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权权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评估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78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178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74例(4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P=0.0002)、新辅助放化疗后癌胚抗原(CEA)水平(P=0.0112)、ypT分期(P=0.0000)、病理类型(P=0.0040)及肿瘤退缩程度(TRG)(P=0.0338)有关。进一步将以上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小(OR=2.385,95%CI:1.372~4.147, P=0.0021)、放化疗后CEA水平≥5μg/L (OR=2.310,95%CI:1.005~5.307, P=0.0486)、ypT分期偏晚(OR=2.592,95%CI:1.236~5.432, P=0.0117)是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RG和病理类型并非其独立危险因素,即使TRG1(即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仍有15.8%(3/19)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年龄偏小、新辅助放化疗后CEA≥5μg/L以及肿瘤浸润较深的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仍然较大,故应慎重选择非根治性手术的治疗方案。
- 赵权权史晓辉傅传刚于恩达张卫孟荣贵王汉涛郝立强王颢
-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淋巴结转移
- CL419在制备治疗炎性肠病药物中的用途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CL419在制备治疗炎性肠病药物中的用途。
- 王颢刘聪施赟杰赵权权胡世杰杜继聪
- 文献传递
- 化合物RADNOVA治疗肠炎的用途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化合物RADNOVA在制备治疗炎性肠病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首次发现并证实了化合物RADNOVA对DSS(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刘聪王颢施赟杰杜继聪刘小双赵权权蔡建明高福程赢
- 文献传递
- 结肠镜钛夹夹闭治疗大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被引量:4
- 2016年
- 吻合口出血是大肠癌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有些患者甚至需要二次手术。结肠镜在吻合口出血的治疗中是肛肠外科医生极其重要的工具。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近年来使用结肠镜下钛夹夹闭方式处理大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 史晓辉赵权权于恩达傅传刚王颢王汉涛徐晓东
- 关键词:吻合口出血大肠癌术后结肠镜夹闭钛夹二次手术
-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
- 目的: NCCN指南建议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再行根治性手术,有利于降低局部复发率、增加保肛率。虽然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总数及阳性淋巴结数量均减少,但是淋巴结情况是传统TNM分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影响患...
- 赵权权
-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淋巴结转移预后评估
- 直肠癌原发肿瘤消退分级与淋巴结消退分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原发肿瘤消退分级与淋巴结消退分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3年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7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放化疗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局部晚期或肿瘤位置低而保肛意愿强烈的直肠癌患者;(2)放化疗前未见明确转移病灶;(3)接受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常规放疗加氟尿嘧啶类药物同步化疗;(4)放化疗结束后接受根治性手术。排除接受短程放疗和行急诊手术者。根据肿瘤纤维化程度和残余肿瘤百分比对术后标本(包括肿瘤灶和淋巴结)进行原发肿瘤消退分级(TRG)和淋巴结消退分级(LRG),TRG 1和LRG 1,表示没有肿瘤残留;TRG 2和LRG 2,散在肿瘤细胞残留;TRG 3和LRG 3,纤维化组织超过残留肿瘤组织;TRG 4和LRG 4,残留肿瘤组织超过纤维化组织;TRG 5和LRG 5,肿瘤无明显消退;而正常淋巴结以LRG 0表示。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TRG与LR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76例直肠癌患者中男性111例,女性65例,年龄(53.9 ± 13.0)岁;肿瘤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49例,Ⅲ期62例,另有55例术前分期不明。经腹低位前切除术(LAR)118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47例;均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术后病理示,19例(10.8%)TRG 1,25例(14.2%)TRG 2,66例(37.5%)TRG 3,47例(26.7%)TRG 4,19例(10.8%)TRG 5;35例(19.9%)LRG 0,68例(38.6%)LRG 1,10例(5.7%)LRG 2,14例(8.0%)LRG 3,15例(8.5%)LRG 4,34例(19.3%)LRG 5。TRG与LRG存在相关性(P= 0.005),但相关系数仅为0.24;除外LRG 1的亚组分析同样显示,TRG与LRG存在相关性(P= 0.005),相关系数为0.40。结论原发肿瘤消退分级并不能反映淋巴结消退分级,在评价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反
- 赵权权傅传刚于恩达张卫孟荣贵王汉涛郝立强王颢
-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
- 基于系统生物学整合技术挖掘结直肠癌形成中的核心通路和驱动基因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索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形成中的核心通路和关键基因。方法利用meta分析技术从以往5项CRC发生相关转录组学研究中筛选癌及癌旁差异表达基因。采用ComBat方法合并5项研究的癌组织基因表达谱数据,针对上述差异表达基因用PCIT软件进行共表达网络构建。利用CFinder软件揭示该共表达网络中存在的核心亚网络,并用Gather软件确定主要核心亚网络所富集的生物学功能。以重要核心亚网络(或通路)为重点,联合节点基因在CRC中的表达变化方向和相应染色体区域扩增或缺失的信息,发现亚网络功能形成中的候选驱动基因。结果 Meta分析转录组学研究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2 073个,其中在5项研究的癌组织中一致上调1 174个,一致下调899个,这些基因在CRC样本中形成的共表达网络包括798个基因节点和1 462条边,存在22个核心亚网络。最大的核心亚网络由77个基因和436条边组成,功能涉及细胞周期和增殖信号调控,UBE2C、MYBL2、FAM83 D、AURKA、TPX2等11个基因被预测为该信号功能的驱动基因。结论细胞周期和增殖信号通路是结直肠癌发生中的核心通路,UBE2C和AURKA等11个基因是该核心通路的驱动基因。
- 苗华曹付傲赵权权缪宗原叶淳徐小雯王汉涛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计算生物学
- 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对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后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对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及根治性手术的191例Ⅰ~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自2009年1月起与病理科开展直肠癌多学科合作,病理科医师通过细致取材使每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量不少于15枚,据此将患者分为常规取材组(46例)和细致取材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量及阳性率。结果细致取材组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量较常规取材组增加[(13.1±4.9)枚/例vs(9.6±4.0)枚/例,P<0.01],其中≥12枚的比例提高(69.7%vs 33.3%,P<0.01)。常规取材组患者术后阳性淋巴结数量[(1.8±2.9)枚/例vs(1.9±3.8)枚/例,P=0.334]和淋巴结阳性率(50.0%vs38.6%,P=0.172)与细致取材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T1、T2、T3和T4期常规取材组和细致取材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25.0%(1/4)和22.7%(5/22)、0.0%(0/1)和33.3%(1/3)、9.1%(1/11)和25.0%(8/32)、70.0%(21/30)和47.1%(40/85)及0.0%(0/0)和66.7%(2/3),不同T分期之间两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5,P=0.209)。结论多学科合作后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可增加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量,但并不增加阳性淋巴结的检出数量及淋巴结阳性率。对于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建议选择淋巴结辅助检出技术以获得更准确的淋巴结情况。
- 赵权权于志奇郑建明傅传刚于恩达张卫孟荣贵王汉涛郝立强王颢
- 关键词:大肠癌病理科医师新辅助放化疗淋巴结
- 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出血诊治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结直肠手术术后吻合口出血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未给予正确、及时的处理,患者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引起结直肠外科医师的重视。笔者针对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并探讨了各种治疗方式的适应证及特点。
- 王颢赵权权
- 关键词:结直肠外科手术出血
- Dencichine在制备治疗炎性肠病药物中的用途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Dencichine在制备治疗炎性肠病药物中的用途。
- 王颢施赟杰刘聪赵权权黄城郭芳琪杜继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