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雪妍

作品数:16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龙岩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声乐
  • 5篇演唱
  • 5篇民族声乐
  • 3篇当红
  • 3篇艺术特征
  • 3篇声乐演唱
  • 3篇表演
  • 2篇演艺
  • 2篇艺术
  • 2篇腔圆
  • 2篇字正
  • 2篇民族声乐演唱
  • 2篇乐学
  • 2篇教学
  • 2篇歌剧
  • 2篇表演艺术
  • 2篇并茂
  • 1篇行当
  • 1篇修养
  • 1篇学艺

机构

  • 14篇龙岩学院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16篇刘雪妍
  • 1篇杨杰

传媒

  • 2篇云南艺术学院...
  • 2篇音乐天地
  • 2篇保山学院学报
  • 1篇中国民族博览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现代艺术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艺术教育
  • 1篇艺术评论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音乐传播
  • 1篇山东农业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薪火相传 豫韵流长——论豫剧张派表演艺术在台湾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2023年
1953年,豫剧祥符调名家张岫云辗转到达台湾地区,从此张派豫剧在台湾地区生根发芽,不断发展。如今的张派培养了一批以王海玲女士为代表的优秀传承人,不断丰富创作手段,提高技艺表演,并融入新观念,创作了一部部跨文化的新作品,并不断走向国际舞台,随着两岸的进一步交流,我们対张派豫剧表演艺术也有了更新的认识。本文深入追溯张派与中原文化之渊源,从理论层面促进了豫剧的文化建设,对传承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张派像剧表演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入研究其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对豫剧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历史与现实意义。
刘雪妍
关键词:豫剧
浅析“腔圆字正 情声并茂”的演唱新理念
2015年
多年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都是我们评判声乐与舞台艺术的最高标准,而"腔圆字正,情声并茂"演唱理念的提出无疑引起了声乐界的关注与思考,本文从两种声乐理念的分析入手,对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这一新理念客观的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希望民族声乐者对这八字方针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声乐学习及教学中更好的认识该理念,并运用于实践中实行更好的艺术效果。
刘雪妍
关键词:民族声乐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繁荣被引量:1
2017年
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必须扎根于社会日常生活生产的现实沃土,孕育于人与文化之间的"人化"与"化人"的不断往复运动的双向建构的过程之中。因此,强化文化建设的策略与实施途径研究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雪妍杨杰
关键词:文化
关于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问题被引量:1
2005年
歌唱的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每一个声乐学习者都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的表达歌曲,创造出完美的音乐形象.声乐表演艺术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歌唱者在演唱时必须对作品作出创造性的加工,包括声音技巧的运用,对作品理解的深度等.演唱者的文学素质与音乐修养尤为重要,它们是演唱好一首作品的重要因素.
刘雪妍
关键词:声乐演唱音乐修养声乐曲声乐表演艺术卡鲁索声乐技巧
关于“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评述与展望
我国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在近40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以“建立科学完整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和中国民族声乐学派”为指导思想,探索出了深受广大中国听众所欢迎的民族声乐唱法,并以此唱法培养出了众多家喻户晓的民族歌唱人才...
刘雪妍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声乐学派
文献传递
关于原生态唱法与学院派民族声乐唱法的再思考被引量:2
2015年
"学院派民族唱法"在吸收我们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借鉴了美声唱法中的精华,是具有中华民族风格韵味,又具有时代特征的演唱方法。"原生态唱法"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达的是我们本民族最真挚的情感。两者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原生态唱法"是民族唱法的根源,学院派唱法是顺应时代的产物,两者在民族声乐艺术园地中相互借鉴和交流,共同发展,并不存在什么非此即彼的矛盾。本文客观分析了两种唱法的异同及两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望于声乐学习者对各种唱法的实质有所禅意的了解。
刘雪妍
关键词:原生态唱法
关于闽西汉剧传承与保护的调查和思考被引量:3
2017年
闽西汉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闽西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闽西人民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内涵。通过对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闽西汉剧各代表行当的传承人,以及对受众群体的观察和调查可知,近年来闽西汉剧得到了政府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保护传承的工作中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复排了部分传统剧目,也创编了新剧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闽西汉剧在发展的进程中也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和许多剧种一样面临着行当人才不全、在中青年观众中影响不深等现实问题。作为地方传统戏曲,要发展传承首先要有足够多的高品质专业人才,而传承人的存在是闽西汉剧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年轻演员的培养则是保护传承工作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条件,对低龄受众群体的培养则将是闽西汉剧未来繁荣的希望。
刘雪妍
关键词:发展脉络传承人
千生万旦 难求一净——谈闽西汉剧特有行当“红净”的艺术特征
2018年
闽西汉剧目前的行当分为'四门':生、旦、丑、净;'六行':生、旦、丑、公、婆、净;'九当':小生,老生(公)、青衣、乌衣、花旦、丑、老旦(婆)、红净、黑净(乌净,黑头花脸)。其中,'红净'行当以其独特的唱腔、舞台表演、脸谱妆容而独树一帜,令人赞叹,多少年来在闽西大地一直流传着'千生万旦,难求一净'的谚语。闽西汉剧是闽西地区特有的戏曲剧种,被誉为'南国牡丹'。历经300年的发展传承,经过几代前辈艺人的努力,角色行当不断丰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闽西汉剧目前的行当分为'四门':生、
刘雪妍
关键词:艺术特征
千生万旦 难求一净——谈闽西汉剧特有行当“红净”的艺术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闽西汉剧是闽西地区特有的戏曲剧种,被誉为“南国牡丹”,历经300年的发展传承,经过几代前辈艺人的努力,角色行当不断丰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闽西汉剧目前的行当分为“四门”:生、旦、丑、净,“六行”:生、旦、丑、公、婆、净;“九当”:小生、老生(公)、青衣、乌衣、花旦、丑、老旦(婆)、红净、黑净(乌净,
刘雪妍
关键词:艺术特征行当汉剧戏曲剧种小生
论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艺术成就被引量:1
2015年
《再别康桥》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上演的原创小剧场歌剧。该剧于2001年12月1日在北京人艺小剧场上演,连续演出25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时至今日,剧中的经典唱段仍在各大艺术院校广为传唱。该剧创作的成功也引起了业界对歌剧发展的新思考,成为中国歌剧史上又一新的转折点。本文从该剧的成功因素入手,对其创作风格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该剧的成功,在我国歌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及为中国歌剧发展提供的新思路。
刘雪妍
关键词:《再别康桥》小剧场歌剧艺术成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