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一博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盆地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盆地西部
  • 2篇西宁盆地
  • 2篇化学风化
  • 2篇风化
  • 2篇柴达木盆地
  • 2篇柴达木盆地西...
  • 1篇地层
  • 1篇地壳
  • 1篇东亚季风
  • 1篇有机碳
  • 1篇蒸发盐
  • 1篇上地壳
  • 1篇石膏
  • 1篇碳循环
  • 1篇特提斯
  • 1篇特提斯海
  • 1篇同位素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纽约城市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6篇杨一博
  • 5篇方小敏
  • 4篇叶程程
  • 4篇杨一博
  • 1篇张涛
  • 1篇白艳
  • 1篇张伟林
  • 1篇张冉
  • 1篇昝金波
  • 1篇万世明
  • 1篇李皎

传媒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宁盆地总有机碳同位素记录的~39 Ma亚洲内陆急剧干旱事件
2019年
始新世亚洲内陆干旱环境演化(简称干旱化)的研究比较匮乏,驱动机制存在争议。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盆地含有连续的始新世地层沉积序列,是研究上述科学问题的理想材料。通过西宁盆地中央西宁东和水湾平行剖面(古地磁年代均为~ 43 Ma - ~ 35 Ma)详细的总有机碳同位素记录,对始新世的干旱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两个平行剖面总有机碳同位素平均值均在~39 Ma发生了急剧的~2.5‰变正(分别从-27.5‰和-28.4‰变正为-25.0‰和-26.0‰),结合盆地内耐旱植物麻黄属和白刺属孢粉的百分含量急剧升高,共同指示该时期的西宁盆地发生了急剧干旱化。副特提斯海退却导致的水汽输送的减少可能是驱动西宁盆地始新世干旱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全球长期变冷可能起到了背景叠加作用。
方亚会方小敏昝金波张涛张涛杨一博杨一博
关键词:西宁盆地MA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流域风化被引量:5
2018年
长期以来关于构造隆升、气候变化和大陆化学风化的相互关系存在诸多争议。在气候和构造相互作用典型区域建立高精度大陆化学风化序列是解决上述科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长期封闭的柴达木盆地,其独特的位置和连续的沉积使其成为研究构造隆升、气候变化和大陆化学风化的理想场所。本文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千米深钻SG—1钻孔高质量的连续细粒湖相岩芯为研究对象,使用盐类矿物的硫酸根和钾离子含量、碳酸盐锰含量和硅酸盐化学蚀变指数(CIA)和Nd同位素分析,重建该区第四纪以来湖泊流域气候变化过程和硅酸盐化学风化及可能的物源变化。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第四纪以来流域物源相对稳定,流域整体呈现出气候干旱化、流域硅酸盐风化强度减弱、湖水盐度增加和湖面降低的长期一致性演化过程;上述演化进程在2.2Ma到2.0Ma期间短暂加强,在约1.2Ma和约0.6~0.5Ma出现逐步加强趋势。过去60万年,柴达木盆地西部在冰期存在的相对高湖面时期与黄土高原粒度指标反映的冬季风减弱阶段可以很好对比。北大西洋海表温度反映的高纬过程是长时间尺度(〉10 5年)驱动柴达木盆地西部气候变化和流域硅酸盐风化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西伯利亚高压系统和西风系统的“跷跷板关系”可能是冰期一间冰期或者更短尺度影响柴达木盆地西部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杨一博杨一博方小敏杨戎生
关键词:湖泊沉积化学风化蒸发盐碳酸盐
醋酸提取沉积物非碳酸盐来源Mg的实验探究——以西宁盆地中中新世-上新世沉积地层为例
2018年
古环境研究中沉积物碳酸盐成分的提取常使用不同浓度的稀醋酸进行。已有的研究表明沉积物的非碳酸盐组分也会对稀醋酸提取组分产生一定影响。查明非碳酸盐组分对稀醋酸溶解Mg的贡献十分重要,可为碳酸盐化学组成定量研究提供必要的约束,也是进一步开展沉积物碳酸盐Mg同位素研究的基础。然而目前对稀醋酸提取非碳酸盐来源Mg的研究尚十分缺乏。本研究选取了5个来自西宁盆地莫家庄剖面中中新世一上新世沉积地层碳酸盐含量各异的沉积物样品开展醋酸溶解非碳酸盐来源Mg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全岩样品的稀醋酸提取组分含有非碳酸盐来源的Ca和Mg,特别是在低碳酸盐含量(〈1%)样品中,非碳酸盐组分的影响十分显著。进一步的多相态连续提取实验表明,交换态和硅酸盐是醋酸提取组分非碳酸盐Mg的主要来源。较高Mg/Ca比值的硅酸盐和交换态端元与低Mg/Ca比值的方解石端元混合,可以解释各样品醋酸提取组分的Mg/Ca比值与Ca、Mg含量成分特征。醋酸提取组分相对较高的Mg/Al比值及其变化表明硅酸盐Mg可能主要来自非晶格位置Mg的溶解(如粘土层间)。醋酸提取组分中的Mg/Al比值显著高于全岩沉积物本身的Mg/Al比值,所以不宜采用固定的全岩沉积物元素比值或者标准物质成分(如上部大陆地壳、标准页岩)来校正在醋酸提取组分中硅酸盐溶解对Mg的贡献。
阮笑白杨一博杨一博方小敏叶程程
关键词:沉积物碳酸盐交换态硅酸盐
柴达木盆地西部SG-1钻孔石膏形态变化及古环境意义
李皎李明慧方小敏王峥嵘张伟林杨一博
东亚季风增强加剧中国南部富Mg上地壳化学风化及其全球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渐新世-中新世之交的亚洲气候重组伴随着东亚季风北向推进到中国亚热带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大气CO_(2)消耗过程,但是目前对该过程知之甚少.本研究近似计算了这次气候重组通过加强中国亚热带地区硅酸盐化学风化和有机碳埋藏导致的大气CO_(2)消耗.依据侵蚀通量的重建结果,晚渐新世以来硅酸盐风化导致的长期大气CO_(2)消耗为0.06×10^(12)~0.87×10^(12)mol a^(-1),并且其中约50%的贡献来自于Mg硅酸盐风化.有机碳埋藏导致的大气CO_(2)消耗约为同时期硅酸盐风化的25%.本研究强调了中国东部富Mg上部大陆地壳风化对于晚渐新世全球大气CO_(2)含量下降和新近纪海水Mg含量增加的显著影响.如果这次气候转型主要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关,那么本研究揭示了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生长通过改变构造欠活跃的东亚地区水循环格局间接调控全球碳和镁循环.
杨一博杨一博方小敏方小敏万世明杨戎生万世明张冉杨松苗运法张冉叶程程
关键词:青藏高原晚渐新世碳循环
黄土高原晚中新世-上新世东亚夏季风演化的绿泥石风化记录
<正>黄土高原厚而连续的风成沉积物是用来研究东亚季风演化的理想材料。绿泥石是风成沉积物中一种常见的含Fe黏土矿物,在其风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Fe(Proust, 1986)。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取自黄土高原朝那剖面红黏土...
叶程程杨一博方小敏昝金波谭梦琪杨戎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