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
- 作品数:24 被引量:173H指数:5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省农科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连麦7号被引量:6
- 2016年
- 连麦7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陕229为母本,以灌811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选择采取系谱法,经过连续9年选育与鉴定,于2008年育成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于2014年11月2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十六次会议审定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14年第20号公告公布,审定编号:苏审麦201405,审定名:连麦7号。
- 任立凯王龙李筠李强孙中伟王康君
- 关键词:高产稳产陕229有性杂交
- 苏北沿海地区不同小麦品种发芽期耐盐性鉴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小麦发芽期芽长、根长、根数及发芽率的影响。[方法]以耐盐品种德抗961、山融3号,当地主栽品种烟农19、连麦2号、连麦6号、陕229及相关品系为材料,不同盐浓度进行处理。[结果]耐盐品种在芽长和根长生长势方面均高于普通品种;根数的分生则出现两个方向,在0.5%盐浓度下刺激根的分生,根数要高于正常水平,在1%盐浓度下则表现为抑制根的分生,根数低于正常水平;而发芽率在低于1.5%盐浓度下不受影响,高于1.5%盐浓度则表现为只露白,无生长势。[结论]发芽期盐胁迫主要影响小麦芽和根的生长势,所以在耐盐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关键的管理技术是控制盐对小麦生长势的影响。
- 任立凯王龙李筠浦汉春李强孙中伟
- 关键词:小麦盐胁迫发芽期
- 氮素与密度互作对强筋小麦烟农19号产量性状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以优质强筋小麦烟农19号为材料,采用密度与氮肥二裂区设计测得的产量性状指标,研究氮肥与密度对烟农19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密度互作对产量及其形成因素影响显著,烟农19号以基本苗在180~270万苗/hm2、施纯氮225~300kg/hm2产量表现水平较高。
- 李筠任立凯刘耀鸿王龙
- 关键词:氮素烟农19号产量性状
- 一种小麦筛选分离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麦筛选分离装置,包括鼓风机、通风管道、入料口、斜板、固定板、振动器和储料仓,所述鼓风机通过底座固定安装在机体的底部,所述通风管道安装在第一脱粒仓和第二脱粒仓的底部,所述入料口设置在机体的顶部,所述第...
- 郭明明孙中伟王康君樊继伟李强陈凤王龙李筠任立凯
- 文献传递
- 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被引量:2
- 2006年
- 李筠王龙秦德荣任立凯
- 关键词:优质丰产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号父本
- 国审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特性分析及主要栽培技术
- 2007年
- 连云港市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属黄淮南片冬麦区。小麦品种类型以半冬性为主。适宜种植优质面包、面条、馒头类强中筋专用小麦。连麦2号(连9791)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鉴94(73)与鲁麦21为亲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适应性较广、抗寒性强、耐肥抗倒、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多、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
- 任立凯张忠刘耀鸿李筠王多明王龙
- 关键词:栽培北亚热带黄淮南片
- 一种小麦收割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麦收割机,包括驾驶室、脱粒装置和机身,所述机身的左端设置有拨禾滚轮和挡板,且拨禾滚轮与机身通过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右端设置有脱粒装置和卷禾装置,且脱粒装置设置在卷禾装置的右端,所述脱粒装置的...
- 孙中伟李强郭明明樊继伟王康君陈凤王龙李筠任立凯
- 文献传递
-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连麦6号被引量:4
- 2013年
- 连麦6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郑9023为母本、济南1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再以F1为母本、烟农1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选择采取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丰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11月30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十二次会议审定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12年第18号公告公布,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208,审定名为连麦6号。
- 任立凯王龙李筠李强孙中伟王康君
- 关键词:优质高产有性杂交烟农19号系谱法选育
- 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连麦2号产量与品质的调控被引量:107
- 2010年
- 为确立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群体调控和氮肥管理策略,以强筋冬小麦品种连麦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及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籽粒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播期效应大于密度效应。3个播期中,适播(10月10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早播(9月30日)和晚播(10月25日);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中密度(180万~270万.hm-2)产量最高,低密度和高密度(90万、360万.hm-2)最低。小麦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增加施氮量和后期追氮比例提高了冬小麦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沉淀值,但降低了总淀粉含量。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连麦2号在10月10日播种、密度180万.hm-2、施氮量为299~355 kg.hm-2、基追比为6∶4时可实现优质与高产的协调。
- 李筠王龙任立凯刘耀鸿曹卫星戴廷波
- 关键词:小麦播期氮肥运筹
- 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 江苏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而江苏淮北地区为江苏省小麦主产、高产区,近年小麦种植面积130 hm2以上,约占粮食作物面积40%。建国以来,江苏省已经历了6次大的品种更新,小麦产量和抗逆性等得到不断的改善。本文利用1983...
- 李筠冷苏凤王龙任立凯李强
- 关键词:小麦育种途径育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