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琼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内固定
  • 1篇单开门
  • 1篇多节段
  • 1篇掌骨
  • 1篇掌骨颈骨折
  • 1篇入路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缺损
  • 1篇前后联合入路
  • 1篇清理术
  • 1篇缺损
  • 1篇重症型
  • 1篇髋臼
  • 1篇髋臼骨
  • 1篇髋臼骨折
  • 1篇微骨折
  • 1篇微骨折术

机构

  • 4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4篇张琼
  • 3篇廖有乔
  • 3篇曹建伟
  • 2篇何明武
  • 1篇陈洁
  • 1篇熊敏
  • 1篇李军
  • 1篇唐冰
  • 1篇姚忠军
  • 1篇毛丹
  • 1篇胡军
  • 1篇刘有余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患者行C3 ~ C7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65.7±2.3)岁.21例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5例为后纵韧带长节段骨化,2例为颈椎管发育性狭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其改善率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为(150 ±20) min,出血量为(200±40) ml,术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 ~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2±0.8)分,术后JOA评分为(14.9±1.3)分,改善率为(77±6)%;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复查颈椎X线提示门轴均达骨性融合,稳定性良好,未见关门及神经损伤加重.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可减少术后轴性疼痛,防止再关门,临床疗效满意.
熊敏毛丹张琼陈洁唐冰李军
关键词:颈椎病微型钢板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68例,根据术式分为两组,3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为对照组,3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微骨折术治疗为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Tegner运动能力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egner运动能力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Tegner运动能力评分(4.3±1.2)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84.3±15.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0.8)分、(61.5±14.8)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病症消失情况(97.1%),肿胀病症消失情况(100.0%)均明显好于对照组(76.5%),(82.4%),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提高治愈率,安全性高。
曹建伟何明武张琼姚忠军廖有乔胡军刘有余
关键词:关节镜关节清理术微骨折术膝关节软骨缺损
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报道我院48例采用漂浮体位前后入路内固定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治疗情况。方法:4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接受漂浮体位下前路髂腹股沟联合后路KL入路塑形肽板手术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和固定顺序:前柱-后柱,外周髂骨翼-中心髋臼壁,大骨块-小骨块。结果:解剖复位35例(72.92%),满意复位13例(27.08%),无不满意复位(0%)。髋关节功能D'Aubigne评定优良率89.58%。并发症发生率8.33%。结论:对复杂髋臼骨折最好采用漂浮体位下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尽可能全面暴露术野,提高复位固定的效果,减少并发症。
曹建伟何明武张琼廖有乔
关键词:联合入路内固定复杂髋臼骨折
“L”型克氏针治疗掌骨颈骨折54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L"型克氏针在掌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L"型克氏针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患者54例,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5.6±12.3)岁。对比术前、术后、愈合后掌骨颈干角及主动活动范围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9±3.4)min,术后均获解剖复位,且术后3个月均骨性愈合。克氏针取出时间12-20周,术后及愈合后掌骨颈干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1),而术后与愈合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骨性愈合后,掌骨颈干角及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L"型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掌骨颈骨折能够有效改善骨折畸形,对于改善术后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曹建伟张琼廖有乔
关键词:掌骨颈骨折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