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凤萍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宝鸡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4篇疗效观察
  • 4篇斑贴试验
  • 3篇点刺试验
  • 3篇皮炎
  • 2篇药疹
  • 2篇治疗扁平疣
  • 2篇软膏
  • 2篇扁平疣
  • 1篇多糖核酸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G
  • 1篇寻常痤疮
  • 1篇颜面
  • 1篇颜面部
  • 1篇痒疹
  • 1篇异位性
  • 1篇异位性皮炎
  • 1篇银屑
  • 1篇银屑病

机构

  • 14篇宝鸡市中心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三医...

作者

  • 14篇林凤萍
  • 8篇王颖娟
  • 8篇曹伟
  • 8篇王小媛
  • 6篇徐婷
  • 6篇翟晓艳
  • 6篇朱小英
  • 4篇陈宗辉
  • 3篇张新华
  • 2篇陈娟
  • 1篇贺建宇
  • 1篇王万卷
  • 1篇朱晓英
  • 1篇翟小艳
  • 1篇雷亚丽
  • 1篇冯玉婷
  • 1篇张亚宁
  • 1篇康乐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岭南皮肤性病...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氟米松膏及浓复方苯甲酸软膏联合治疗手部角化皲裂性湿疹的效果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及浓复方苯甲酸软膏治疗手部角化皲裂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手部角化皲裂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浓复方苯甲酸软膏;对照1组:单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2组:单用益康唑曲安奈德乳膏,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χ~2=10.35,32.32,均P<0.01),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浓复方苯甲酸软膏治疗手部角化皲裂性湿疹疗效优于单独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及派瑞松软膏,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曹伟王小媛翟晓艳朱小英徐婷王颖娟林凤萍张亚宁
关键词:复方氟米松
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在结节性痒疹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为结节性痒疹(PN)患者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并进一步研究PN过敏原的分布特征。方法 PN患者262例分4组进行点刺试验(54例)、斑贴试验(50例)、血清IgE过敏原检测(56例)和血清IgG过敏原检测(102例),系统分析PN患者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和分布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4例PN患者点刺试验中法桐、艾蒿、杨树、粉尘螨、屋尘螨、鳕鱼、花生和番茄的阳性率增高(P<0.05);50例PN患者斑贴试验中硫酸镍、芳香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和卡巴混合物阳性率增高(P<0.05);56例PN患者血清IgE试验中屋尘、葎草、猫毛/狗毛、蟑螂、青霉/孢霉和羊肉阳性率增高(P<0.05);102例PN患者血清IgG试验中蟹、虾、牛肉、鳕鱼阳性率增高(P<0.05)。结论点刺试验、血清IgE检测在PN患者中的应用非常重要,血清IgG检测对PN患者饮食结构的调整也有一定意义,而斑贴试验在PN中的应用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曹伟王小媛翟晓艳朱小英徐婷王颖娟林凤萍贺建宇
关键词:结节性痒疹点刺试验斑贴试验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2006年
石蕊萍林凤萍
关键词: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在颜面部再发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颜面部再发性皮炎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特征,为诊治预防和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点刺、斑贴和血清 IgE过敏原检测系统回顾性分析颜面部再发性皮炎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和分布差异.结果62 例患者点刺试验吸入性过敏原中艾蒿、杨树、杂草、粉尘螨、屋尘螨、霉菌阳性率明显增高,食物性过敏原中牛肉、鳕鱼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55例患者斑贴试验发现硫酸镍、巯基混合物、重铬酸钾、甲醛、溴硝丙醇、芳香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对苯二胺基质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56例IgE检测发现吸入性过敏原中户尘螨、猫毛/狗毛阳性率明显增高,食物性过敏原中仅牛、羊肉两项阳性率较对照明显增高(P 〈0.05).结论斑贴试验在颜面部再发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意义重大,点刺试验及血清 IgE检测是对斑贴试验有益的补充,能进一步指导患者的生活工作.
曹伟雷亚丽王小媛翟晓艳朱小英徐婷王颖娟林凤萍李文彬闫小宁
关键词:点刺试验斑贴试验
药疹1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李习梅张新华石蕊萍林凤萍陈宗辉
关键词:药疹
消疣合剂治疗扁平疣120例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石蕊萍陈宗辉林凤萍
关键词:消疣合剂扁平疣疗效观察
食物不耐受在银屑病患者中检测的可行性分析
2014年
目的通过对银屑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银屑病是否存在食物不耐受的可能及特点。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相关性IgG抗体。结果 194例银屑病患者发生食物不耐受现象者共136例(男82例,女54例),食物不耐受发生率70.12%。50例正常对照组发生食物不耐受现象共10例(男2例,女8例),食物不耐受发生率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日常食用的14种食物中,银屑病患者发生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依次为大豆(64.22%)、蟹(27.13%)、虾(23.35%)、牛奶(22.00%)、牛肉(20.59%)、蘑菇(6.62%)、鳕鱼(5.88%)、鸡蛋(5.88%)、玉米(3.52%)、猪肉(1.47%)、鸡肉(1.47%)、西红柿(1.47%)、大米(0.78%),小麦未见阳性病例。正常对照发生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依次为蟹(70.00%)、鸡蛋(40.00%)、虾(30.00%)、玉米(20.00%)、大豆(20.00%)、大米(20.00%)、蘑菇(10.00%)、牛奶(10.00%)、牛肉(10.00%)、鸡肉(10.00%),鳕鱼、猪肉、西红柿未见阳性病例。两组比较食物不耐受种类有明显不同。结论银屑病患者可能存在食物不耐受情况,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可能对银屑病患者科学饮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曹伟王颖娟王小媛陈宗辉翟小艳徐婷朱晓英陈娟李习梅林凤萍
关键词:银屑病食物不耐受IGG
关中地区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系统研究关中地区慢性荨麻疹(CU)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科及陕西省中医医院皮肤科诊治的关中地区1 310例CU患者作为CU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点刺、斑贴、血清Ig E检测及食物不耐受Ig G检测试验检测各项过敏原,系统分析比较两组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和分布差异。结果点刺试验结果显示,两组的吸入性过敏原中的法桐、禾本科、艾蒿、杨树、粉尘螨、屋尘螨、霉菌1阳性率及食物性过敏原中的牛奶、鸡蛋、鳕鱼、鲤鱼、花生、鸡肉、菠菜、番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斑贴试验检测显示,CU组患者的巯基混合物、重铬酸钾、松香、溴硝丙醇、亚乙基二胺、芳香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卡巴混合物、对苯二胺基质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g E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的吸入性过敏原中的户尘螨、屋尘、蒿、草、蟑螂、青霉/孢霉、栎/榆/梧桐/柳/杨阳性率及食物性过敏原中的鸡蛋、贝、羊肉、腰果/花生/黄豆、小麦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食物不耐受Ig G检测结果显示,CU组的大豆、鳕鱼、鸡蛋、西红柿、米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刺试验、血清Ig E检测在CU患者中的应用非常重要,血清Ig G检测及斑贴试验在CU中也有一定的检测意义,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曹伟康乐翟晓艳朱小英王小媛林凤萍李文彬闫晓宁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
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在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系统性接触性皮炎(SCD)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特征,为诊治预防和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斑贴和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系统回顾性分析SCD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和分布差异。结果 60例患者斑贴试验硫酸镍、咪唑烷基脲、重铬酸钾、松香、溴硝丙醇、对苯类混合物、芳香混合物、卡巴混合物、对苯二胺基质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36例IgE检测发现总IgE明显增高,吸入性过敏原中户尘螨、矮豚草、青霉\孢霉阳性率明显增高,食物性过敏原中仅牛、羊肉两项阳性率较对照明显增高(P<0.05)。结论斑贴试验在SCD患者中的应用意义重大,血清IgE检测是对斑贴试验有益的补充,能进一步指导患者的生活工作。
曹伟王小媛翟晓艳朱小英徐婷王颖娟林凤萍李文彬闫晓宁
关键词: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血清IG
异位性皮炎患儿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异位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瘙痒性、复发性皮肤炎症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有“遗传性过敏体质”,中国的发病率为3%。过敏反应在该病皮肤炎症启动及加重过程起重要作用,临床常用血清IgE检测AD过敏原分布情况。但AD发病机制复杂,IgE所代表的Ⅰ型过敏反应不能全面反映过敏情况。本实验通过点刺试验、斑贴实验及血清IgE检测这三种方法对AD患儿过敏原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曹伟徐婷王小媛翟晓艳朱小英王颖娟林凤萍冯玉婷
关键词:异位性皮炎点刺试验斑贴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