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58 H指数:4 供职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某医院2014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基本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调查当日该医院有住院患者2 011例,实查率为99.8%。查出医院感染患者73例、80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64%、感染例次率为3.98%。医院感染病人主要集中于外科系统,感染部位居前3位分别为下呼吸道、泌尿系和手术部位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10%,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62.30%。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在规范控制范围内,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外科系统,提示应重点加强外科消毒隔离工作。 李凌竹 冷应蓉 查筑红 罗光英 程永素 黄冰 王平 王敏关键词:医院感染 现患率 消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PD-1/PD-L1与C-myc和Bcl-2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1/PD-L1)、人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ellular myelocytomatosis oncogene,C-myc)、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表达均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然而他们之间相关性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探讨DLBCL中PD1/PD-L1蛋白与C-myc和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并比较PD-1和PD-L1蛋白及mRNA在C-myc/Bcl-2双表达淋巴瘤(double expression lymphoma,DEL)与非双表达淋巴瘤(non-double expression lymphoma,non-DEL)间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2010-01-01-2017-12-31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已确诊为DLBCL病例蜡块组织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myc和Bcl-2,分为DEL组和non-DEL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PD-1;免疫组化双标记染色检测各组肿瘤细胞PD-L1和肿瘤微环境细胞PD-L1(PD-L1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ells,mPD-L1),即肿瘤组织浸润T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胞膜上PD-L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各组PD-1、PD-L1的mRNA;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中,C-myc阳性率为41.11%(37/90),Bcl-2为61.11%(55/90),PD-1为32.22%(29/90),PD-L1为24.44%(22/90),mPD-L1为28.89%(26/90);DEL 28例,non-DEL 62例。PD-1+与C-myc(γ=0.197,P=0.071)和Bcl-2(γ=-0.035,P=0.818)表达无相关性;mPD-L1+与C-myc(γ=0.205,P=0.117)和Bcl-2(γ<0.001,P=1.000)表达无相关性;PD-L1+与C-myc(γ=0.260,P=0.024)和Bcl-2(γ=0.401,P<0.001)表达呈正相关。PD-1蛋白在DEL组与non-DEL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6,P=0.053),PD-1mRNA均值DEL组与non-DE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5,P=0.807;PD-L1+(χ2=14.373)和mPD-L1+(χ2=5.066)在DEL组与non-DE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L1 mRNA均值在DEL组与non-DE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9,P<0.001。结论 PD-L1蛋白表达与C-myc和Bcl-2 王平 杨文秀 周杰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 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运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表》对某院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发生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暴露246例。职业暴露人群以在职护士为主(95例,占38.62%);职业暴露发生地点主要为病房(148例,60.16%);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219例,占89.0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的操作环节主要为手术意外(69例,占28.05%);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共123例(占50.00%);暴露医务人员经局部处理和预防用药后,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相关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游灿青 罗光英 查筑红 程永素 王敏 黄冰 王平 冷应蓉关键词:医务人员 血源性病原体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NF-κB/p65、PD-1、PD-L1表达相关性研究及其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20年 背景与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NF-κB通路激活为重要发病机制,PD-1/PD-L1通路活化也与其相关,且NF-κB/p65、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但目前尚未见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p65蛋白高表达与PD-1、PD-L1蛋白和mRNA的相关性,分析p65、PD-1、PD-L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2017年12月90例DLBCL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65蛋白并分为p65蛋白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PD-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染色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PD-L1或肿瘤微环境细胞PD-L1(PD-L1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ells,mP D-L1),即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的细胞膜上表达的PD-L1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各组中PD-1、PD-L1的mR NA表达水平;收集临床病理学资料并随访;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0例样本中,p65高表达率为61.11%(55/90),PD-1阳性率为32.22%(29/90),肿瘤细胞PD-L1阳性率为24.44%(22/90),mPD-L1阳性率为28.89%(26/90);p65高表达与PD-1蛋白及mR NA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但p65高表达与肿瘤细胞PD-L1或mP D-L1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P=0.022,P=0.015),且在不同p65蛋白表达组间PD-L1 mRNA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5高表达组相对较高(P=0.012);随访数据显示PD-1阳性与高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有关(P=0.044),PD-L1阳性与高IPI评分及B症状的出现有关(P=0.007,P=0.001);Kaplan-Meier显示DLBCL中p65、PD-1、PD-L1、m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OS相关,且p65高表达、PD-1阳性、PD-L1阳性、mPD-L1阳性患者OS相对较短 王平 杨文秀 周杰 冯江龙 林超群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NF-ΚB/P65 PD1/PD-L1信号对MYC/BCL2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过程和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and programmed cell d... 王平关键词:PD-L1 MYC BCL2 预后 文献传递 2013年贵州省某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有效的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9月1日~9月6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医院感染现患率、例次现患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医院感染患者病原体送检情况,并统计侵袭性操作和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调查住院患者1904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67%,例次现患率为4.73%,其中以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最高(53.8%);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42.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1%,其中一联药物使用率79.4%,治疗用药患者病原菌送检率为50.1%;侵袭性操作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最高(3.4%),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5%。结论:医院感染的主要科室是重症监护病房,主要部位是呼吸道,需进一步加强高危科室监测与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王清青 查筑红 程永素 黄冰 王平 王敏 冷应蓉 罗光英 李凌竹关键词:医院感染 现患率 抗生素类 手术切口 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检出关系探讨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以医院患者感染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CR-AB)为对象,检测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rRNA甲基化酶和磺胺耐药酶共15个耐药基因,探讨耐药性与携带耐药基因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对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集的119株CR-AB菌株进行检测,检测是否携带OXA-23、TEM、SHV、VEB、CARB、DHA、VIM、IMP、PER、aac(3)-Ⅰ、aac(6′)-Ib、aph(3′)-Ⅰ、armA、sul1、sul2基因。结果 119株CR-AB对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基因检出率:TEM 100.0%、OXA-23 95.8%、armA 92.4%、aac(6′)-Ib 19.3%、aac(3)-I 24.37%、aph(3′)-Ⅰ73.11%、sul1 27.73%、sul2 60.50%、SHV2.52%,VEB、CARB、DHA、IMP、VIM、PER未检出。结论本地CR-AB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机制可能与TEM酶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受舒巴坦抑制;SHV、VEB、CARB、DHA、IMP、VIM、PER酶可能在本地CR-AB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机制中的作用不大;armA、aph(3′)-Ⅰ可能是本地CR-AB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重要元件,耐药是多基因联合作用的结果。 陈璐 李凌竹 刘宝 王清青 冷应蓉 查筑红 刘伟 王平 江银辉 游灿青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SCLE伴视神经病变1例 2020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反复全身皮疹伴瘙痒3个月。3个月前无诱因于全身出现风团,伴轻度瘙痒,伴脱发。皮疹可自行消退(2~5 d左右消退),未重视。后皮疹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环形红斑、风团及色素沉着。患者间断就诊外院,诊断为“荨麻疹”,予“抗组胺、止痒及中药”等治疗,皮疹于缓解及发作中交替进行。病程中无眼痛、视物模糊,无发热、关节痛,无口腔溃疡,无光敏等。就诊本科完善ANA抗体谱后,以“红斑狼疮”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工作环境中有长期化学物质(主要为重金属及轻金属)接触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林超群 申小平 廖跃 王平 宋守荣关键词:视神经病变 全身皮疹 抗组胺 环形红斑 眼痛 贵州省118所医院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贵州省118所医院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贵州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基本情况与发生特点,指导各级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方法采用调查表格形式,对118所医疗机构2014年1月1日-9月30日医院感染相关质控指标进行收集。结果共调查在院患者52 531例,发生医院感染1 175例,感染率2.24%;51 441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预防用药、治疗用药平均使用率分别为39.24%、27.27%和72.73%,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37.54%;调查手术8 119例,术后切口感染率2.50%,术后肺部感染率0.71%;调查78所开展重点部位目标监测医院留置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分别为2.54‰、7.62‰、1.12‰;将二、三级医院各指标进行比较,其中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术后切口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调查掌握了贵州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发现了不同级别医院的医院感染特点和差异,为指导各级各类医院针对性地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游灿青 李凌竹 查筑红 程永素 王敏 黄冰 王平 冷应蓉关键词:医院感染 五种异质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微环境细胞PD-1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大细胞淋巴瘤,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早期识别DLBCL预后较差的亚群,对于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了几种相对少见免疫表型表达的DLBCL类型(C-myc/Bcl-2共表达、NF-κB/p65阳性、CD5阳性及CD30阳性的DLBCL)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的DLBCL病例进行研究,通过检测肿瘤微环境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表达情况,探讨PD-1表达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表达对相应DLBCL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0-01-01-2018-08-31诊断的120例DLBCL患者资料,通过普通免疫组化染色(C-myc、Bcl-2、NF-κB/p65和CD30)、免疫组化双标(CD5、PAX5)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筛选出上述特殊类型的病例并分组,普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微环境中PD-1蛋白表达情况。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DLBCL患者中,PD-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ling lymphoeytes,TILs)阳性病例共有63例(52.5%,63/120);其中C-myc/Bcl-2共表达组中PD-1(+)-TILs病例27例(69.25%,27/39),NF-κB/p65阳性组30例(68.2%,30/44),CD30阳性组17例(73.9%,17/23),CD5阳性组14例(77.8%,14/18),EBV阳性组中为5例(55.6%,5/9)。PD-1(+)-TILs与PD-1(-)-TILs组病例之间IPI评分(χ^2=4.514,P=0.034)和Ann Arbor分期(χ^2=4.760,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1(+)-TILs组分期晚、IPI指数高;PD-1-TILs表达在阳性组C-myc/Bcl-2共表达(χ^2=6.485,P=0.011)、NF-κB/p65(χ^2=6.851,P=0.009)、CD30(χ^2=5.232,P=0.022)、CD5(χ^2=5.426,P=0.040)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1-TILs表达在EBV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0。生存分析98例随访病例中,PD-1(+)-TILs组病例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低于PD-1(-)-TILs组患者,χ^2=14.652,P<0.001;在C-myc/Bcl-2共表达(χ^2=4.071,P 周杰 杨文秀 王平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PD-1 EB病毒 免疫组化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