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军
-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放,让学生动脑“做”科学
- 2011年
-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虽不是新生概念,但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对于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来说却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 李正军
- 关键词:小学科学
- 探求科学教学中收集评价信息的策略
- 2012年
- 在小学科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形成性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何评价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理解,在多年的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基础之上,总结出科学课堂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与策略。一。
- 李正军
- 关键词:评价信息科学教学
- 探求科学教学中评价学生的策略
- 2012年
- 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成长情况作出判断、制定目标,并向家长、学生汇报信息。下面讨论怎样用等级评语来评价作品、学生的表现和学生成长记录袋,讨论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过程以及如何分等级。
- 李正军
- 关键词:学生成长记录袋自我评价科学教学家长
- 倡导平等参与 发展“正相互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所有学生的平等参与。那么,如何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发展"正相互作用"呢?回首多年教育印痕,可以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或价值、建构共同理解、合理分工和分派角色来实现学生平等参与。
- 李正军
- 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合作技能的策略与方法被引量:1
- 2012年
- 合作是指学生、同伴、教师和社会成员一起共同思考.努力探究某一问题。当学生与他人共同努力探究问题并建构理解时,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学习者团体。为了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在现行的科学教学环境下,大部分学生没有经历过合作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他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合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呢?笔者现从以下方面进行探析。
- 李正军
- 关键词:科学课堂社会成员教学环境
- 巧设驱动性问题 引领科学探究
- 2011年
- 什么是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是在基于项目的科学教学中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探究和回答。那么,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应具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 李正军
- 关键词:科学教学教师
- 探求科学教学中整理和呈现评价信息的策略
- 2012年
- 在收集好评价信息之后,教师和学生必须将其组织成一种可呈现的形式让别人查看。在科学教学中,常用的有两种组织和呈现信息的方式:作品和学生成长记录袋。一、组织作品作品包括习作、日志、实物、电脑模型、图片、录像或多媒体文件,表现学生工作、
- 李正军
- 关键词:评价信息科学教学学生成长记录袋多媒体文件
- 有效开展大组讨论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 2010年
- 大组讨论是现行科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学生集中想法,使学生达成对某个探究项目的共同理解。例如.假设三年级学生正在完成一个有关臭虫行为的探究活动。学生刚刚观察了臭虫.估计了它们的大小.了解了它们的行为方式等。教师想综合一下这些观察结果.开展全班课堂讨论便能达到这个目的.下面就谈谈我在多年科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大组讨论的认识与做法。
- 李正军
- 关键词:科学课堂科学教学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