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星 作品数:25 被引量:170 H指数:9 供职机构: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昆虫小分子量热激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15年 昆虫小分子量热激蛋白(Smallheatshockproteins,sHSPs)是最早被发现的热激蛋白,但是有关它们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昆虫小分子量热激蛋白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旨在引起人们对该类蛋白的关注,以便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探讨其可能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表明:昆虫小分子量热激蛋白是其所有热激白中最不保守的家族。同时,它们通常拥有一个a-晶状体结构域;分子量范围一般在12-43ku;具有分子伴侣的活性。每种昆虫体内拥有多种sHSPs,而且其功能也各不相同。这些热激蛋白在昆虫的生长发育、生殖以及滞育等重要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抵御不良环境以及适应性进化中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还将会有更多的昆虫sHSPs被鉴定,它们更多的功能也将被逐渐发掘。 陆明星 徐静 杜予州关键词:昆虫 小分子量热激蛋白 生长发育 温度胁迫 滞育 豆天蛾不同虫态的鉴别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昆虫。目前,豆天蛾种养模式以人工饲养为主,且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消费市场。然而,对于其各虫态的鉴别特征尚无系统完整的描述,且形态描述文献混乱。通过饲养与观察,详细描述及图片展示豆天蛾卵、各龄幼虫、蛹、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雄成虫外生殖器。详细的鉴定特征,可将其与田间其他昆虫加以区分,便于养殖时对其他害虫进行准确防治,并为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及养殖户在田间准确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朱晨旭 陆明星 杜予州关键词:豆天蛾 大豆 食用昆虫 二化螟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热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1 2010年 热休克蛋白70是已知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在细胞内的大量表达可以明显改善细胞的生存能力,提高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为探讨热胁迫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 lis幼虫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及RACE技术从二化螟血淋巴细胞中克隆了热休克蛋白70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2102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959bp,编码652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为81bp,3′UTR为62bp。从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的同源序列比较有很高的相似性(73%~97%)。实时定量PCR显示二化螟HSP70基因能被热胁迫诱导表达,幼虫血淋巴细胞的HSP70基因在36℃时表达量最高。流式细胞术研究发现HSP70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变化与在mRNA水平上高度一致,说明二化螟HSP70基因在转录及翻译水平上受到热应激的调节。 崔亚东 陆明星 杜予州关键词:二化螟 热休克蛋白 HSP70 RACE 热胁迫 昆虫水通道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7年 昆虫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种膜蛋白,它们是昆虫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必要蛋白,有关它们的研究不断深入。因此,本文对昆虫水通道蛋白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旨在引起人们对该类蛋白的兴趣,以便系统了解和研究该类蛋白。目前研究表明:昆虫典型的AQPs是由250-3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分子量在23-35 k Da,包含6个疏水性横跨膜区域、两个NPA结构单元(asparagine-proline-alanine)等。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已知昆虫AQPs可分为5大类,分别为DRIP、BIB、PRIP、RPIPs和LHIPs。昆虫AQPs除了运送水分子外,还可以运输其他的一些小分子溶质,如尿素、甘油、海藻糖等。它们还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特性,可能在昆虫的多个生理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们的功能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此外,昆虫AQPs的深入研究还将会给害虫综合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陆明星 潘丹丹 徐静 刘杨 王桂荣 杜予州关键词:昆虫 水通道蛋白 水分 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寄生蜂种类及主要寄生蜂发生动态 被引量:11 2016年 本文报道了江苏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寄生蜂主要有10种,即中华钝唇姬蜂Eriborus sinicus(Holmgren)、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unakata)、稻螟小腹茧蜂Microgaster russata Haliday、螟甲腹茧蜂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中华茧蜂Amyosoma chinensis(Szepligeti)、螟黄足盘绒茧蜂Cotesia flavipes(Cameron)、夹色姬蜂Auberteterus alternecoloratus(Cushman)、桑蟥聚瘤姬蜂Iseropus(Gregopimpla)kuwanae(Viereck)、螟蛉瘤姬蜂Itoplectis naranyae(Ashmead)以及二化螟盘绒茧蜂的重寄生蜂绒茧灿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Crawford)。田间系统调查表明:扬州地区7-9月水稻二化螟寄生蜂的主要种类为二化螟盘绒茧蜂、中华钝唇姬蜂、螟甲腹茧蜂、稻螟小腹茧蜂、螟蛉瘤姬蜂、桑蟥聚瘤姬蜂,但这些寄生蜂对一代水稻二化螟幼虫的寄生率较低,对二代水稻二化螟幼虫的寄生率高。水稻二化螟越冬期的系统调查表明:扬州地区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蜂主要有3种,即二化螟盘绒茧蜂、中华钝唇姬蜂和稻螟小腹茧蜂,其中二化螟盘绒茧蜂和中华钝唇姬蜂是寄生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优势种。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率调查表明,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率在不同年份间有一定的波动,但一般都在1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9.88%,因此寄生蜂对二化螟越冬幼虫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能有效压低来年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越冬基数。此外,3种寄生蜂出茧时间在1月和2月之间达到最长,分别达到19.79 d、17.26 d和27.00 d,该结果表明,在扬州地区这3种寄生蜂可能都存在滞育现象。 潘丹丹 刘中现 陆明星 曹爽爽 严卫飞 杜予州关键词:水稻二化螟 寄生蜂 扬州市水稻二化螟对不同杀虫剂抗性水平的监测 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掌握江苏省扬州市水稻二化螟对目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扬州市水稻二化螟防治工作,本文开展扬州市水稻二化螟对常用杀虫剂三唑磷、杀虫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抗性水平的监测。结果显示,扬州市水稻二化螟田间种群对这4种杀虫剂都产生了抗性,但是不同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不同。例如,125 mg/L三唑磷处理仅使7%的二化螟死亡;750 mg/L杀虫双处理下二化螟死亡率为33%;1.875 mg/L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下二化螟死亡率仅为7%,而此时的浓度已超过田间推荐用量200倍;而二化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通过毒力回归分析发现对二化螟的半致死浓度为0.021 mg/L。因此,在扬州市水稻二化螟防治过程中应优先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同时要配合其他防治措施,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低毒高效农药,为扬州市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杨进 陆明星关键词:水稻二化螟 抗性 灰飞虱热激蛋白Hsp9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模式 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它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特别由其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对水稻的危害甚至更为严重。灰飞虱分布广,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本研究旨在探讨灰飞虱对温度胁迫适应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方法】本研究采用RT-PCR与RACE技术克隆了热激蛋白Hsp90基因的全长,利用各种生物信息方法分析了该热激蛋白的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研究Hsp90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温度条件下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我们获得一条Hsp90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LsHsp90(GenBank登录号为KF660250)。LsHsp90全长为2 740 bp,编码729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0,分子量为83.7 kDa。氨基酸序列中含有Hsp90蛋白家族的5个签名序列及胞质特征序列MEEVD。结构预测表明LsHsp90具有Hsp90蛋白家族典型的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它与多种昆虫的Hsp90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不同发育阶段的灰飞虱体内LsHsp90表达水平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并在4龄若虫期达到最大值,最低表达量在其雌成虫阶段。不同性别的灰飞虱成虫体内LsHsp90表达量有显著差异(P=0.008)。高温和低温胁迫都可以诱导灰飞虱体内LsHsp90的表达,最大的表达量分别在40℃和-9℃。在40℃下处理不同时间后发现,LsHsp90的表达水平在处理后0.5 h时最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LsHsp90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而在-4℃下,LsHsp90的表达水平在处理后1 h时达到最大值。【结论】灰飞虱体内的LsHsp90可以响应温度的诱导,它可能在灰飞虱温度胁迫适应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张青 陆明星 祝树德关键词:灰飞虱 热激蛋白90 基因克隆 实时定量PCR 大螟HSC70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近年来,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对水稻的为害逐渐加重并成为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螟的分布区域也在逐渐向北延伸。HSP70家族作为分子伴侣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并对外界刺激产生响应,对生物功能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及其转运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明确HSP70家族HSC70基因在大螟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大螟对环境适应的分子机理。【方法】应用RT-PCR及RACE技术从大螟5龄幼虫中克隆得到HSC70基因;进行基因组验证,得到其基因组序列,分析内含子的位置及大小;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大螟HSC70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大螟HSC70基因长2 160 bp,命名为Sihsc70(GenBank登录号:KJ639908),开放阅读框长1 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71.6 kDa。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3个HSP70家族保守序列,在C-末端存在细胞质定位信号,说明大螟HSC70是细胞质热激蛋白家族成员。大螟HSC70基因组序列长度为3 522 bp(GenBank登录号:KJ639909),含有2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685 bp(位于编码区上游)和803 bp(位于编码区内)。在大螟5龄幼虫的不同组织中Sihsc70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在中肠、后肠和体壁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唾腺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大螟不同发育阶段中,Sihsc70的表达量在雌成虫最低,较高的3个阶段依次为卵、2龄幼虫和5龄幼虫,分别为雌成虫表达量的6.33,3.21和1.86倍;相对于对照组(27℃),低温胁迫对大螟5龄幼虫HSC70基因表达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结果说明,大螟HSC70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幼虫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而低温胁迫不能诱导该基因大量表达。 孙猛 陆明星 汤小天 杜予州关键词:大螟 克隆 荧光定量PCR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性物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7 2008年 为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机制,分别对不同时期采集的二化螟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水、灰分、元素、脂肪、脂肪酸、甘油、总糖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越冬期幼虫过冷却点及游离水、游离脂肪、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变化均呈先减后增,而结合水、灰分、高含量元素(K、Na、Mg、Fe、Ni和Cr)、结合脂肪和甘油含量则呈相反变化;越冬期幼虫脂肪酸组分出现变化,但主要成分均为9-十六碳烯酸、9-十六烷酸和9-十八碳烯酸,其中前二者含量呈先减后增变化而后者则相反.越冬幼虫体内理化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其耐寒性强弱. 强承魁 杜予州 于玲雅 崔亚东 陆明星 郑福山关键词:二化螟 耐寒性 过冷却点 不同药剂对小麦纹枯病及杂草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探明不同药剂对小麦纹枯病及杂草的防效,开展了几种药剂对小麦纹枯病及杂草封闭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秧苗地下部分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27%噻虫嗪·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和27%噻虫嗪·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助剂(酷拉斯Plus)对地下部分生长促进作用最大,根系盘根效果好,根系白而长、次生根多、活力高,有利于机插秧活棵,降低机械损伤对秧苗的影响。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的封闭效果最好;5%唑啉草酯乳油(爱秀)2250 mL/hm^(2)+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250 mL/hm^(2)的茎叶处理效果较好,能显著抑制禾本科杂草。4.8%苯醚甲环唑·咯菌腈丹悬浮种衣剂(适麦丹)和27%噻虫嗪·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助剂(酷拉斯Plus)种衣剂对纹枯病早期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效均达100%,但持效期较短,对小麦生长后期的纹枯病防效较低;27%噻虫嗪·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酷拉斯)持效期较长,在返青拔节期及孕穗期对纹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效。 范吉斌 周奋启 耿跃 董红刚 左希 陈凤 梅爱萍 庄静 陆明星关键词:小麦纹枯病 杂草 药剂 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