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联
  • 1篇导联心电图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室性
  • 1篇室性心动过速
  • 1篇计算机
  • 1篇计算机算法
  • 1篇12导联心电...

机构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作者

  • 1篇张鸿雁
  • 1篇姚丹
  • 1篇范博
  • 1篇郭楠
  • 1篇罗娜
  • 1篇周丽静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12导联心电图计算机算法在识别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12导联心电图计算机算法在识别心外膜或心内膜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患有室性心动过速的43例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相关信息和12导联心电图QRS波的特点,图像计算机处理采用MATLAB软件,采用图像的斜率作为区分心外膜和心内膜起搏Mo G模型的特征性区别,通过训练样本设置区分阈值,验证此法识别心内膜和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的精确度和可信性。结果 12导联ECG起搏标测对心内膜和心外膜混合模型的识别总精确度为8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和80%。采用计算机算法,对左心室的识别精确度(83%)较右心室(76%)高(P<0.000 1);对D区域(前游离壁基底段)的识别精确度(87%)最高,对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识别精确度(94%)最高(P=0.000 4);具有较高起搏标测电位(>1.5 m V)部位的识别精确度(82%)较起搏标测低电位(≤1.5 m V)部位精确度(80%)高(P=0.16);对室速出口位点为标准的计算机算法精确度为84%,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71%。结论采用12导联心电图计算机算法识别心外膜和心内膜起搏位点的准确度较先前的识别标准有所提高,可能有助于在临床上区分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灶,提高治疗效果。
姚丹张鸿雁罗娜范博郭楠周丽静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12导联心电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