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迓
- 作品数:24 被引量:121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象台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南海北部测站风速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 本文对2009-2014年南海北部的50个测站风速场进行了质量控制,包括内部一致性、持续性、极值、时间一致性、空间一致性等五个检查,其中在空间一致性检查之前做了高度订正处理,结果如下:1)内部一致性检查:除59490(珠...
- 郭春迓李天然胡东明林良根蔡由昌易爱民
- 上海沿岸海域风场质量控制与预报检验被引量:8
- 2019年
- 利用2016年上海沿岸海域19个站点的风场资料,进行了风场质量控制,包括完整性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持续性检查和高度订正。同时挑选10个站点作为实况对2016年风场模式预报进行检验,包括风速预报误差、风速预报准确率和风向预报检验,对比了风场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前后的检验结果,最后对两次大风过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预报检验结果均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而变差;整体误差秋季和冬季较小,6月和7月误差较大;分级检验0~5级风速准确率在0.9~1之间,预报值比实况偏大,6级以上风速预报准确率逐渐降低,且预报值比实况偏小;风向检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冬季12月、1月误差小,准确率最高,夏季6月误差最大,准确率最低;质量控制后检验结果都得到正面提升;两次大风过程预报准确率均在70%以上。
- 蔡晓杰戴建华朱智慧郭春迓
- 关键词:风场
- “18·8”广东季风低压持续性特大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23
- 2019年
-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地面观测和广东雷达等资料,对2018年8月27日-9月1日广东季风低压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在南亚高压稳定少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异常双脊形态、强盛的西南季风低空急流北抬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季风低压显著发生发展并缓慢偏西移,促使本次广东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的发生。(2)季风低压的生命史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波动加强阶段与减弱消亡阶段。季风低压强度演变与暴雨落区范围大小的逐日分布是同步,但与日最大降水量逐日演变不完全同步。在低压由强转弱并加速远离阶段(8月30日),处于季风低压外围倒槽区的粤东地区却发生了破纪录的极端暴雨。(3)粤东极端暴雨发生在边界层动力辐合及水汽辐合最强、对流层中低层的层结最不稳定阶段,中层南海高压与季风低压的相互作用为暴雨增幅提供了有利条件。来自海洋的偏南暖湿气流北推与前期MCS冷池出流相互作用导致粤东沿海地面辐合线的形成,辐合线西段受莲花山脉地形阻挡和抬升作用长时间停滞维持,致使极端强降水回波的触发和维持。(4)雷达回波演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块状弱回波西移阶段、带状回波叠加强短雨带东北移阶段和回波减弱东南移阶段。强降水回波呈典型的低质心暖云对流降水结构。
- 蔡景就伍志方陈晓庆兰宇郭姿佑郭春迓
- 关键词:低空急流地面辐合线
- 2019年12月汕尾市一次冬季大暴雨的成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利用NCEP/FNL、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等多种资料综合分析2019年12月底广东汕尾市一次与台风及冷空气活动相关的远距离大暴雨过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该次暴雨的水汽贡献来自于热带气旋“巴蓬”引入的自巴士海峡到南海东北部的一支边界层急流,其主体位于海上并近岸减弱是导致最终暴雨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粤东沿海台站在秋冬季节做与热带气旋相关的强降水预测时,需要特别留意巴士海峡到粤东沿岸是否存在边界层急流及其持久和深入程度。
- 李泳泽程正泉郭春迓张毅
- 关键词:天气学冬季暴雨台风倒槽冷空气
- 南海北部测站风速质量的控制方法被引量:11
- 2016年
- 利用2009年7月-2014年6月期间南海北部50个测站的风速资料,进行了风速质量控制研究。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案包括内部一致性检查、持续性检查、极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高度订正后的空间一致性检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测站观测的风速质量良好,但是有10%一20%左右的测站不能通过内部一致性检查和持续性检查,有不高于3%的测站未通过极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其中空间一致性检查的通过率最高。基于上述质量控制的方法建立的资料质量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剔除不合理值,在实际业务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郭春迓李天然胡东明林良根蔡由昌易爱民
- 关键词:应用气象自动站风速南海北部
- 广州市室内地温的变化规律分析
- 2014年
- 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广州室内地温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分析了其与室外气温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室内日平均地温随月份的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并且其变化与室外平均气温的变化有很高的相关性,但室内地温的升降幅小于室外气温的升降幅,春夏季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地温,而秋冬季节相反;室内地温的日较差通常很小,一般小于1℃;当室内地温日较差在1~2℃时,多是室外处于持续的升温或持续降温状态;当室内地温日较差大于2℃时,多是因受冷空气影响。有冷(暖)空气影响时,室内地温下降(上升)较室外气温有一定程度的滞后,室内地温下降(上升)幅度较小但保持一致下降(上升)趋势,二者日平均温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 林芳妮张东方一川郭春迓涂静
- 关键词:气象观测室外气温
- 热带气旋风圈统计及业务应用被引量:6
- 2020年
- 利用2003—2019年的中央气象台台风实况报文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级风圈半径频率峰值集中在300 km左右,10级风圈半径为100 km左右,而12级风圈则在40 km左右;7、10、12级风圈半径的频率峰值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风速,7级风圈频率峰值对应的风速介于28~40 m/s,10级介于35~50 m/s之间,12级介于42~52 m/s之间;各级风圈半径大小基本随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业务中可供预报员参考的、不同台风风圈半径下各级风速对应的百分位风圈数值。
- 郭春迓程正泉李泳泽林芳妮吕华锋
- 关键词:应用气象热带气旋
- ASCAT反演风场与华南及南海站点观测对比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利用2014—2017年华南沿海及南海的浮标站、海岛站、石油平台站、沿海自动站等277个自动站风场数据,与ASCAT反演风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观测风速小于5 m/s(大于15 m/s)时,ASCAT反演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在3 m/s左右(存在2级左右的高(低)估);当风速介于5~10 m/s时,平均绝对误差在2 m/s左右(多数ASCAT有1~2级的高估);介于10~15 m/s时,ASCAT反演结果相对最好,风速、风向准确率能够达到60%以上。ASCAT对风速的反演结果受陆地影响较大,与观测风速的相关系数从高到低可分为三类:(1)浮标、平台站;(2)西沙、南沙自动站;(3)广东沿海自动站及海岛站、海南海岛站。ASCAT反演风场在风向的应用较风速更优,其中,东北风样本数最多,其次分别为西南风、东南风和西北风。浮标站、平台站、西沙自动站的风向反演质量相对较好;所有测站风向偏差主要由5 m/s以下的弱风贡献。单站多年月平均风速变化显示,ASCAT反演风速相对测站主要为正偏差,且秋冬季比春夏季偏差更大,这可能与大气稳定度有关。
- 郭春迓钟水新胡亮涂静陈超刘春霞冯沁
- 关键词:风场大气稳定度
- 相同季节和相似区域华南两次飑线过程比较分析被引量:14
- 2016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广东省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风廓线雷达资料、卫星云图以及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分别发生在2016年4月13日和17日的华南两次飑线过程(前者简称"4.13"飑线,后者简称"4.17"飑线)的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相同季节、相似区域不同飑线过程对同一地区所带来的灾情影响差异较大的原因。结果表明:(1)两次飑线发生的环流背景相似,但后期对广东的影响差异较大,"4.13"飑线影响范围小而强,其进入广东境内发展成弓形回波;"4.17"飑线范围大而相对较弱,其进入广东境内后逐渐减弱。(2)"4.13"飑线过程存在有利于其发生并增强的前倾槽结构和较强垂直风切变;"4.17"飑线过程下游地区有冷空气浸入,不利于强天气发生。(3)低层暖平流及中层干冷空气下沉造成"4.13"飑线过程强不稳定层结,在广州附近形成气旋性中尺度辐合线有利于飑线在此加强。(4)两次飑线过程造成地面大风的原因不同,"4.13"飑线大风由弓形顶下击暴流产生,后部入流很强,强回波质心高;"4.17"飑线大风由普通超级单体造成,回波质心较低,雨滴的重力拖曳作用较小,致使地面雷雨大风强度相对较弱。
- 叶朗明伍志方张华龙郭春迓
- 关键词:飑线地面辐合线弓形回波下击暴流
- FINE ECMWF模式对南海10m风速预报能力的检验
- FINE ECMWF 模式是欧洲中心的中期天气预报模式,该模式产品自2011 年在业务中得到应用.业务应用表明,该模式产品具有较高的预报水平,对中短期天气预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随着精细化业务的发展,预报员编辑的预报场就...
- 林良根李天然郭春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