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强

作品数:5 被引量:12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油气
  • 2篇油气勘探
  • 2篇裂变径迹
  • 2篇磷灰石
  • 2篇勘探
  • 2篇勘探前景
  • 1篇地质结构
  • 1篇地质热历史
  • 1篇定年
  • 1篇定年证据
  • 1篇油气勘探前景
  • 1篇山体
  • 1篇铜矿
  • 1篇铜矿床
  • 1篇黔中
  • 1篇黔中隆起
  • 1篇热历史
  • 1篇热液
  • 1篇热液矿床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5篇杨志强
  • 3篇袁万明
  • 2篇王兰芬
  • 2篇王世成
  • 2篇沃玉进
  • 1篇田海芹
  • 1篇肖开华
  • 1篇胡东风
  • 1篇邓军
  • 1篇汤良杰
  • 1篇周雁
  • 1篇李胜荣
  • 1篇宋立珩
  • 1篇张招崇
  • 1篇郭彤楼

传媒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核技术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6
  • 2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安徽省黄山山体的隆升与剥露被引量:28
2011年
应用裂径迹技术研究黄山地质公景区隆升与剥露历史,揭示其演机.所获8个磷灰石裂径迹分析结,具有56,45~30和15Ma3个年龄组,与区内约85~50,45~30和24~5Ma形成多级古剥蚀面构造隆升剥蚀作用有关.景区曾经历3个阶段热演化历史,80Ma前第1阶段和13Ma后第2阶段冷却较快,从早到晚冷却慢速率分别为2.69,0.62和4.23℃/Myr;隆升速率分别为0.08,0.02和0.12mm/a;隆升幅度分别为1.14,1.57和4.00km.不同地段差异隆升明显,累计隆升幅度为4060~3950,3760~3490,3190~3070和2650m4个量级;地表隆升幅度化于450~2230m之间.区内平均剥蚀量为2340m,平均隆升量3400m,二者之差1060m是现在平均高程.
袁万明杨志强张招崇邓军
关键词:隆升剥蚀地质热历史磷灰石
拉萨地块南缘热液金铜矿床成矿时代的裂变径迹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通过对娘古处、洞嘎和甲马3个矿区计11个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表明,全区主要有3个成矿期,具体年代约分别为30~40 Ma,16~28 Ma和11~14 Ma,这与区域构造活动期相符.成矿温度均低于锆石裂变径迹退火带的底界温度(~320℃),亦说明陆-陆碰撞以来的构造热事件温度均未超过~320℃.
袁万明王世成李胜荣杨志强王兰芬
关键词:拉萨地块金铜矿床成矿时代裂变径迹热液矿床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组合类型与勘探前景被引量:49
2006年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以志留系区域滑脱层为界,可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据不同地区上、下构造层形变特征与强度及其组合特征,可将其地质结构分为单层稳定、双层连续、双层断褶、单层叠瓦、双层冲滑、单层冲断和二元推覆等7种类型。印支以来多期沉降与隆升产生了“早降晚抬”和“早抬晚降”2大类6种形式的埋藏演化史类型。海相地层原始建造、后期构造运动改造与上覆陆相地层的叠加形成了原生型、改造型、再生型和后生型4种类型的成藏组合。其中原生型成藏组合油气保存条件好,勘探前景好。中、下扬子区再生型和后生型成藏组合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沃玉进肖开华周雁杨志强
关键词:地质结构成藏组合油气勘探南方海相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海相下组合与油气勘探前景被引量:26
2006年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主要包括黔西北地区及其东部相邻的麻江古油藏地区,均属扬子台地的一部分,具有相似的构造及盆地演化历史。海相下组合主要是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黔中隆起褶皱平缓,断裂活动弱,利于印支期及以前所形成的原生油气藏的保存。黔中隆起的下寒武统烃源岩特别是牛蹄塘组烃源岩比麻江地区古油藏烃源岩发育程度高,震旦系和寒武系白云岩为良好储层,下寒武统泥岩及中上寒武统的膏盐岩可作为直接盖层及区域盖层;再加上该区相对稳定的构造保存条件,只要现今地表淡水下渗的深度不足以沟通深层原生油气藏并使之遭受完全破坏,该区就可能成为中国南方海相下组合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地区之一。
田海芹郭彤楼胡东风汤良杰沃玉进宋立珩杨志强
关键词:黔中隆起勘探前景
北喜马拉雅带构造活动的裂变径迹定年证据被引量:12
2002年
从浪卡子至雅鲁藏布江逆冲带剖面中获得的 4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 13.6— 17.2Ma ,记录了区内陆 -陆碰撞的时代 ,而这恰恰有别于前人的资料。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与样品高程呈负相关关系 ,表明陆 -陆碰撞伴随有快速的抬升 ,其抬升速率为 176m/Ma。 13.6Ma以来的剥蚀量约为 2 .9km ,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约为 7℃ /Ma和 2 13m/Ma。 3个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值相差较大 ,χ2 检验值约为 0 .1%,证实该区陆内造山作用是在低温状态下进行的。
袁万明王世成杨志强王兰芬
关键词:裂变径迹定年磷灰石锆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