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雨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损
  • 2篇咬肌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组织缺损
  • 2篇骨折
  • 1篇牙列
  • 1篇牙列拥挤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组织
  • 1篇牙周组织缺损
  • 1篇牙龈
  • 1篇牙龈成形术
  • 1篇炎症
  • 1篇拥挤
  • 1篇支抗
  • 1篇中低位
  • 1篇腮腺
  • 1篇三叉神经
  • 1篇三叉神经痛

机构

  • 6篇陕西省安康市...
  • 3篇陕西省安康市...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9篇王金雨
  • 5篇王高丽
  • 5篇周小龙
  • 4篇邹晶
  • 3篇李凤霞
  • 3篇王俊
  • 2篇王俊
  • 2篇吕飞飞
  • 1篇李蓉
  • 1篇吕飞飞
  • 1篇李凤霞
  • 1篇王俊
  • 1篇邹晶
  • 1篇夏欣
  • 1篇夏欣
  • 1篇李巧梅
  • 1篇刘鹏飞
  • 1篇周小龙
  • 1篇李婷婷
  • 1篇谢蕊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矫治青少年重度牙列拥挤错畸形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应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对青少年重度拥挤的错畸形患者进行矫治,观察分析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在安康市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列重度拥挤的安氏Ⅰ类、Ⅱ类错畸形患者17例,在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后,应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在未增加任何辅助支抗的情况下,矫治疗程16~24个月。矫治结果显示,牙列拥挤解除,尖牙、磨牙关系中性,覆、覆盖正常,面型良好。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头影测量显示,上中切牙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内下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的内上角(L1-MP)、下唇突点到审美平面的距离(LL-E)显著减小,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U1-L1)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对矫治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重度牙列拥挤患者效果较好。
李凤霞王俊王金雨郝兰清邹晶周小龙和王刚王高丽谢蕊李婷婷张义玲
关键词:青少年
MEBO治疗额颞部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额颞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额颞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MEBO进行治疗,观察创面愈后瘢痕形成、面部外观及功能变化等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最短为12 d,最长为25 d;随访1个月~2年,除5例患者失访外,其余13例患者的面部外观及功能均恢复正常,愈后皮肤仅留有轻度色素沉着,皮肤弹性较好.结论 MEBO治疗额颞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操作方法简便,疗效显著,费用低廉,是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疗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王俊郝兰清王高丽吕飞飞王金雨邹晶李凤霞周小龙和王刚
关键词:额颞部软组织缺损湿润烧伤膏疗效
湿性医疗技术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2015年
目的:通过湿性医疗技术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介绍一种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新方法。方法:对85例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湿性医疗技术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愈后疤痕及面形、功能变化,分析其疗效。结果:85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最短12 d,最长72 d,74例患者面形及功能恢复正常,伤区皮肤弹性好,瘢痕较轻;11例失访,2例鼻尖、鼻小柱皮肤及鼻翼软骨缺损愈合时间最长,愈后左侧鼻孔边缘遗留V形缺损,湿性医疗技术可能对软骨无作用。结论:湿性医疗技术可以使面部软组织缺损达到较为理想的愈合,操作方法简单,能明显降低医疗费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治疗的患者。
王俊郝兰清王高丽吕飞飞夏欣王金雨邹晶和王刚周小龙李巧梅
关键词:面部软组织缺损湿性医疗技术
骨髓基质细胞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的的修复作用及相关机制
2021年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12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每只大鼠在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出制备牙周缺损区域,然后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组、BME组和BMSCs+BME组3组,每组15只。ePTFE组大鼠牙周缺损区域经覆盖e-PTFE膜;BME组大鼠先在牙周缺损区域覆盖BME胶原膜,然后在覆盖e-PTFE膜;BMSCs+BME组大鼠先在牙周缺损区域覆盖携带BMSCs的BME胶原膜,然后在覆盖e-PTFE膜。治疗4周后,安乐死大鼠测量各组大鼠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面积、新生牙周膜宽度、血清和牙周缺损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IL-6含量,牙周缺损组织M1/M2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e-PTFE组和BME组大鼠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面积、新生牙周膜宽度、血清和牙周缺损组织IL-1β、TNF-α以及IL-6含量,以及牙周缺损组织CD16、iNOS、CD206和Arg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BMSCs+BME组大鼠体重、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面积、新生牙周膜宽度以及牙周缺损区域组织CD206和Arg1 mRNA均显著高于e-PTFE组和BME组,而大鼠血清和牙周缺损区域组织IL-1β、TNF-α以及IL-6含量以及牙周缺损区域组织CD16和iNOS mRNA显著低于e-PTFE组和B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大鼠牙周组织缺损部位可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进而抑制牙周缺损组织炎症反应,促进牙周缺损组织修复。
王金雨马志军周小龙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牙周组织巨噬细胞缺损炎症
微创拔牙联合临时义齿诱导牙龈成形术在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微创拔牙联合临时义齿诱导牙龈成形术在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拔牙患者1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拔牙的不同形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实验组实施微创拔牙,且在术后安置临时义齿;对照组实施传统拔牙,不安置临时义齿。比较两组牙龈边缘和牙槽突形状变化状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牙龈边缘形状为扇贝状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牙槽突形态变化I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微创拔牙联合临时义齿诱导牙龈成形术能够很好维持牙龈边缘形状和牙槽突形态,并减少对牙周组织的损害影响,有利于义齿美观修复开展,值得推广使用。
刘鹏飞王金雨和王刚辛璐
关键词:微创拔牙
阿霉素颏神经鞘膜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三支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阿霉素颏神经鞘膜内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诊断明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三支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颏神经鞘膜内阿霉素注射组(A组)和下牙槽神经鞘膜内阿霉素注射组(B组)。对两组手术效果及治疗1年后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张口受限及满意度、随访1年后的复发情况明显优于B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三支痛患者行阿霉素颏神经鞘膜内注射,可以明显控制疼痛,手术难度低、安全、经济实用。
王俊李凤霞夏欣郝兰清邹晶吕飞飞王金雨
3D打印聚醚醚酮在先天性缺牙患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3D打印聚醚醚酮在先天性缺牙患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5月至2019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D打印聚醚醚酮修复治疗,记录与随访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修复,治疗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9%(P<0.05)。两组治疗3个月的牙龈指数都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感染、刺激痛、出血、修复体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8%(P<0.05)。治疗后3个月与4个月,观察组的美学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聚醚醚酮在先天性缺牙患者修复中的应用能够促进牙周清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与美学效果。
王诗维王金雨李蓉杨建军张松梓
关键词:3D打印聚醚醚酮先天性缺牙
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手术治疗髁状突中下段骨折临床应用研究
王俊王高丽郝兰清王金雨周小龙和王刚胡明邹晶李凤
髁状突骨折发生率占整个下颌骨骨折的25-30%,对颌、牙合功能影响较大,且髁突是下颌骨的发育中心,儿童髁突骨折还会影响整个面部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或关节强直等并发症。髁突骨折的治疗始终存有争议,主要原因在...
关键词: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
腮腺前缘咬肌入路固定髁突中低位骨折对面神经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腮腺前缘咬肌入路手术复位固定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对面神经的影响。方法对2009—2017年安康市中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6例(53侧)髁颈下及髁突基部骨折患者,采用腮腺前缘咬肌入路手术复位固定,分2种方法处理面神经,一种[16例(19侧)]是在咬肌表面解剖显露面神经后自面神经间横断咬肌手术;另一种[30例(34侧)]是不刻意寻找面神经,在腮腺前缘咬肌表面直接打开咬肌筋膜,显露咬肌后横断咬肌,直达升支骨面手术。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全麻清醒后及术后第1天、第7天检查,无一例发生面神经功能障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前缘咬肌入路手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无论显露面神经与否,均可降低面神经损伤风险,在面神经解剖方法上及防止面神经损伤方面有所改进和创新,使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快速简便。
王俊王高丽郝兰清王金雨周小龙和王刚胡明李凤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