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
- 作品数:19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D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探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3D腹腔镜对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06-2017-06期间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7例患者临床资料,术中采用3D设备患者24例(3D组,24例),采用2D高清设备患者23例(2D组,23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资料情况。结果:3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77.1±5.5)少于2D组(101.7±8.7,P<0.05)。3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尿潴留及切口感染)发生率(12.5%)低于2D组(39.1%,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排气时间、尿管拔除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5.7±3.6)个月,随访期间3D组与2D组复发率分别为16.7%和21.7%,病死率分别为8.3%和8.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腹腔镜直肠根治术的肿瘤治疗效果与2D腹腔镜相当,其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直肠癌手术的完成,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 肖旷郑勇斌童仕伦宋丹杨超
- 关键词:直肠癌临床疗效
- N-乙酰转移酶10参与结直肠癌铁死亡抵抗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N-乙酰转移酶10(NAT10)对Erastin诱导结直肠癌(CRC)细胞铁死亡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公共数据库明确NAT10在CRC中的表达及其与Erastin利用度的关系;应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探索Erastin对NAT10 mRNA表达的影响;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NAT10抑制剂Remodelin联合Erastin对CRC细胞SW620活力的影响。构建NAT10稳转敲低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敲减效率成功后,进行RNA-Seq和ac4C-RNA-Seq的测序,分析与对照组比较,NAT10敲低组出现ac4C修饰水平降低和mRNA表达水平下降的基因,再和铁死亡抑制因子集取交集,最后筛选出NAT10调控铁死亡的潜在下游靶基因。RT-qPCR或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和NAT10敲低组或Remodelin处理细胞中的转录调节因子核蛋白1(NUPR1)表达水平,验证NAT10对NUPR1的调控作用。两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结果NAT10表达越高,Erastin的药物利用度越低(R=-0.16,P<0.05),SW620细胞Erastin作用组响应性升高(1.440±0.035比1.000±0.096,t=-7.423,P<0.05),Remodelin+Erastin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Erastin组(0.293±0.017比0.906±0.048,t=60.680,P<0.05)。通过铁死亡抑制剂Fer-1干预实验,Fer-1+Erastin+Remodelin细胞组比Erastin+Remodelin组比较,细胞活力出现下降(0.489±0.011比0.412±0.036,t=3.599,P<0.05)。成功构建NAT10稳转敲减细胞系(1.105±0.065比0.309±0.104,t=11.220,P<0.05),测序结果联合铁死亡数据库抑制基因集筛选出NUPR1是NAT10调控铁死亡的下游潜在靶基因。公共数据库证实NAT10与NUPR1呈明显正相关(R=0.40,P<0.05)。RT-qPCR证实NUPR1的mRNA表达在NAT10敲低组中低于对照组(0.087±0.007比0.198±0.005,t=20.758,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用Remodelin抑制NAT10表达后,NUPR1在SW480和SW620实验组中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SW480:0.611±0.175比1.245±0.350,t=6.267,P<0.05;SW620:0.745±0.230比1.201±0.343,t=6.826,P<0.05)。结论结肠癌SW620细胞系中NAT10在Erastin作用下响�
- 王晨红宋丹郑勇斌
- 关键词:结直肠癌乙酰化修饰
- 免疫毒素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免疫毒素是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药物,是应用化学或基因工程方法,将特异性抗体或抗体Fv片段和细菌或植物毒素连接融合而成的免疫交联物,其抗体或抗体Fv片段可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表面抗原,从而进一步介导毒素进入细胞内(内化)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而起到杀伤靶细胞的作用。与传统抗肿瘤药物相比,免疫毒素具有特异性、高效性等优点,目前尚未发现其耐药性,在肿瘤治疗方面有较好应用前景。免疫毒素作为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已在白血病临床治疗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对免疫毒素的发展、作用机制及其在抗结直肠癌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黄晓东郑勇斌宋丹肖旷杨超杨玉杰
-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毒素免疫治疗实体瘤
- 胃肠道术后显性肠瘘与隐性肠瘘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胃肠道手术后显性肠瘘与隐性肠瘘的相关临床特征,探讨隐性肠瘘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肠瘘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腹腔引流物的性状分为显性肠瘘组(n=50)、隐性肠瘘组(n=30),对比性分析其性别、年龄、原发病的手术部位、病人的合并疾病、病人的肠瘘相关临床症状、肠瘘后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治疗方式、病情转归、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探讨、分析隐性肠瘘独特的临床特征,及其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结果 隐性肠瘘组与显性肠瘘组在性别、年龄和原发病的手术部位、合并疾病以及肠瘘相关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淀粉酶、血胆红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心静脉压、尿比重、红细胞压积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性肠瘘与隐性肠瘘两组病人影像学检查及引流物中淀粉酶[(3 988.0±1 912.0) U/L与(105.2±49.3) U/L]、胆红素[(220.4±122.0)μmol/L与(69.1±40.3)μmol/L]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肠瘘组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3例出现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2例出现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其余病人均痊愈;隐性肠瘘组病人初期均保守治疗,其中4例在治疗过程中转化为显性肠瘘,二期行手术治疗,2例后期分别出现DIC、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其余病人均痊愈.隐性肠瘘病人的住院时间[(13±8)d]明显短于显性肠瘘病人[(27±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性肠瘘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分型与显性肠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可转化为显性肠瘘,具有独特的临床特性与转归,在临床上需特别重视.
- 秦凯迪童仕伦郑勇斌李盛波孙伟肖高春郝志楠宋丹肖旷
-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
- LOXP-DsRed-LOXP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 2017年
- 目的构建荷载LOXP-Ds Red-LOXP系统的细胞,并探索该系统在体内外检测Cre酶活性中的应用。方法构建稳转株MCA38^(LOXP-Ds Red-LOXP)并体外验证检测Cre酶效能。将Balb/c裸鼠随机分为两组(n=10),分别在结直肠黏膜下移植MCA38^(Cre-Luciferase)与MCA38^(Luciferase)细胞株,两周后取灌肠液作用于MCA38^(LOXP-Ds Red-LOXP),验证该系统体内检测Cre酶效能。APC^(LOXP/LOXP)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20),分别使用可表达Cre酶及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慢病毒颗粒(CL组)与仅表达Luciferase的慢病毒颗粒(L组)行小鼠结直肠黏膜下注射,感染后第3天及第3周末取灌肠液检测Cre酶活性及表达情况,同时行小鼠活体成像检测Luciferase表达情况,验证该系统在判断Cre酶活性与预测基因修饰成功率中的应用。结果 Cre重组酶作用于MCA38^(LOXP-Ds Red-LOXP48) h后,红色荧光明显减弱。裸鼠灌肠液作用于MCA38^(LOXP-Ds Red-LOXP)细胞株48 h后,MCA38^(Cre-Luciferase)组红色荧光明显减弱。CL组模型鼠病毒注射后第3天检出16只小鼠荧光素酶及灌肠液Cre酶阳性,第3周末8只小鼠荧光素酶及灌肠液Cre酶阳性。L组模型鼠病毒注射后第3天检出17只小鼠荧光素酶阳性而灌肠液Cre酶均阴性,第3周末检出8只小鼠荧光素酶阳性,灌肠液Cre酶均阴性。结论成功构建Cre酶检出系统MCA38^(LOXP-Ds Red-LOXP),实现了体内、外无创性检测Cre酶活性及表达情况,并以此评价APC^(LOXP/LOXP)小鼠结直肠黏膜基底干细胞病毒感染效率及基因修饰情况。
- 宋丹郑勇斌童仕伦肖旷杨超孙伟秦凯迪
- 关键词:结直肠癌
- 金属支架和腹腔镜在结直肠癌伴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研究联合金属支架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结直肠癌伴梗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48例高龄结直肠癌伴梗阻病人分为两组,①观察组:24例结直肠癌伴梗阻病人,植入金属支架缓解梗阻作为过渡治疗,完善相关术前准备,之后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②对照组:24例结直肠癌伴梗阻的同期病人直接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结果 ①采取过渡性植入金属支架后进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人24例,其中21例施行根治性切除,2例因转移至肝脏和肺未能切除,另1例因房颤未行金属支架置入术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术后随访24例,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21个月.其中施行根治性切21例均无复发和转移,3例未能切除者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对照组:24例采取直接腹腔镜手术治疗,24例行根治性手术,2例因术后肠瘘、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术后发生胃转移死亡.随访:24例,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个月,对比两组病人,发现病人在支架置入后行腹腔镜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生存时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比直接采取腹腔镜手术切除的病人,联合金属支架植入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两组病人在生存时间上无明显差异.
- 孙伟童仕伦郑勇斌秦凯迪肖旷宋丹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肠梗阻高龄腹腔镜金属支架
- 鸟苷酸结合蛋白5在结直肠癌中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5(GBP5)在结直肠癌(CR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2月至2021年3月手术切除的15对CRC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RC组织中GBP5表达水平。使用慢病毒转染获得敲低和过表达GBP5的细胞,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验证GBP5在CRC细胞中的作用。采取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GBP5抑制CRC细胞恶性进展的潜在机制。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GBP5在部分CR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配对正常组织(1#:0.09±0.01比1.00±0.40,t=3.992;2#:0.29±0.20比1.00±0.23,t=3.882;3#:0.12±0.02)比(1.00±0.44,t=3.493;15#:0.11±0.04比1.00±0.18,t=8.265,均P<0.05);GBP5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更高(Log rank P<0.05)。LV-shGBP5组EdU阳性和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49.9±7.5)%比(82.8±9.6)%,t=4.673,P<0.05;(38.9±2.7)%比(49.1±1.8)%,t=5.441,P<0.05];LV-shGBP5组形成的细胞集落数、侵袭和迁移细胞数高于对照组[(437.33±24.58)个比(737.00±124.94)个,t=4.076,P<0.05;(103.00±7.94)个比(172.00±6.92)个,t=11.34,P<0.05;(329.33±103.25)个比(898.33±133.38)个,t=5.843,P<0.05];LV-shGBP5组凋亡率低于对照组[(4.98±0.07)%比(2.11±0.11)%,t=39.23,P<0.05]。LV-GBP5组EdU阳性和S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67.4±9.8)%比(27.6±12.3)%,t=4.377,P<0.05;(54.9±1.7)%比(49.3±2.7)%,t=3.100,P<0.05];LV-GBP5组形成的细胞集落数和侵袭和迁移细胞数低于对照组[(1299.67±173.28)个比(991.00±6.56)个,t=3.083,P<0.05;(113.67±19.86)个比(57.33±16.62)个,t=3.768,P<0.05;(279.66±15.57)个比(132.67±63.31)个,t=3.905,P<0.05];LV-GBP5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3.70±0.15)%比(4.65±0.25)%,t=5.689,P<0.05]。结论GBP5在CRC中表达降低,过表达GBP5可抑制CR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
- 马明真王晨红陶功财刘丽翠李响赵青川郑勇斌宋丹
- 关键词:结直肠癌增殖凋亡
- 结直肠癌局部免疫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构建结直肠癌的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结直肠癌的预防与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而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癌组织局部免疫状态的动物模型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局部免疫基因工程模型的研究发展迅速,并在突变结肠干细胞成瘤以及解决因原发肿瘤生长而导致的肠梗阻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此,一种未来理想局部免疫基因工程模型已展露雏形。
- 秦凯迪童仕伦郑勇斌孙伟肖旷宋丹
- 关键词:结直肠癌
- 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在皮下急性蜂窝织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皮下急性蜂窝织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皮下急性蜂窝织炎病人30例,皮下感染创面行切开引流后应用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22例病人皮下感染创面应用一次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行二期缝合,8例病人皮下感染创面应用两次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行二期缝合,平均应用负压治疗的时间为(7.3±1.0)天,30例病人皮下感染创面愈合良好,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皮下急性蜂窝织炎,可快速减轻病人局部和全身症状,明显减少换药次数,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皮下感染创面复发的几率明显降低。
- 宋丹何小俊余墨声
- 关键词:可调节负压引流急性蜂窝织炎
- 神经层面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对盆腔自主神经保护的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是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尽管直肠癌病人手术后的生存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手术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主要包括术后排粪、排尿以及性功能障碍,其主要原因为术中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神经层面作为盆腔自主神经保护关系密切的重要解剖结构近年来逐步受到重视。该文拟从胚胎发育解剖理念来重点介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如何正确辨识神经层面,实现盆腔自主神经保护,从而阐述神经层面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对盆腔自主神经保护的意义及研究前景。
- 李凯郑勇斌童仕伦宋丹杨超
- 关键词:直肠肿瘤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盆腔自主神经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