作用更强。结论 ^(125)I粒子和紫杉醇均有诱导细胞凋亡和G2/M期阻滞的作用,且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吴春娃胡永进杜学明边桦
关键词:紫杉醇肺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CRP与PCT和SAA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恶性肿瘤化疗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天津市北辰医院肿瘤科接受化疗的10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患者及同期50例恶性肿瘤化疗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纳入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因子水平、不同感染类型血清因子水平及各项检测方法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细菌感染46例、病毒感染40例以及混合感染22例;感染组患者血清CRP、PCT、SAA、白细胞介素-6(IL-6)、IL-8分别为(71.24±8.18)mg/L、(3.52±0.45)μg/ml、(239.46±20.55)mg/L、(98.35±9.69)ng/L、(249.06±38.57)ng/L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细菌感染患者和混合感染患者血清CRP、PCT、SAA、IL-6、IL-8分别为(101.95±13.04)mg/L、(6.78±0.70)μg/ml、(362.77±39.65)mg/L、(115.94±12.57)ng/L、(351.86±42.09)ng/L和(93.65±14.95)mg/L、(5.82±1.73)μg/ml、(313.59±42.33)mg/L、(99.87±14.24)ng/L、(295.11±49.10)ng/L均高于病毒感染患者(P<0.05);细菌感染及混合感染患者血清因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SAA诊断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论血清CRP、PCT、SAA、IL-6、IL-8在恶性肿瘤化疗并发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在细菌感染及混合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病毒感染患者,各项因子单独及联合诊断对恶性肿瘤化疗后合并细菌性感染具有一定鉴别价值,可为其诊断及治疗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吴春娃李凯张翠翠王心悦孙岩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细菌性感染血清淀粉样蛋白A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CT引导下、PD(处方剂量)=8~10 Gy/h植入125I粒子,2 d后DDP+依托泊苷(vp-16)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32例)单纯DDP+依托泊苷(vp-16)静脉化疗,药物剂量与治疗组参考标准相同。2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CR、PR、SD、PD)。根据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评价生存质量,对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率100%。治疗组CR 4例(11.1%),PR 14例(38.8%),SD 20例(55.5%),PD 8例(5.5%),CR+PR为49.9%;对照组:CR 1例(3.1%),PR 8例(25.0%),SD 14例(43.7%),PD9例(31.2%),CR+PR为28.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61.71%,对照组为38.09%,2年生存率治疗组为32.25%,对照组为2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细胞肺癌,125I粒子联合化疗具有优势互补作用,有利于短期内降低肿瘤负荷,提高近期疗效,并有效提高生存率。
胡永进杜学明吴春娃官川博魏剑辉刘江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放射学介入性近距离放射疗法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与多西紫杉醇不同顺序用药的抗肿瘤效应观察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商品名:恩度)与多西紫杉醇联合使用时不同给药顺序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建立肺腺癌A549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1)同时用药组:每只小鼠恩度400μg/d,第1~35天;多西紫杉醇10 mg/kg,第1~19天,每3 d给药1次.(2)先恩度组:每只小鼠恩度400 μg/d,第1~35天;多西紫杉醇10 mg/kg,第16~34天,每3 d给药1次.(3)模型组:每只小鼠生理盐水100 μl/d,第1~35天;注射用水200 μl/d,第1~35天,每3 d注射1次.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未荷瘤的正常裸鼠,8只),注射方法同模型组.实验过程中测量各组裸鼠体重、移植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实验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裸鼠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MMP-2的抑制剂(TIMP-2)、MMP-9的抑制剂(TIMP-1)、细胞外MMP诱导因子(EMMP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同时用药组肿瘤体积增长为39.94 mm3,先恩度组肿瘤体积增长为(99.57±74.48)mm3,二者均明显小于模型组[(217.67±95.44)mm3,均P<0.05].同时用药组、先恩度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裸小鼠外周血中CECs的数量分别为(25.86±11.77)个/104个细胞、(77.25±24.02)个/104个细胞、(14.71±11.07)个/104个细胞和(12.90±11.20)个/104个细胞,同时用药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明显低于先恩度组(均P<0.01).同时用药组和先恩度组移植瘤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均较模型组下调(均P<0.05),先恩度组移植瘤组织中TIMP-1和同时用药组TIMP-2的表达均较模型组上调(均P<0.05),同时用药组EMMPRIN的表达较模型组下调(P<0.05).同时用药组和先恩度组移植瘤组织的MVD及α-SMA的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 同时用药组的抑瘤效果及小
袁静吴春娃刘竹君魏熙胤李凯
关键词:恩度多西紫杉醇给药顺序循环内皮细胞肺腺癌细胞系A549
温脾化瘀汤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及对卡氏评分、癌胚抗原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温脾化瘀汤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卡氏评分、癌胚抗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单纯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给予吉西他滨+温脾化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卡氏评分、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CA199)、生活质量、总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生存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癌胚抗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199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量表(QLQC-30)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68%,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低于对照组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温脾化瘀汤、吉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胰腺癌,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卡氏评分,降低癌胚抗原,提高生活质量,且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胡永进杜学明吴春娃田冲魏剑辉王宇鹏冯炜红
关键词:胰腺癌吉西他滨卡氏评分癌胚抗原
卢比替康胶囊Ⅰ期临床耐受试验结果分析
2009年
目的:评价口服卢比替康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耐受及疗效情况。方法:受试者接受卢比替康单次或连续治疗,观察此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及心电图),并在连续治疗1个周期后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共有30例患者参加单次试验和20例患者参加连续试验,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血液学毒性、血尿、蛋白尿、恶心、呕吐及心电图改变。在可评价疗效的13例患者中,PR1例,SD8例,疾病控制率(DCR)为69.2%。结论:晚期耐药的肿瘤患者口服卢比替康耐受良好且有一定疗效。
王柳春黄纯袁静吴春娃林丽陈鹏李凯
关键词:恶性肿瘤耐受性
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41例经病理细胞学证实非小细胞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据不同治疗方案划为分A、B组,A组21例使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NP方案);B组20例单一采取动脉灌注化疗治疗(NP方案),对比两组疗效。结果A、B组局部肿瘤控制率(RR)分别为61.9%和40.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6.2%和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针对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采取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近期效果明显,肿瘤局部控制率较好,优于单纯动脉灌注化疗疗效。
王宇鹏胡永进韩玲吴春娃冯炜红巨涛杜学明
关键词:125I粒子植入动脉灌注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PD-1/PD-L1抑制剂联合含铂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长期以来,治疗无EGFR及ALK敏感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主要为含铂的双药化疗。然而近年来,随着PD-1/PD-L1免疫抑制剂的问世,肺癌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D-1/PD-L1免疫抑制剂单独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一系列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了PD-1/PD-L1免疫抑制剂联合含铂方案化疗较单纯化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但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激活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与铂类化疗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有很大区别。通过对铂类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试验的研究,没有证据表明抗PD-(L)1药物与铂类化疗的联合应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或导致意外毒性。
吴春娃李凯张翠翠
关键词:晚期肺癌
影响109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2010年
目的:阐明影响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的因素,为临床治疗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109例死亡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期>1年者57例,<1年者52例。使用SPSS15.0分析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患者的PS评分、脑转移出现时间及脑转移的治疗方法是影响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期的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脑转移症状及有无颅外器官转移对其生存期无显著影响。结论:PS评分为0~1,脑转移出现时间>1年和应用综合治疗方法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长生存期较长。
吴春娃李凯
关键词:肺肿瘤脑转移预后
放射性^(125)I粒子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体外作用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对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作用。方法本课题通过对人肺癌细胞A549给予125I粒子照射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半定量RT-PCR检测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125I粒子可以诱导A549细胞凋亡,将A549细胞阻滞在G0/G1期,并且诱导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诱导凋亡及细胞组织作用在照射72小时后最为显著,而下调BCI-2基因在照射96小时后最为显著。结论 I125粒子照射可以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将肺癌细胞阻滞在G0/G1期,并且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
吴春娃
关键词:放射性125I肺癌A549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