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俊
- 作品数:17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北辰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浅谈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指头部在受到加,减速性旋转暴力时,由于脑的扭曲变形,产生剪切或牵拉作用,造成神经纤维轴索的损伤;该病好发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胼胝体、大脑及小脑之间的脑干上端、灰质及白质的交界处。
- 吕苓甫张士俊靳春杰杨大伟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大脑半球神经纤维胼胝体
- 外伤性脑梗死24例治疗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张士俊卢凤元
-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
- 腰椎穿刺放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止血、脱水、镇静等常规治疗,并于24 h后行腰穿放脑脊液。治疗组每次放液10~20 ml,后注入生理盐水10 ml,维持颅压在6~9mm Hg之间。对照组只放液3~5 ml送检。对有颅内高压症状者,先静脉漓注20%甘露醇250 ml,每天或隔天放液1次,共3~5次。结果治疗组症状及脑脊液7~10d可恢复正常,对照组多在2、3周才恢复,并有2例因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1例脑积水。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穿放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孙云忠张士俊杨大伟
- 关键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脑脊液
- 低温液体灌注产生亚低温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用冷敷的方法止痛;20世纪50年代人们已将深低温(体温降至28℃以下)应用于心血管手术中,以保护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但由于深低温易发生室颤、凝血功能障碍,术后复温过程中常并发颅内出血等,故已很少被临床采用。近年来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已被众多动物实验所证实,在临床方面,尤其是发现轻度低温(32~35℃)和中度低温(28~31.9℃)的保护作用之后,应用逐渐增多。亚低温(我国学者将轻度低温和中度低温称之为亚低温)被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1]、心肺复苏后脑保护[2,3]、脑外伤[4,5]及脑卒中[6~8]等领域。有些医学中心还把亚低温作为动脉瘤手术中短暂阻断脑血流时常规脑保护措施[9,10]。同时亚低温也已被推荐为室颤心跳骤停复苏后的脑保护措施[11]。这些领域要求短时间内降至目标温度。低温液体或自体血液灌注是目前最有效的降温方式;目前临床及实验中所应用的低温方式主要为全身亚低温,如降温毯、冰袋[12,13]等,这些方式降温效率低,不易迅速实现亚低温,而且全身低温可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心律紊乱、肺感染、凝血功能障碍[13]等。其他方式包括冰帽局部降温、硬膜下腔注入低温盐水[14]、通过外周静脉注入低温生理盐水[15~17]等。其中低温液体或自体血液灌注是目前最有效的降温方式,前者现已应用于临床,后者则由于创伤大而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 杨大伟靳春杰张士俊吕苓甫李宏伟孙文涛
- 关键词:亚低温脑损伤神经介入
- 辛伐他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清及海马NSE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观察辛伐他汀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组织和血清中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TBI的治疗作用。方法8周龄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致伤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只。对照组、治疗组参照改良的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造TBI模型。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前晚及伤后每晚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灌胃;对照组及假致伤组同时给予等量淀粉灌胃。3组大鼠分别于伤后3 h、12 h、24 h、3 d、7d、14 d取5只大鼠的颈总动脉血3 mL,ELISA法测定NSE浓度;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法检测伤侧海马CA3区NSE表达。结果 (1)ELISA法测定:对照组,伤后3 h血清NSE即开始升高,24 h至3 d达高峰,14 d仍高于假致伤和治疗组;治疗组,伤后3 h血清NSE水平升高,24 h达高峰,3 d至7 d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伤后14 d接近假致伤组。(2)免疫组化检测:对照组伤后3 h伤侧海马CA3区NSE光密度值下降,3 d至7 d达低谷,14 d时仍显著低于假致伤组;治疗组的大鼠伤后3 h伤侧海马CA3区NSE光密度值下降,12 h至24 h达低谷,但明显高于对照组,7 d开始回升,14 d时接近假致伤组水平。结论辛伐他汀可促进TBI后血清NSE水平的下降,提高损伤侧海马神经元的NSE表达,对TBI后大鼠损伤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 靳春杰周伟江荣才张士俊杨大伟张建宁
- 关键词:脑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辛伐他汀
- 锥颅引流与钻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观察
- 2015年
- 目的:研究锥颅引流与钻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方法:对7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锥颅组37例,行锥颅引流术;钻颅组41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结果: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效果:锥颅组治愈率94.7%(35/37),明显高于钻孔组82.9%(34/41);手术时间:锥颅组手术时间20.8±6.8分钟,短于钻颅组58.4±12.4分钟;住院时间:锥颅组7.3±1.7天,短于钻孔组10.5±2.5天。结论:相对于颅骨钻孔引流术,锥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更好的疗效,且术式简便、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康复快。
- 吕苓甫张士俊靳春杰金占奎刘盛杰秦立娥
- 关键词:钻颅引流锥颅引流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
- 去铁胺、辛伐他汀治疗大鼠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去铁胺、辛伐他汀治疗大鼠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与机制。方法:将48只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去铁胺组,每组16只。三组均在造模后2 h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g/kg辛伐他汀、50 mg/kg去铁胺各10μl,之后每12 h注射1次,观察脑水肿、神经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辛伐他汀组、去铁胺组治疗第5 d、第10 d前肢上抬实验值高于模型组,前肢应用协调实验值低于模型组,且与去铁胺组前肢上抬实验值高于辛伐他汀组,前肢应用协调实验值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辛伐他汀组、去铁胺组治疗第10 d、第15 d血肿体积低于模型组,且去铁胺组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辛伐他汀组、去铁胺组治疗第10 d、第15 d血清IL-6、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且去铁胺组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辛伐他汀组、去铁胺组治疗第10 d、第15 d的VEGF与AQP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且去铁胺组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相对于辛伐他汀,去铁胺治疗大鼠慢性硬膜下血肿既能抑制血清IL-6、TNF-α的表达,也能抑制VEGF与AQP4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血肿体积,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 张士俊吴焕成王延民李宏伟胡群亮
- 关键词:辛伐他汀去铁胺慢性硬膜下血肿
- 辛伐他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利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模型,探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脑组织的表达变化规律及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其的影响。方法:5周龄SD大鼠54只,随机分3组:假致伤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8只。对照组、治疗组参照Feeney氏法制造TBI模型。造模前晚及术后每晚治疗组给予SIM 10 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淀粉灌胃;于伤后3、12、24 h和3、7、14 d处死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伤侧海马CA3区GFAP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伤后3 h即见GFAP阳性表达增强,3、7 d,GFAP阳性细胞增加达到高峰(P<0.01)。治疗组伤后治疗7 d时GFAP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3 d和治疗14 d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可抑制GFAP在TBI后的过度表达。
- 靳春杰周伟江荣才张士俊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辛伐他汀
- 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 2015年
-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中的舒适化护理效果。方法对7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其中钻颅组41例及锥颅组3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围手术期的病情评估,对心理压力较大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并行心理疏导;对生活能自理的患者行床上排便、卧位咳痰训练等舒适化护理方法、剃头后消毒凝胶涂抹后无菌巾包头等预防感染措施,以及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治愈率88.46%,复发率3.80%,压疮发生率0.00%;无死亡病例。结论人性化、舒适护理可保障甚至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
- 秦立娥张士俊吕苓甫赵娜王萍靳春杰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护理
- 早期腰大池控制性引流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早期腰大池控制性引流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tSAH)的疗效观察。方法:对9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采用腰椎穿刺加腰大池置管监护颅内压、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估。结果:治疗组恢复良好45例,轻残5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4例,轻残12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死亡l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t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VS)和脑积水临床疗效良好,对减轻症状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张士俊
- 关键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