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春

作品数:17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5篇动脉狭窄
  • 4篇超声
  • 3篇血管
  • 3篇造影
  • 3篇颅多普勒
  • 3篇经颅多普勒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造影
  • 2篇支架置入
  • 2篇支架置入术
  • 2篇置入
  • 2篇置入术
  • 2篇生物标志

机构

  • 8篇北京市海淀医...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3篇谷春
  • 4篇丛祥凤
  • 4篇杨丽萍
  • 4篇陈曦
  • 4篇王芳
  • 2篇李铁威
  • 2篇孔金金
  • 2篇华扬
  • 2篇秦卫
  • 2篇范雪松
  • 2篇邢淑玲
  • 1篇华琦
  • 1篇李大胜
  • 1篇段安安
  • 1篇丁育基
  • 1篇蔡琳
  • 1篇杨晋静
  • 1篇王仲朴
  • 1篇李慎茂
  • 1篇王宪云

传媒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临床脑电学杂...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第六届全国颅...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对比分析
TCD 作为无创检测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为探讨其准确度我们将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 TCD 检测结果与 DSA 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资料与方法
谷春杨丽萍
文献传递
非瓣膜性心房颤凝血-纤溶系统活性改变研究
2004年
目的心房纤颤凝血-纤溶系统改变及其意义。方法为选择慢性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AF 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58.4±12.3岁),并入选与以上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病人存在相同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或冠心病)的窦性心律者(SR 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7.6±11.7岁)及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C 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52.4±18.5岁)。测定以上三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剂(PAI)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提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浆 FIB、D-D 和 PAI 显著升高,tPA 显著降低。PT、TT 和 APTT 则无显著变化。结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存在高凝和低纤溶状态。
李梅华琦谷春
关键词:瓣膜心房纤颤凝血纤溶系统活性
miR-16和miR-21作为冠脉不稳定斑块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范雪松谷春王宪云王芳杨晋静蔡琳丛祥凤陈曦
缺血性脑血管病EEG、TCD与CT所见的对比被引量:9
1995年
对63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EEG、TCD、CT/MRI所见分三组(Ⅰ组:脑形态结构有改变但部位较深面积较小;Ⅱ组:脑梗塞面积较大、部位靠近颅底动脉主干;Ⅲ组:无脑形态结构改变的TIA)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Ⅰ组CT诊断价值最高,其次为EEG、TCD;Ⅱ组EEG、TCD、CT诊断价值均较高;Ⅲ组TCD的诊断价值最高,其次为EEG。根据病情适当选用三种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正确性。TCD用于动态观察受累血管病变的程度及推测预后有独到之处。
谷春李玉环赵晓华杨丽萍李振英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CT脑血管疾病
循环脂联素识别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生物标志物的价值,为冠脉不稳定斑块的无创性早期识别提供新途径。方法:选取2012-09至2013-11于我院的就诊患者,以64排螺旋CT检查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入选...
谷春范雪松王芳丛祥凤陈曦
颅内动脉瘤微创治疗520例的临床研究
丁育基李慎茂段安安于小千华扬谷春王仲扑柳江
该研究经动物实验建立专门药物(配方)保护下阻断脑血流(动脉内导管或动脉阻断夹)的方法,成功用于该组病人防止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在国内首先建立颅内压-经颅超声TCD-血清渗透压-头部CT联合动态监测脑血管痉挛和脑缺血手段...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微创治疗
彩超引导下造影支架放入治疗颈内动脉狭窄1例
2001年
患者,男性,68岁.因"突发左肢体无力7小时伴缓解",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入院.发病时,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不能抬起,肌力Ⅱ级,左下肢不能行走,肌力Ⅲ级,左病理征(士).急查头颅CT,初步诊断为脑梗塞,行脑血管造影,造影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仅感头晕.既往:高血压病7年,最高达150/95mmHg.否认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查体:Bp160/70mmHg,神清语利,双眼活动自如,双侧鼻唇沟对称,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Babinski征左(±),右(一),心肺(一),双下肢不肿.脑血管造影显示:右颈内动脉供血区脑组织血供由椎动脉及左颈内动脉所属分支代偿,而右侧颈内动脉插管困难,右颈动脉造影显示右颈外动脉系分支增粗,颈内动脉起始部可见造影剂连续性中断,管腔(远端)变细,造影剂上行受阻,远端分支显影不满意(彩图7见82页).
秦卫孔金金谷春陈真邢淑玲王仲朴华扬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超声引导支架置入术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速度等参数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的诊断结果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狭窄程度的对比,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更充分认识TCD测量参数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TCD诊断MC...
谷春李大胜杨丽萍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大脑中动脉狭窄脑动脉闭塞影像诊断
文献传递
彩色多普勒观察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1例
2001年
患者男性,68岁.突发左侧肢体无力7小时入院.查体:BP21.28/9.31kPa,神清,左侧肢体肌力较右侧明显减低,左侧巴氏征(+).心肺(-).化验:CH06.31mmoL/L,LDL4.95mmol/L.CT未见异常.
邢淑玲孔金金谷春周一萍谢伟秦卫
关键词: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彩色多普勒
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以及基质金属蛋白9和2(MMP9和MMP2)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434例,根据CT结果分为冠脉无狭窄、狭窄度<50%、狭窄度50-70%及狭窄度>70%四组。血常规检测单核细胞数量,ELISA检测MMP9和MMP2的水平。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冠脉狭窄程度明显相关,是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单核细胞数量大于0.4×109预测严重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和58%,联合性别和年龄可增加其预测能力。而MMP2和MMP9与冠脉狭窄程度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是严重冠脉狭窄的预测因子,提示临床上可以使用一种简便、快捷、低价格的检测协助判断冠脉病变进展的程度。
王芳李铁威谷春丛祥凤陈曦
关键词:单核细胞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基质金属蛋白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