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旺清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北辰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分子标志物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2017年
-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病理学诊断依赖于组织结构及细胞核形态学的典型特征及改变,然而对于疑难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尚待研究。近年来分子标志物逐渐应用于PTC诊断领域并展现出区别于传统病理学诊断的优势,而多种分子标志物的组合检测更提高了临床诊断能力,现以循证医学角度评价了一系列分子标志物在PT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前景。
- 张旺清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子标志物
- CT导引下植入Ⅰ^(125)在空洞性肺癌的临床应用
- 2006年
- 目前,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肺癌中晚期空洞性肺癌因病变范围大,患者症状严重,并发症多,形态不规则,并且是许多微创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处理很困难,没有较好临床经验可循,往往许多患者放弃治疗。笔者采用CT导引下在组织间植入I^125笛粒子治疗了18例晚期空洞性肺癌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
- 张旺清郎建华
- 关键词:空洞性肺癌组织间植入CT导引微创介入治疗患者症状病变范围
- 胃癌组织中ACSL4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检测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4(ACSL4)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ACSL4在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mRNA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6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ACSL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ACSL4的mRNA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并与患者无病生存率显著相关。免疫组化结果表明,ACSL4主要为胞浆定位且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ACSL4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和pTNM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级无关(均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ACSL4的表达量异常增加,且与肿瘤大小、pTNM分期有关。本研究结果提示ACSL4的表达量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 张旺清刘娟
-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化预后
- EpCAM和CD4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4年
- 通过检测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 CAM)、CD44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胃癌发生、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组织标本42例、不典型增生组织标本25例和正常胃组织标本25例中Ep CAM和CD4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Ep CAM和CD4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p CAM在胃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1%,64.0%,8.0%,P均〈0.01),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浆膜侵润和TNM分期(Ⅰ~Ⅱ/Ⅲ~Ⅳ)有关(P均〈0.05);CD44在胃腺癌组织中、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亦均有统计学差异(69.4%,40.0%,12.0%,P均〈0.01),其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中高分化/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Ep CAM和CD44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3,P〈0.01)。结论 Ep CAM和CD44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的指标。
- 张旺清李宝玉刘娟史双全方贵龙
- 关键词:CD44胃癌预后判断
-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标本EpCAM的表达,EpCAM的表达量以阳性率表示。结果 42例胃癌组织中,34例(81.0%)EpCAM呈阳性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例(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EpCAM在转移胃癌中表达阳性率(86.4%,19/22)高于无转移的胃癌(55.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CAM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与胃癌的转移相关。EpCAM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患者生存的预后指标。
- 张旺清方贵龙马秋晟
- 关键词:EPCAM胃癌预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