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杨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氧化偶联
  • 2篇氧化偶联反应
  • 2篇氧化镧
  • 2篇偶联
  • 2篇偶联反应
  • 2篇烷氧化偶联
  • 2篇密度泛函
  • 2篇密度泛函方法
  • 2篇甲烷
  • 2篇甲烷氧化
  • 2篇甲烷氧化偶联
  • 2篇甲烷氧化偶联...
  • 2篇泛函
  • 1篇低碳
  • 1篇低碳能源
  • 1篇氧物种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排放量
  • 1篇碳排放强度
  • 1篇天然气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4篇雷杨
  • 3篇孙予罕
  • 2篇李圣刚
  • 2篇赵永慧
  • 1篇王杨君
  • 1篇魏伟
  • 1篇汪鸣泉
  • 1篇汪丹峰
  • 1篇陈倩倩
  • 1篇沈群
  • 1篇王茂华
  • 1篇唐志永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煤炭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种情景下煤化工产业碳排放量及强度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研究煤化工产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参考国内外研究中普遍采用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选用实测排放因子,计算分析了2005—2015年煤化工行业的CO_2排放量。运用情景分析法,以产品为视角,设置3种发展情景,预测了2020年煤化工行业的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结果表明:2005—2015年,煤化工CO_2排放量年均增长8.12%;情景一、二、三下,CO_2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依次增加;到2020年,情景一的减排潜力为正,情景二、三的潜力均为负。说明单纯调整产品结构对提高煤化工行业的减排潜力非常有限。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减排措施如提高能源效率、加大清洁技术比例、配套去碳化技术等来提高行业减排潜力。
张凌云沈群汪鸣泉雷杨苏昕王杨君王茂华魏伟孙予罕
关键词:煤化工CO2排放情景分析碳排放强度
氧化镧催化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作用机制
基于La2O3的催化剂在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中表现出了比较优异的催化性能,但对于该催化剂的作用机制仍存在众多疑问.OCM反应一般被认为是通过Lunsford机制发生的,然而近年来的一些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对该作用机制...
楚长青赵永慧雷杨李圣刚孙予罕
关键词: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氧化镧密度泛函方法
氧化镧表面氧物种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是甲烷直接转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Neurock 研究小组采用周期性表面模型和密度泛函计算方法(DFT)研究了La2O3(001)表面O2-,O-及O22-等活性氧物种对甲烷的活化,指出过氧基团...
楚长青赵永慧雷杨李圣刚孙予罕
关键词: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氧化镧氧物种密度泛函方法
天然气耦合煤炭的低碳能源系统:中国向低碳能源过渡时期的解决方案?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我国向低碳能源过渡时期所面临的以高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与绿色、低碳发展迫切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本文根据绿色碳科学的概念,提出了"天然气耦合煤炭的低碳能源系统"的设想,即根据我国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等天然气资源和煤炭资源地理分布的一致性,就地利用低碳高氢的天然气与高碳低氢的煤炭耦合制合成气,取消水煤气变换装置,提高系统的碳效和能效,使得碳氧化生成CO2反应发生于能源使用过程而非能源工业自身,最终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使其成为近期我国向低碳能源过渡时期最有可能实现的低碳能源战略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集成煤-天然气制油系统(CGTL)、集成煤-天然气制甲醇-MTG制汽油系统(CGTG)和集成微藻生物质-煤-天然气制油系统(BCGTL),并对其进行相应技术评价.
陈倩倩汪丹峰雷杨唐志永
关键词:能源天然气低碳减排CO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