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冠状
  • 1篇导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内
  • 1篇心绞痛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血流
  • 1篇血栓
  • 1篇血栓负荷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增强型
  • 1篇增强型体外反...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反搏
  • 1篇体外反搏治疗
  • 1篇球囊
  • 1篇球囊反搏
  • 1篇主动脉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胡立群
  • 3篇顾晔
  • 3篇刘晓刚
  • 3篇王红
  • 2篇彭晟
  • 2篇余德龙
  • 2篇白玉鹏
  • 1篇刘涛
  • 1篇余意君
  • 1篇李春霞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反搏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调脂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反搏组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加2个疗程体外反搏(每周6d,每天1次,每次1h)。在治疗结束后第12周,观察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和疾病认知程度(DP)5个维度评价患者的心绞痛情况,进行运动平板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有运动总时间、运动总做功、运动至ST段压低1mV的时间、运动至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评定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第12周,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需行血管重建术、心绞痛恶化需再次住院)。结果治疗后12周,反搏组和对照组PL、AS、AF、TS、DP这5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值分别<0.01、0.05),反搏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反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5%(P<0.05)。治疗后12周,反搏组平均每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5±1.1)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0±1.9)片(P<0.05)。反搏组的运动总时间、运动总做功、运动至ST段压低l mV的时间和运动后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治疗后12周,反搏组和对照组的TIB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反搏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内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反搏组行血管重建术和因心绞痛恶化入院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在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
王红刘晓刚胡立群余意君李春霞刘涛顾晔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药物治疗
经股静脉途径放置小型猪冠状静脉窦导管的方法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型猪冠状静脉窦(CS)导管放置的方法。方法16头雄性中华小型猪,4头用于预实验,12头用于正式实验。通过观察小型猪心脏的解剖结构,以及在X线下不同投照角度的CS开口和走形位置,摸索经股静脉途径放置CS导管的方法,并对操作者所受放射剂量进行评估。结果正式实验中,操作者通过股静脉将导丝、导管送入右心房,退出导丝让导管自然打弯,轻轻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导管使导管头端指向左侧可将导管顺利送入CS口内。手术的操作时间较短,分离血管的平均时间仅为(15.5±5.8)min,曝光时间仅为(112±20)s。放置导管成功率为12/12。仅1头(1/12)猪股静脉拔鞘压迫后出现血肿,未发生冠状静脉损伤穿孔、心包填塞等并发症。操作人员的人均所受放射剂量仅为(1.56±0.32)μgay。结论这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CS导管放置方法能为用猪作为心脏研究动物模型的科研工作者们提供帮助。
白玉鹏胡立群余德龙刘晓刚彭晟王红顾晔
关键词:冠状静脉窦小型猪股静脉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血栓负荷病变合并慢血流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高血栓负荷合病变合并慢血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自2008-06-2014-06期间因AMI行PTCA术后高血栓负荷合并慢血流的患者53例,采用单双日分组方法将其中26例运用IABP治疗,其余27例未用IABP作为对照组,1周后行支架植入术并随访6个月,用矫正的冠脉血流帧数(CTFC)评价冠脉血流,并观察血浆vWF以及ET-1浓度和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脑钠肽(BNP)变化及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IABP治疗明显改善了支架植入前患者的冠脉血流(CTFC明显降低)以及1周、6个月的心功能水平(P<0.05),1周后IABP组患者血浆vWF以及ET-1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周后的BNP、cTnI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及时采用IABP治疗可使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高血栓负荷病变合并慢血流患者冠脉血流、心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白玉鹏胡立群余德龙刘晓刚彭晟王红顾晔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慢血流现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