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 作品数:15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手术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巨大体积尖锐湿疣12例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巨大体积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12例外生殖器、肛周部巨大体积尖锐湿疣患者,男7例,女5例,通过手术削除、双极电凝烧灼的方法将疣体去除,待创面愈合后,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7~10d治疗1次,共治疗2~4次。结果随访6个月,12例患者疣体完全消失,醋酸白试验均阴性,除术后局部出现轻度红肿、疼痛、烧灼感外,未发生感染、溃疡、明显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手术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用于治疗巨大体积尖锐湿疣。
- 吴敏智杨斌赵亮李晶晶廖非胡美君贾国泉
- 关键词:尖锐湿疣光化学疗法氨基酮戊酸外科手术
- 13例伴有眼部症状的梅毒病例分析
- 目的:分析伴有眼部症状的梅毒患者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市传染病医院伴有眼部症状的梅毒患者住院病例的临床表现、眼部检查结果、梅毒血清学和脑脊液抗体检测结果(RPR 和TPPA 方法)、脑...
- 吴敏智莫星帆徐雅婷李晶晶贾国泉
- 关键词:眼部症状
- TPPA定量试验在胎传梅毒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价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定量检测在胎传梅毒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确诊梅毒的155例孕产妇及其所生新生儿进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定量检测,以18个月婴儿随访TPPA试验结果阳性作为胎传梅毒最终诊断标准。结果:155例新生儿经18个月随访最终确诊胎传梅毒27例。155例新生儿与其生母TPPA滴度之比≥4者14例,其中13例为胎传梅毒,灵敏度为48.15%(95%CI:29.30%~67.00%);新生儿与其生母RPR滴度之比≥4者7例,其中6例为胎传梅毒,灵敏度为22.22%(95%CI:6.54%~37.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两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为99.22%。结论:TPPA定量试验较RPR定量试验可显著提高胎传梅毒的确诊率。
- 吴敏智赵静龚向东赵亮贾国泉龚婵聪王凤平龚匡隆李晶晶朱传武张倩张国成
- 关键词:胎传梅毒TPPARPR
- 双叶皮瓣修复面中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皮肤缺损19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面中部皮肤肿瘤手术切除后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分析双叶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设计模式。方法面中部皮肤肿瘤手术切除后,根据皮损位置和大小,在皮损外侧规范设计双叶皮瓣,充分皮下游离,转移皮瓣,分层间断缝合。结果19例患者,4例第二叶皮瓣远端皮肤术后发生0.1cm×0.2cm范嗣内的皮瓣血运障碍、坏死,后经积极换药后愈合;15例第二叶皮瓣、19例第一叶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全部病例手术后眼、鼻、口外观均未见明显畸形。结论皮肤缺损外侧模式设计的双叶皮瓣,是一种能够修复面中部皮肤缺损的成形方法。
- 吴敏智赵亮李晶晶王焱廖非陆鑫锋张倩方方
-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
- 手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巨大体积尖锐湿疣12例
-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巨大体积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外生殖器、肛周部巨大体积尖锐湿疣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通过手术削除、双极电凝烧灼的方法将疣体去除,待创面愈合后,使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
- 吴敏智杨斌李晶晶
- 手术联合5-氨酸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巨大体积尖锐湿疣12例
- 吴敏智杨斌李晶晶廖非胡美君贾国泉
-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儿童神经梅毒一例
- 2019年
- 神经梅毒危害较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也可引起智力下降。发生于儿童的神经梅毒鲜有报道,我院于2016年6月收治一例儿童神经梅毒患者,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儿,男,12岁。2016年6月8日因“抽搐昏迷1小时”于苏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后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滴度1∶64。脑脊液检查:微量蛋白733 mg/L,白细胞计数33×10^6/L,潘氏试验阳性,脑脊液TPPA阳性,脑脊液RPR阴性。头颅核磁共振示:脑发育不良,额叶为著,幕上脑室扩大,有顶部硬膜下出血,双侧基底节区信号欠均匀。患儿父母为外地务工人员,否认既往梅毒诊治史,母亲无规范孕期检查,患儿入院时查母亲血TPPA阳性,RPR阴性,父亲血TPPA阳性,RPR阴性。考虑诊断为:1.神经梅毒;2.症状性癫痫;3.脑发育不良。予镇静止痉、抗癫痫治疗稍好转后转入我院进一步抗梅治疗。追问病史,该患儿为足月儿,出生时四肢活动可,食奶无呛咳,未见手足红斑、丘疹等梅毒皮损。
- 徐雅婷李晶晶莫星帆冯明智吴敏智
- 关键词:神经梅毒症状性癫痫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首发症状脑发育不良
- 婴儿梅毒38例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婴儿梅毒的母体情况、婴儿梅毒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38例婴儿梅毒的临床资料及其母亲孕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婴儿梅毒中,28例(73.6%)在3个月内发病,临床表现最常见依次为皮疹,贫血,骨骼损害,鼻塞,黄疸等。辅助检查:血常规异常、C反应蛋白增高、肝功能损害等常见,10例(26.3%)四肢长骨X线片提示骨损害。患儿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1∶32者24例(63.1%),母亲孕期予以苄星青霉素正规治疗2例(5.2%)。经水剂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治疗后,随访26例,均提示治疗有效。结论:婴儿梅毒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需要综合母体孕期、分娩时情况及辅助检查等,经水剂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治疗后预后好。
- 廖非贾国泉吴敏智李昔莱吴映晖李晶晶钱春燕莫星帆
- 关键词:梅毒胎传
- 皮肤镜在外阴部乳房外Paget病与慢性湿疹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描述外阴乳房外Paget病(EMPD)和慢性湿疹的皮肤镜特征,探讨其在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就诊行并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20例外阴EMPD和16例慢性湿疹患者的皮肤镜特征。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判断两种疾病的各项特征百分比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EMPD患者皮损皮肤镜下19例为乳红色背景,而慢性湿疹患者乳红色背景仅1例,背景颜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色鳞屑均为最常见的脱屑形态,分别为9例、13例(P=0.128)。EMPD患者皮肤镜下血管结构均呈一致性分布,19例出现点-球状血管,14例见线状血管;慢性湿疹血管结构则均呈片状或簇集状分布,16例均出现点-球状血管,7例可见线状血管,两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EMPD患者中19例见亮白色条纹、20例见亮白色无结构区及19例纹网状结构,而慢性湿疹患者中均只有1例可见以上结果,两组3种特殊结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外阴部位EMPD和慢性湿疹具有特征性的皮肤镜下表现,皮肤镜在EMP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张韡黄莉明聂瑾吴敏智何芳华陆鑫锋王焱邵雪宝李晶晶莫星帆赵亮孙建方
- 关键词:湿疹
- 手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巨大尖锐湿疣12例
-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外生殖器、肛周部巨大尖锐湿疣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通过手术削除、双极电凝烧灼的方法将疣体去除,待创面愈合后,使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70天...
- 吴敏智杨斌李晶晶廖非胡美君贾国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