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映红

作品数:29 被引量:33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1篇经济管理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油气
  • 7篇能源
  • 4篇油气系统
  • 4篇石油
  • 4篇盆地
  • 4篇气系统
  • 4篇含油
  • 4篇含油气
  • 4篇含油气系统
  • 3篇地质
  • 3篇天然气
  • 3篇能源革命
  • 3篇勘探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新能源
  • 2篇油藏
  • 2篇油气勘探
  • 2篇油田
  • 2篇油田产量

机构

  • 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8篇中国石化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文...
  • 1篇安徽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作者

  • 29篇张映红
  • 4篇路保平
  • 4篇李伟
  • 3篇郑军卫
  • 3篇孙德强
  • 3篇门相勇
  • 3篇贾智彬
  • 2篇张宝民
  • 2篇袁选俊
  • 2篇郭建宇
  • 2篇郭小哲
  • 2篇薛良清
  • 2篇王淑花
  • 2篇薄启亮
  • 2篇赵文智
  • 2篇苏瑾
  • 1篇张国生
  • 1篇韩宝福
  • 1篇袁明生
  • 1篇张光亚

传媒

  • 5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中国能源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勘探家(石油...
  • 2篇石油科技论坛
  • 2篇中外能源
  • 1篇国际石油经济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油气世界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2009东北...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 1篇第五届油气成...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大数据的2050世界石油工程技术展望
文章介绍了世界石油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阐述了纳米技术、智能/功能材料技术、量子技术等基础科技发展趋势对石油工程技术发展的制约,最后就2050世界石油工程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张映红路保平
关键词:石油工程钻井技术完井技术
关于我国引进天然气资源问题的思考
2008年
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世界天然气年消费量将增加到4.28×10^12m3,年均增长率为2.2%,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是增长最快的一种,其消费量将超过煤炭。其中,工业化国家、东欧/独联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天然气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2.1%和2.9%,而我国为6.9%,印度为4.8%,增长势头极其强劲。近年来,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达国家纷纷由天然气出口国变为进口国。
郭建宇张映红王淑花
关键词:天然气消费量
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岩相与储集层模型被引量:39
2000年
由于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在完全还原条件下成岩 ,其特殊的储集层发育机理正在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研究认为 ,岩浆冷凝、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水岩反应决定了该复合岩体的基本岩相结构以及储集单元的规模与分布。在这 3种成岩机制作用下 ,岩体中心相、边缘相、角岩相和板岩相 4个亚相带分别具有不同优势的孔缝组合 ,其中 ,石榴石角岩带的粒间孔缝、岩体边缘相的溶蚀孔缝和板岩相的构造裂缝为有利的储集空间类型。活跃的变质热液在该特殊岩相带储集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其早期沿热液通道向岩体内部呈透入式溶蚀 ,在还原条件下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缝 ;后期热液碳酸盐充填裂缝 ,导致各亚相带的储集单元之间相互分隔 ,储集层发育间断 ,因此 ,该复合岩体仅在封闭的成岩体系解体以后才能参与围岩的埋藏成岩演化 ,其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来自早期储集单元在构造或挠曲变形作用下的裂缝连通。
张映红朱筱敏吴小洲袁选俊
关键词:侵入岩储集层模型岩相
修正Hubbert模型及世界石油产量临界点预测被引量:7
2009年
世界原油生产过程中长期有组织地限产已使产量曲线明显偏离了理想Hubbert曲线,具有"分段截头移位"特征。根据修正Hubbert模型,限产期内可以存在多个产量峰值,但对世界石油经济的影响仅是产量转向永久性递减的临界点。在全球石油终极可采储量3955×108t的前提下,全球石油产量的临界点可能出现在2026—2032年,届时全球石油产量约为(46.86~65.82)×108t/a,储量采出程度约为67.7%;若全球石油储量采用2910×108t的保守估计,世界石油产量将可能在2013年前后出现全面递减。世界石油工业这一重大转折将对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张映红路保平尹秀琳
关键词:世界石油产量
世界能源趋势预测及能源技术革命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15年
为了做好中国2050年能源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对世界能源趋势预测的结果,分析了世界能源体系演替规律,结果表明:①2035、205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达到186.24×10。吨油当量和209.52×10。吨油当量;②天然气可能在2038年前后取代石油成为世界主导性能源;③2050年石油、天然气、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分别为25.16%、27.53%和240,核能可能升至8.51%;④油气作为世界主导性能源的战略地位还将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历史上主导性能源更替时期与世界新能源技术革命、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基本同期。据此推断,世界新能源技术革命可能出现在2038年前后的核能领域,其将决定下一个世纪的世界能源制高点,并带动新一轮世界科技和工业革命;新世界科技革命将带来传统主导性能源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故分析认为2035--2050年将是中国油气工业从“跟随”到“引领”的重大历史机遇期。据此提出中国能源战略发展建议:①在核能技术领域,做好未来多期技术换代的产业布局及产能接替的优化设计;②在油气技术领域,稳油兴气、陆海并举;③在煤炭技术领域,控量提质,坚持走高效洁煤绿色发展之路;④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资源结构特征,走差异化务实发展之路。
张映红路保平
关键词:世界能源石油天然气核能煤炭可再生能源
应用油气运聚单元改善圈闭预测及评价质量被引量:14
2001年
含油气系统思路为认识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和远景目标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但是研究存在尺度效应。大多数情况下 ,含油气系统研究评价成藏组合 ,油气运聚单元研究评价圈闭。运聚单元具有相对明确的边界和边界流量定义 ,是实现运聚过程动态模拟的最小成因单元。在运聚单元中进行圈闭研究时 ,边界的选择必须以目标圈闭的形成和发育期为依据。同时 ,为了体现地层和断块等多种圈闭类型的流场特征 ,运聚单元的纵向尺度要细划到层序体系域。与传统方法比较 ,基于运聚单元的圈闭分析更加强调输导网络的有效性 ,以及关键时刻的圈闭条件。只要能够建立关键时刻与圈闭尺度匹配的运聚体系框架 ,及相对确定的油气源分析 。
张映红赵文智李伟门相勇
关键词:含油气系统
跨国油公司油气资产类型划分及投资机会预测被引量:1
2007年
跨国油公司具有相关多元化特征,其每一个海外资产区构成一个自主经营的利润中心。根据资产利润占公司年度总利润的百分比,以及该资产的产量增长率,建立资产结构矩阵。应用该矩阵可以将油气资产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因不同类型资产对公司的资金需求、利润贡献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要通过资产类型科学配置,在不同资产区之间形成强势现金流差动,以保持公司持续盈利。另一方面,基于资产矩阵的单项资产成长轨迹研究揭示,油气资产一般具有四种成长轨迹类型,不同类型轨迹具有不同的投资机会点,因而可应用于投资机会预测和公司资产经营动态监测和管理。
薄启亮张映红郭小哲
关键词:跨国公司资产类型
中国石油未来油气勘探重点领域分析被引量:19
2002年
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认识与勘探成果分析,未来几年中国石油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如下五大重点领域:大面积低渗透岩性油气藏、成熟区复杂隐蔽油气藏、前陆盆地复杂构造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渤海湾滩海第三系油气藏。
薛良清董大忠李小地杨涛张光亚袁选俊张映红张宝民贾进华
关键词:油气勘探
三塘湖盆地火成岩元素地球化学与测年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新疆三塘湖盆地油气区发育有大面积、多套火成岩建造,大部分岩性为火山喷发岩,局部为浅成侵入岩。对所采集的20块岩心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三塘湖盆地火成岩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吐哈盆地二叠系火成岩十分相似。三塘湖盆地火成岩中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铕(Eu)元素异常不明显。K-Ar法综合研究表明,盆地内所分析的岩浆岩发育时期为距今270.0×106~290.8×106a,相当于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王大锐袁明生张映红韩保福
关键词:火成岩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年
渤海湾油气区火成岩外变质带储集层中碳酸盐胶结物成因研究及意义被引量:63
2001年
渤海湾盆地是典型的裂谷型盆地,广泛发育火成岩,迄今已发现27个具商业价值的火成岩油藏,其中12个为侵入岩及外变质带型油藏。这类油藏充填于岩石裂缝中的碳酸盐胶结物的δ~13C值为-6.8‰r~3.3‰、δ~18O值为-17.1‰~-12.5‰,表明碳酸盐胶结物是在热事件过程中,烃类物质因高温变质而分解并进入裂缝中沉淀而成。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热事件很可能会对烃类的形成产生促进作用。对于了解渤海湾地区侵入岩及外变质带型油藏特殊的充注史、发育史,以及建立这类储集层的储集空间模型,胶结物成因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地质信息。图2表1参8(王大锐摘)
王大锐张映红
关键词:火成岩油藏碳酸盐胶结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