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鹏

王鹏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胰腺
  • 6篇胰腺炎
  • 6篇腺炎
  • 5篇急性胰腺炎
  • 4篇重症
  • 4篇重症急性
  • 4篇细胞
  • 3篇妊娠
  • 3篇重症急性胰腺
  • 3篇重症急性胰腺...
  • 3篇巨噬细胞
  • 2篇移动抑制因子
  • 2篇妊娠合并
  • 2篇妊娠合并急性...
  • 2篇肿瘤
  • 2篇细胞移动
  • 2篇巨噬细胞移动...
  • 2篇急性
  • 2篇ISO-1
  • 1篇蛋白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王鹏
  • 8篇王卫星
  • 5篇石乔
  • 5篇胡鹏
  • 4篇余佳
  • 4篇李晨
  • 3篇左腾
  • 3篇邓文宏
  • 3篇赵亮
  • 3篇陈辰
  • 2篇郭闻一
  • 2篇何斌
  • 2篇杨晓佳
  • 2篇梅方超
  • 1篇杨渡
  • 1篇童卫东
  • 1篇龚治林
  • 1篇刘宝华
  • 1篇赵凯亮
  • 1篇于杰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8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MIF抑制剂ISO-1在妊娠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孕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只晚期SD孕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孕鼠组(SO组)、孕鼠SAP组(SAP组)和孕鼠MIF抑制剂ISO-1预处理组(ISO-1组),每组均为10只。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术后12 h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AMY)。取胰腺组织及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评分,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MIF、核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 SAP组孕鼠的血清淀粉酶(AMY)、胰腺及肺组织病理评分较SO组均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孕鼠肺组织中的MIF、NF-κB及TNF-α表达较SO组也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O-1组上述指标较SAP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的表达与NF-κB及TNF-α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5和r=0.787,P<0.05。结论 MIF抑制剂ISO-1对孕鼠急性重症胰腺炎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及TNF-α的激活有关。
李晨王卫星左腾石乔王鹏赵亮梅方超
关键词: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上发病率较低,一旦发病,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对母婴危害较大的特点。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可发生于妊娠的各个阶段,并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增加,病情较复杂,并发症较多。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诊断与治疗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是降低孕妇及胎儿危害的关键,本文从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并发症及其防治等作一综述。
胡鹏邓文宏余佳王鹏王卫星
关键词:妊娠胰腺炎诊治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抑制剂对妊娠晚期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及胎盘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量效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抑制剂ISO一1腹腔注射给药对妊娠晚期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和胎盘的保护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SPF级妊娠晚期SD大鼠3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0组)、ANP组、ISO-1预处理低剂量组(1.75mg/kg,T1组)、中剂量组(3.5mg/kg,T2组)和高剂量组(7.0mg/kg,13组)。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预处理组于造模前30rain经腹腔按低、中、高剂量注射溶解IOS-1的10%DMSO(2mL/kg)溶液,SO组、ANP组于造模前30rain经腹腔注射10%DMSO(2mL/kg),术后6h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血清中AMY、LIP、ALT及AST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胰腺、胎盘的组织病理变化。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ANP组AMY、LIP、ALT和AST的水平(U/L)分别为(7101.4±1032.3)、(2939.0±638.8)、(240.34-50.3)和(472.6±27.5),高于SO组的(2268.7±293.8)、(681.1±109.9)、(56.4±15.3)和(110.901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组AMY、LIP、ALT、AST的水平(U/L)为(4349.5±439.5)、(1968.9±515.2)、(155.0±41.8)和(373.7±64.9),低于AN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组AMY、LIP、ALT、AST的水平(U/L)为(3459.7±459.2)、(1268.6±367.8)、(110.5±20.6)和(281.8±66.8),低于T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AMY、LIP、ALT、AST的水平(U/L)为(3288.4±583.7)、(1198.1±328.5)、(100.6±13.2)和(272.9±66.5),同T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P组胰腺、胎盘的病理评分分别为(12.3±1.5)分和(6.3±0.8)分,高于SO组(4.7±1.2)分和(0.5±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梅方超石乔左腾陈辰王鹏李晨何斌杨晓佳胡鹏王卫星
关键词:ISO-1胰腺炎妊娠胰腺量效关系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肝癌切除术后收集的肝癌组织标本9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组织中CD163(TAMs标记物)及VEGF的表达,光镜下对TAMs计数及VEGF阳性表达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癌组织分期Ⅰ~Ⅱ期的肝癌组织中TAMs平均浸润(38.39±22.13)个,Ⅲ~Ⅳ期的肝癌组织中TAMs平均浸润(48.95±25.32)个(P<0.05),未出现远处转移的肝癌患者组织中TAMs平均浸润(37.41±22.48)个,而出现远处转移的肝癌患者组织中TAMs平均浸润(47.56±26.45)个(P<0.05)。VEGF主要是在肿瘤细胞中呈中等强度表达;并且其表达强度与TAMs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782,P<0.05)。结论 TAMs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特性以及分期有密切关系,并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关系,提示TAMs与VEGF的表达可用来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作为肝癌的辅助治疗和改善预后的潜在靶点。
胡鹏王卫星王鹏邓文宏余佳
关键词:肝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氢饱和生理盐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损伤的保护机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氢饱和生理盐水(H R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72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SO)组、SAP组、HRS组3组,每组24只.SO组大鼠开腹,仅翻动胰十二指肠后关闭腹腔.SAP组和HRS组大鼠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l mL/kg),制备SAP模型.SO组和SAP组大鼠造模成功后5 min,经尾静脉注射普通生理盐水(6 mL/kg),并皮下注射普通生理盐水(20 mL/kg)补液;HRS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HRS(6 mL/kg),并皮下注射HRS(20 mL/kg)补液.处理后3、12、24 h分批处死大鼠,每个时相点8只.(1)检测血清Cr、BUN、IL-1β、IL-6水平和肾脏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2)对肾损伤进行病理学分级.(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组织中3-硝基酪氨酸及核因子-κB (NF-κB).(4)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核因子-κB抑制因子(IκB)、TNF-α蛋白.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成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SO组、SAP组、HRS组大鼠血清Cr在处理后3h分别为(30±6)μmol/L、(51 ±8) μmol/L、(46 ±5) μmol/L,12 h分别为(32±6)μmol/L、(80±10) μmol/L、(42±7)μmol/L,24 h分别为(28±5)μmol/L、(100±11) μmol/L、(58±12) μmol/L.SO组、SAP组、HRS组大鼠血清BUN在处理后3h分别为(5.1±0.6)mmol/L、(9.0±1.1) mmol/L、(8.1±1.3)mmol/L,12 h分别为(5.0±0.7)mmol/L、(14.9±2.9)mmol/L、(8.4±1.2) mmol/L,24 h分别为(4.6±1.0) mmol/L、(22.6±1.9) mmol/L、(13.7 ±2.6)mmol/L.SO组、SAP组、HRS组大鼠血清IL-1β在处理后3h分别为(71±9)pg/mL、(192±11) pg/mL、(126±19) pg/mL,12 h分别为(67±11) pg/mL、(279±18) pg/mL、(170±16) pg/mL,24 h分别为(72±12) pg/mL、(322±24) pg/mL、�
石乔陈辰赵亮王鹏邓文宏杨渡赵凯亮廖康恕王卫星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
Ⅱ期散发性结直肠癌中CIMP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Ⅱ期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肿瘤CpG岛甲基化表型(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CIMP)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评价CIMP用于预后判断的可能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135例Ⅱ期散发性结直肠癌中CACNA1G、IGF2、NEUROG1、RUNX3、SOCS1和MLH1基因甲基化水平,确定肿瘤CIMP状态;分析CIMP与MLH1基因甲基化、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3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31例(23.0%)为CIMP+,39例(28.9%)存在MLH1基因高甲基化。CIMP与MLH1基因甲基化呈正相关(P<0.01)。CIMP+多见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06)和右半结肠癌(P=0.018)。生存分析显示,CIMP+组患者总生存期较CIMP-组为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无复发生存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3)。结论在Ⅱ期散发性结直肠癌中,CIMP与MLH1基因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CIMP+肿瘤常见于老年和右半结肠癌患者;CIMP可能有助于判断总生存期,但没有独立判断无复发生存期的意义。
刘冰瑶左腾任俊王鹏郭闻一汤志刚童卫东刘宝华付涛
关键词:预后
脾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附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6年
目的了解脾动脉瘤(splenic artery aneurysms,SAA)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探讨SAA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收治的1例因上腹部腹痛不适1周而入院的脾动脉瘤病人,行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脾动脉破裂并周围包裹,后行介入治疗,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随访病人1个月内未出现动脉瘤复发及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现已恢复正常生活。结论脾动脉瘤是一种起病隐匿且发病率较低的血管疾病,多数无特异性表现,CT平扫+增强对诊断脾动脉瘤具有重要意义,而CT血管造影能可靠、无创、立体地显示脾动脉瘤以及与载瘤动脉等的相互关系,能显著提高脾动脉瘤的诊断。目前手术(包括介入手术)是治疗脾动脉瘤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有症状的脾动脉瘤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胡鹏余佳王鹏李晨王卫星
关键词:脾动脉瘤
TNF-α介导重症急性胰腺炎肾上腺细胞的凋亡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肾上腺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SAP组,SAP组又再分为3、6、12及24 h4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5%牛黄胆酸钠(0.1 m L/100 g)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建立SAP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观察胰腺和肾上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评分;用TUNEL法检测肾上腺细胞凋亡情况,并比较各组大鼠的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上腺组织中TNF-α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术后各时间点SA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以及胰腺组织和肾上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SO组显著升高(P<0.05);随病程延长,SAP组大鼠肾上腺细胞凋亡指数也进行性升高,并均高于SO组(P<0.05);SAP组大鼠肾上腺组织中TNF-α和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也逐渐增高,24 h时略有下降,但均高于SO组(P<0.05)。结论 TNF-α可能参与了SAP时的肾上腺损伤,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在SAP肾上腺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晓佳石乔余佳陈辰何斌赵亮王鹏胡鹏李晨郭闻一王卫星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肾上腺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
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B在不同时间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损伤的表达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用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其中的表达,并探讨制作该模型合适的时间点.方法 雄性SD大鼠59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12)、假手术组(CON组,n=12)、SAP组(n=36)、3、6、12 h组(n=12).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肠道损伤模型.在3、6、12h测定腹水量,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光镜观察胰腺及回肠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末端回肠蛋白激酶B(Akt)及p-Akt表达.结果 SAP组随着时间点的延长,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胰腺和回肠的病理评分逐渐升高,并且p-Akt在SAP大鼠回肠中表达也逐渐增强,在12h达到高峰(P<0.05),且均高于CON组表达,Akt在SAP大鼠回肠中表达逐渐减少,12h最少(P<0.05),且均低于于CON组表达.结论 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12h后,可能是研究SAP大鼠肠道损伤最合适的时间点.
于杰王卫星龚治林王鹏石乔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损伤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