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扩散
  • 4篇扩散加权
  • 4篇扩散加权成像
  • 4篇加权成像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胆囊
  • 2篇良恶性
  • 2篇恶性
  • 2篇病变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磁共振扩散
  • 2篇磁共振扩散加...
  • 2篇磁共振扩散加...
  • 1篇胆囊癌
  • 1篇胆囊病
  • 1篇胆囊病变
  • 1篇胆囊息肉
  • 1篇胆囊息肉样
  • 1篇胆囊息肉样病...

机构

  • 4篇张家港市第一...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4篇陈建新
  • 4篇徐正道
  • 4篇胡翼江
  • 4篇贾迪
  • 3篇张同华
  • 3篇王兆平
  • 3篇沈钧康
  • 3篇王姣
  • 2篇杨伟
  • 2篇李玉洁
  • 2篇蔡惠芳
  • 1篇丰宇芳
  • 1篇杨宇
  • 1篇官忠燕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对比分析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CSI)与回波平面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EPI)对急性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9例女性,5例男性;年龄25~82岁,平均63岁)和13例恶性椎体骨折病例(6例女性,7例男性;年龄41~83岁,平均60岁)。1.5 T磁共振常规采集T1WI、STIR和T2WI,对DWI-EPI进行定性和定量(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分析,对反相位图像病变的信号强度进行定性评价,对同相位、反相位之间的信号丢失(信号强度比)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双尾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和ROC曲线进行统计检验分析,记录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CSI定量分析对良恶性骨折的鉴别显示了较好的诊断效能(P=0.03),而DWI-EPI定量分析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31)。CSI反相位定性分析评价良恶性椎体骨折诊断能力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4%、50.0%和70.4%(P=0.03);而DWI-EPI定性分析(b=400 s/mm2)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6%、57.1%和70.4%(P=0.05)。结论 CSI定量分析对鉴别良恶性椎体骨折有一定价值,而CSI定性分析和DWI-EPI定性分析对良恶性椎体骨折诊断效能较低,DWI-EPI定量分析不适合鉴别良恶性椎体骨折。
胡翼江徐正道张同华贾迪杨宇王兆平陈建新沈钧康
关键词:化学位移成像扩散加权成像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骨折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良恶性厚壁型胆囊病变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于良恶性厚壁型胆囊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包含了2007年11月到2014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79例良性病变[其中慢性胆囊炎25例,急性胆囊炎45例和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9例]和14例胆囊癌共93例厚壁型胆囊病变,将其按照DWI上分层表现、病灶形态以及是否扩散受限分成3种类型。由两名不知道病理结果的观察者在PACS工作站进行观察分析记录各自的分型结果,如有不一致时经协商获得一致同意。分型结果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良恶性病变对应DWI分型结果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93例厚壁型胆囊病变中,Ⅰ型51例,其中胆囊癌3例(5.9%),慢性胆囊炎19例(37.3%),急性胆囊炎26例(51.0%),XGC 3例(5.9%);Ⅱ型17例,其中胆囊癌0例(0.0%),慢性胆囊炎3例(17.6%),急性胆囊炎12例(70.6%),XGC 2例(11.8%);Ⅲ型25例,其中胆囊癌11例(44.0%),3例(12.0%)为慢性胆囊炎,7例(28.0%)为急性胆囊炎,4例(16.0%)为XGC。经Fisher精确检验DWI分型与疾病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Bonferroni校正发现对于Ⅲ型表现,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胆囊癌与XG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如将Ⅲ型表现认为是胆囊癌,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6%、82.3%、44.0%和95.6%。对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亚组病例,慢性胆囊炎以Ⅰ型表现为主,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以Ⅱ型+Ⅲ型表现为主,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32)。结论 DWI分型结合常规MRI序列有助于良恶性厚壁型胆囊病变的鉴别,胆囊壁扩散受限一定程度反映了急性胆囊炎病变的严重性,并有助于鉴别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而对鉴别厚壁型胆囊癌与XGC帮�
胡翼江丰宇芳贾迪徐正道王姣蔡惠芳杨伟王兆平张同华李玉洁陈建新沈钧康
关键词:胆囊扩散加权成像原发肿瘤
ADC值在胆囊癌病理学分级预测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ADC值在胆囊癌病理学分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胆囊占位”行胆囊切除术的43例胆囊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Ⅰ级组14例,Ⅱ级组13例,Ⅲ级组16例,测量病灶ADC值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鉴别诊断的最佳诊断阈值(cut-off值)。结果:Ⅰ级(高分化)胆囊癌组的平均ADC值[(1.58±0.25)×10^(-3)mm^(2)/s]高于II级(中分化)组[(1.25±0.21)×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cut-off值取1.38×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92.3%、88.9%。Ⅱ级(中分化)组的平均ADC值[(1.25±0.21)×10^(-3)mm^(2)/s]高于Ⅲ级(低分化)组[(1.00±0.1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cut-off值取1.135×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6.9%、81.2%、82.8%。结论:ADC值在胆囊癌病理学分级的预测中具有一定价值。
贾迪胡翼江官忠燕徐正道王姣曹雷陈建新沈钧康
关键词:胆囊癌ADC值病理分级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价值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4年5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0例良性(其中5例息肉、3例腺肌瘤和2例腺瘤)和13例恶性(腺癌)病变,分别由2名高年资医师根据DWI表现将其分为等信号、高信号和很高信号三级进行视觉定性评判,并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定量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确定鉴别诊断的ADC阈值.结果 定性分析显示10例良性息肉样病变中,3例为等信号,5例为高信号,2例为很高信号,而13例恶性息肉样病变中,4例为高信号,9例为很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恶性息肉样病变的平均ADC值[(1.13 ±0.28)×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息肉样病变[(2.22±0.42)×10-3mm2/s](P<0.01),设定ADC阈值为1.5×10-3 mm2/s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100%和96%.结论 DWI有助于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
胡翼江贾迪徐正道王姣蔡惠芳杨伟王兆平张同华李玉洁陈建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胆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