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龙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动脉
  • 6篇颈动脉
  • 4篇动脉内
  • 4篇动脉内膜
  • 4篇动脉内膜切除...
  • 4篇动脉狭窄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膜切除术
  • 4篇内膜
  • 4篇内膜切除
  • 4篇内膜切除术
  • 4篇颈动脉内
  • 4篇颈动脉内膜
  • 4篇颈动脉内膜切...
  • 4篇颈动脉内膜切...
  • 3篇血管
  • 3篇支架置入
  • 3篇支架置入术
  • 3篇置入术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市人民医...
  • 1篇遵义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李龙
  • 9篇焦力群
  • 4篇宋刚
  • 4篇马妍
  • 3篇谌燕飞
  • 3篇王旭
  • 3篇王亚冰
  • 3篇杨斌
  • 3篇白雪松
  • 2篇华扬
  • 2篇凌锋
  • 2篇陈健
  • 2篇张智萍
  • 2篇任健
  • 2篇马永杰
  • 1篇朱凤水
  • 1篇李莉
  • 1篇程磊
  • 1篇赵洁
  • 1篇王健

传媒

  • 9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文献评价与现状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基于已发表的文献,探讨国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现状与发展。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词采用主题词及其与自由词相结合的形式,包含“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内膜剥离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由2名研究者背靠背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存在异议时由第3名上级医师做出最后判定。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1)文献报道的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病例报告);(2)文献所在医院、科室、文献发表年份;(3)文献中报道的CEA例数、执行科室、病例资料跨越时间,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发病症状、伴随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外周动脉疾病)等;(4)治疗策略,包括CEA治疗前后的用药、手术适应证、麻醉方式(全身麻醉、颈丛阻滞局部麻醉)、显微镜使用情况、CEA术式(经典、补片、外翻式)、术中监测等;(5)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颅神经损伤、过度灌注综合征、术后切口血肿等;(6)随访结果,包括随访时间、再狭窄、症状性再狭窄等;(7)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执行单位的手术容量、手术执行科室、转流技术策略、补片使用策略等。与国内已报道的CEA文献评价结果(文献检索时间为1983—2011年)进行对比。结果(1)共检索文献2540篇,依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484篇,共涉及29个省市自治区的173家医疗机构。排除文章、时间、患者数据的重叠后,共计CEA患者15630例。(2)CEA手术量的变化:2012—2019年,15630例CEA患者中,平均年手术量1953.75例,高于1983—2011年3504例CEA患者的平均年手术量(年均120.8例)。(3)大型中心CEA手术量的变化:2012—2019年国内文献报道显示,北京市�
杨仁杰李龙张潇王亚冰马妍凌锋焦力群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
一种新型口腔营养胃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口腔营养胃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至少包括管体,管体的第一端通过连接段与连接头的第一端进行连接,连接头的第二端设有用于实现对管体进行密封的可拆卸的封堵盖;管体的第一端还套设有用于患者咬合以防止其咬...
刘利群王娜王军崔丽李莉李龙
文献传递
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联合血流逆转系统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研究现状
2021年
经股动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TFCAS)已成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或补充方法,但其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高于CEA。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TCAR)联合血流逆转系统是一种新的颈动脉血运重建术,较CEA创伤小,其通过血流逆转以降低顺行性栓塞性卒中发生的风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TCAR联合血流逆转系统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研究现状,为提高对该治疗方法的认识提供依据。
王志飞李龙焦力群
关键词:脑保护装置
颈动脉支架术后新发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因素:一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的研究方案被引量:2
2020年
介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I)可发现新的缺血性脑损害(NICL),其发生率为18%~57%。许多研究报告指出NICL的发生增加了远期脑血管事件发生和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然而,关于CAS后NICL发生的决定因素,在研究中还存在争议。同样的危险因素在不同的文献中呈现的结果可能并不一致。本研究是介绍一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的研究方案,旨在确定CAS术后发生NICL的危险因素。方法和分析通过搜索一些主流的数据库,如: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图书馆来获取相关的文献,发表的文献截至2018年12月31号。所纳入的文献必须是符合之前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通过Cochrane协作组标准对偏倚风险进行评估,用相应的量表评估证据质量。使用之前设计好的表格进行数据提取,然后用5.3版本的RevMan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I2统计量对异质性进行评估。我们根据《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审查手册》的指南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伦理和交流因为无法获得原始数据,因此不需要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系统综述将提交到国际会议,并发表在同行评审的期刊上。PROSPERO注册号CRD42019121129。
冯瑶李龙白雪松王韬谌燕飞张潇凌锋焦力群
关键词:META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缺血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损害脑血管事件
中国颅外段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文献评价与现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基于已发表的中文文献,探讨国内颅外段椎动脉支架置入术(VAS)的发展及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同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国内对VAS进行的文献报道,检索时间自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行文献阅读及筛选,由第3名研究者进行资料核对。通过分析VAS在中国的地域分布、科室分布、麻醉方式、支架使用、手术疗效、临床转归、并发症、用药及再狭窄随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共检索相关文献1429篇,最后纳入178篇,总体质量较低,其中随机对照试验2篇(≤2分),前瞻性研究7篇(≤4分),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病例报告169篇。(2)VAS患者共8540例,由25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参与完成,涉及神经疾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病科、神经科)、介入科、心内科、血管外科及未及科室名称者,其中神经疾病科完成VAS治疗占70.2%(5995/8540)。(3)报道麻醉方式的文献131篇(5950例),其中局部麻醉占78.7%(4680例),全身麻醉联合局部麻醉占18.3%(1090例),单纯全身麻醉占3.0%(180例)。(4)正确描述支架具体类型及数量的文献共26篇(965例),支架数量1015枚,居前三位者分别为Genesis支架227枚、Apollo支架179枚、Firebird支架118枚。(5)报道手术及其是否成功的文献166篇(7905例),报道临床症状的文献67篇(2418例),手术成功率99.7%(7882例),症状改善率93.8%(2269例)。(6)报道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的文献9篇(3853例),发生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15例,发生率为5.6%。(7)随访≥100例且随访时间>1年的文献共8篇(1693例),再狭窄发生率为25.4%(430例)。结论我国VAS技术应用已较普遍,但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院完成VAS治疗,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应立足于高质量的研究设计,在我国VAS的导向方面,有待严谨的临床试验�
冯瑶李龙宋刚焦力群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支架置入术
单次与反复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对兔颈总动脉血管壁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单次与反复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对血管壁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动脉瘤夹首次使用组及反复使用组,每组15只。两组均夹闭颈总动脉30 min,分别取各组颈总动脉标本15段进行血管壁组织病理学损伤的比较。结果首次使用和反复使用组所致的血管壁损伤均可见中层弹力板形变和内皮细胞脱落,反复使用组血管壁出现局部坏死伴发炎性反应。首次使用组及反复使用组血管壁总体损伤程度(U=87.00)和重度损伤率[6.7%(1/15)比26.7%(4/1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首次使用与反复使用的永久动脉瘤夹均可引起血管壁急性损伤,动脉瘤夹反复使用可致血管壁局部坏死,术中应注意防范。
白雪松宋刚张智萍王旭李龙马永杰任健焦力群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共775例,经DSA确诊为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后超声随访1~106个月,中位数12个月。根据支架内是否发生再狭窄(狭窄率≥50%),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234例和未再狭窄组541例,并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COX分析,分析导致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1)775例患者中,手术成功率和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9.87%(774例)和99.48%(771例)。围手术期内,2例(0.26%)术后脑出血,其中1例(0.13%)死亡;4例(0.52%)术后出现脑梗死症状,失访117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共发生234例,再狭窄发生率为35.89%(234/652)。187例(79.91%)再狭窄发生在术后12个月内。(2)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血管直径越小,越容易导致术后再狭窄的发生(P〈0.01);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再狭窄风险显著降低(HR=0.532,95%CI:0.397~0.713,P〈0.01)结论术后血管直径越小越容易导致术后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能有效预防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
马妍宋刚王旭李龙程磊任小鲁王亚冰谌燕飞华扬焦力群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再狭窄
动脉瘤夹不同夹闭时间对兔颈总动脉管壁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不同夹闭时间对兔颈总动脉管壁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60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分别夹闭颈总动脉30 min和60 min,每组各30只,分别取动脉瘤夹夹持部位颈总动脉标本30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血管壁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的比较。结果一次性使用动脉瘤夹夹闭30 min和60 min所致的血管壁损伤均可见中层弹力板形变和内皮细胞脱落,夹闭时间60 min组血管壁出现局部坏死伴发炎性反应,甚至管壁破裂。夹闭30 min组和夹闭60 min组血管壁总体损伤程度(U=324.00,P=0.045)和重度损伤率[0%(0/30)比20.0%(6/30),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夹闭时间60 min比30 min对血管壁的损伤更重,术中应注意缩短夹闭颈动脉时间。
宋刚白雪松张智萍王旭李龙马永杰任健焦力群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动脉损伤
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合并近端血管迂曲病变二例被引量:1
2019年
分析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合并近端血管迂曲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经过,探讨通过复合手术改善或创造介入路径,同期行远端狭窄介入治疗的效果。患者1为73岁女性,症状性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迂曲,规范药物治疗无效,行颈动脉血运重建+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复合手术后症状缓解。12个月随访期间血流通畅,症状无复发。患者2为70岁男性,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合并左侧椎动脉起始段迂曲、右侧椎动脉V4段生理性纤细,规范药物治疗后仍有反复后循环缺血发作,行左侧椎动脉暴露+直视下穿刺椎动脉基底动脉支架置入复合手术,术后症状消失。9个月随访期间血流通畅,症状无复发。结合文献复习认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单纯介入治疗失败或难度较大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合并近端血管严重迂曲的患者,复合手术可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李龙杨斌陆夏马妍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椎动脉迂曲复合手术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复合手术治疗中应用Supera支架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Supera支架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12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单独使用Supera支架和(或)联合其他支架行复合手术。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临床症状、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支架释放成功、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成功[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3级]、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支架内血栓、脑梗死、脑出血、脑水肿、切口感染、切口血肿、心脏事件)。术后3个月采用电话及门诊面对面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随访,影像学随访包括颈动脉超声或CT血管成像或DSA,以最后一次影像资料结果为准,若病变段狭窄率>50%,则认为发生再狭窄(中度狭窄:狭窄率为>50%~69%,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99%);临床随访包括前循环缺血性卒中、mRS评分及死亡事件。结果12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平均年龄(64±6)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无力8例,单侧眼盲2例,言语功能障碍8例,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术前mRS评分0~2分10例,3分2例。12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即刻均达成功再通(mTICI分级3级)。出院时mRS评分0~2分11例,3分1例。术后发生无症状性新发脑梗死5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5~21个月,mRS评分0~2分12例;8例患者颈内动脉通畅,4例患者发生颈内动脉再狭窄,包括中度狭窄2例(无临床症状),重度狭窄2例(肢体无力1例、语言功能障碍1例)。无死亡患者。结论初步分析提示,Supera支架可尝试用于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但仍需增加样本量及开展长期有效性研究进一步探讨。
文朋李龙张银行杨斌朱凤水陈健华扬程登贵邓昭健邓昭健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内动脉闭塞杂交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