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艳
-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三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生态农庄发展模式探析--以三亚中廖村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基于SWOT分析,本文对三亚中廖村生态农庄经营模式的局限性进行探究,发现其存在经营模式单一、战略性体系欠缺、游客参与感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缺陷。针对缺陷,分析了新型生态农庄的发展模式,结合上海迪士尼乐园成功经营的案例,以优质旅游资源为基础,特色旅游项目为依托,系统化经营为战略,创新农庄开发的运营体系,制定精准的目标市场定位策略,借助虚拟网络服务,设计针对各类人群的娱乐项目,改善传统农庄经营模式。
- 徐凌秦琴付丽霞于淑艳
- 关键词:SWOT分析市场定位策略生态农庄基础设施参与感
- 导游服务质量浅议
- 2017年
- 本文对导游服务质量的内涵进行阐述,分析导游服务质量与旅游景区形象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旅游景区实地走访调查,发现景区内导游服务质量存在的普遍问题,即导游服务内容不规范、导游语言缺乏艺术性、导游人员知识面不够广和导游人员缺少个性化的风格,并提出提升导游服务质量意见和建议,以期实现导游人员和旅游景区的共同发展。
- 于淑艳
- 关键词:导游人员导游服务质量景区形象
- 研学游背景下的海南东坡文化开发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2013年研学游在我国一经提出就引发了旅游行业的广泛关注,海南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成为研学旅行的热门目的地,但是在研学游线路的设计仍处于初期阶段,研学游产品缺乏本土文化的融入,因此,本文以东坡在海南的三年生活为着眼点,梳理东坡居所、东坡诗词和东坡生活足迹,分析海南开发东坡文化研学游的必要性,从课程内容设置、研学游线路设计和构建"旅游+教育+情景体验"的研学游模式,实现海南东坡文化在研学游中的展现,带动东坡行经之处的旅游发展,促进海南岛西部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实现海南旅游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 于淑艳亓元
- 关键词:东坡文化
- 三亚旅游景区联动发展问题研究
- 2019年
- 随着我国旅游的大众化潮流,旅游人次逐年上升,但是旅游市场仍出现部分景区'吃不饱'、部分景区'吃不了'的局面。本文基于目前旅游行业中景区冷热发展不均衡现象进行研究,对2019年春节黄金周三亚旅游景区接待人次分析,探索景区发展不均衡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景区资源、地理位置、景区知名度和政府扶持四个方面,根据三亚及其周边旅游景区的分布及各自的特点,从政府宏观调控和景区具体实施着手,融入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将打造三亚泛景区化旅游目的地,构建三亚区域型旅游目的地体系,以期实现景区的抱团发展趋势,为海南旅游景区均衡发展和联动发展提供建议。
- 于淑艳
- 关键词:旅游景区
- 基于IPA分析法的红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梅山革命老区为例
- 2021年
- 红色旅游是区域旅游的有益补充,应以游客为中心,摸清家底、科学评估,助力革命老区振兴。IPA分析法是进行游客满意度评测的有效方法,通过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开展实证研究。本文以三亚梅山革命老区为研究区域,从四个维度开展红色旅游发展满意度分析,提出针对性策略。现阶段梅山红色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强红色旅游的沉浸式体验,积极落实已有规划和创新发展红色旅游。
- 倪敬峰赵昕于淑艳
- 关键词:红色旅游满意度IPA
- 基于游客需求的旅游景区地域文化研究——以三亚《宋城千古情》景区为例被引量:4
- 2017年
- 在旅游者不断追求旅游高品质、深内涵的当今时代,对作为旅游活动的核心环节旅游景区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三亚《宋城千古情》景区为例,分析地域文化在旅游景区建设中的作用,对景区内包含的地域文化因素进行深刻分析和研究,并总结出旅游景区利用地域文化的开发思路。即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增强游客认同度;根据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个性产品;同时注重文化品牌的塑造,突出旅游景区特性,并采取多盈利的方式使旅游景区得以更好地发展。
- 于淑艳江立维
- 关键词:旅游景区游客需求地域文化
- 浅析旅游景区厕所改革的标准化与景观化被引量:1
- 2015年
-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在中国已经逐渐大众化。游客的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暴露各种旅游公共设施及其服务的欠缺,其中旅游厕所问题尤为突出。广泛来看,中国绝大部分旅游厕所仍存在"脏、乱、差、少"现象。旅游景区厕所的作用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基本生理需求,各旅游景区首先应该具备满足游客如厕的基本能力,即景区厕所的标准化,并以景区厕所标准化为改革的基础,从而实现景区厕所的景观化,提升旅游景区的旅游形象。
- 于淑艳
- 关键词:景观化
- 基于IPA分析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研究——以海南什寒村为例被引量:4
- 2020年
- 海南省农村集聚了全岛70%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巨大。本研究选取海南最早入选"最美中国乡村"的什寒村对其服务质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所选取的16个影响因子进行评价;基于IPA方法对其重要性即游客期望值(I)和满意度即游客实际感知(P)进行差异性分析,构建什寒村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IPA矩阵图。结果显示:重要性(I)评价均值与满意度(P)评价均值的差值(P-I)15项结果均为负,即什寒村整体的旅游服务质量游客实际感知低于游客的期望值,均需提升;相对来说,游览服务方面,游客满意度较高,需要继续保持;餐饮和卫生住宿游客满意度较低,重点改善,在保持现有"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的个性化优势下,加强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建设,提升游客在什寒村的游览体验。
- 于淑艳胡雨凯骆叶
- 关键词:乡村旅游服务质量IPA方法
-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被引量:6
- 2016年
- 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全域旅游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标志着我国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本文从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关系出发,分析海南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现存问题,在全域旅游背景的影响下,探索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主要应从旅游发展的系统性、聚集性和保障性三方面重点开拓和巩固。
- 于淑艳
- 关键词:乡村旅游
- 基于专创融合的《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优化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简称专创融合)。从学生能力的获取上来看,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从学校培养来看,专创融合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在专创背景下的建设为例,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理论知识模块的构建、课程任务的设置、案例的融入、实践情景剧的创作五方面分享课程建设的优化路径,并进一步提出通过线上课程的引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校内外专家交流平台的建立等具体措施,助力《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的建设。
- 于淑艳
- 关键词:课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