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暴雨
  • 1篇汛期
  • 1篇湿位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前汛期
  • 1篇位涡
  • 1篇暴雨过程
  • 1篇大暴雨
  • 1篇大暴雨过程
  • 1篇值模拟

机构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作者

  • 2篇杨华
  • 1篇林确略
  • 1篇李丽平
  • 1篇寿绍文
  • 1篇许爱华
  • 1篇章开美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江西汛期一次大暴雨过程湿位涡演变特征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雨量资料和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11年6月江西汛期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分析了正压项(MPV1)和斜压项(MPV2)正负值范围以及其值的大小变化与暴雨强度、落区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前期,以对流层低层的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主。对流层低层MPV1<0,中高层MPV1>0,并且中高层有正值MPV1向低层输送,这样的高低空配置有利于低层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低层MPV1等值线密集带零值线附近对应强降水中心区。此次大暴雨过程中后期,对流层中高层负值MPV2的绝对值和正值MPV1同时增大,其大值区南压,对流层中高层湿斜压性明显增强,使垂直涡度明显增大,同时伴随着对流层低层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降水强度明显加强。从整个暴雨过程来看,暴雨落区的移动方向与对流层中高层MPV1正值区和MPV2负值区的移动方向一致,中高层湿斜压性的增强对暴雨增幅起了关键作用。
杨华李丽平章开美许爱华
关键词:暴雨湿位涡
基于数值模拟对一次广西前汛期回流暴雨形成机制的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使用WRF对发生在2010年4月28—29日一次广西前汛期回流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诊断分析,研究了回流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冷空气受南岭、武夷山脉阻挡未能直接影响华南西部,其东移入海后,华南西部处入海高压后部,等压线呈"东南—西北"向,低层风向顺转为东南风,由于经南海回流的东南气流相对于孟加拉湾西南气流和越赤道气流是干冷的,不同性质气流汇合形成锋面、辐合线,提供了抬升条件,这是回流形势的形成过程;从θ_e和湿位涡诊断发现,边界层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和中低层对流性不稳定是此次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机制;边界层辐合和能量锋锋生是暴雨的主要触发条件;在暴雨增幅前不稳定能量有一个积累过程,边界层能量锋锋生和辐合抬升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使暴雨增幅;湿位涡负异常对暴雨预报具有指示意义,水平螺旋度正值增大与暴雨增幅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此次回流暴雨发生在边界层锋的两侧,边界层存在锋区表明此次回流暴雨在基本性质上仍属锋面降水。
林确略寿绍文杨华
关键词: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