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青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动物病害与免疫学研究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牙鲆经注射和浸泡免疫鳗弧菌灭活疫苗后7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5
- 2014年
- 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采用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分别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于免疫后0 h、4 h、8 h、12 h、24 h、48 h、72 h、96 h、7 d、14 d分别取牙鲆脾、头肾、鳃3种组织,提取m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组织中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CHⅠ、MHCⅡ、T细胞表面受体CD4、T细胞表面受体CD8、免疫球蛋白(Ig)M 7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两种方式免疫后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显著上调。注射组3种组织中, 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时间在12-24 h, MHCⅠ、MHCⅡ、CD4、CD8的表达高峰出现在48-72 h, IgM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免疫后7 d,各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70倍;浸泡组3种组织中, 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免疫后12-48 h, MHCⅠ、MHCⅡ、CD8表达高峰出现在48-96 h,但CD4在头肾和鳃中表达高峰出现在72 h,在脾中表达高峰出现在7 d, IgM在鳃中表达高峰出现在96 h,在脾和头肾中表达量在14 d内逐渐上升,各基因表达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20倍。结果表明,注射组各组织基因的转录水平均高于浸泡组,且脾、头肾中表达量最高值出现时间早于浸泡组,但鳃中各基因峰值出现时间晚于浸泡组。研究结果为疫苗的免疫途径及免疫效果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 宋晓青邢婧战文斌
- 关键词:牙鲆注射免疫浸泡免疫免疫相关基因
- 注射和浸泡免疫疫苗后牙鲆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
- 免疫接种疫苗是防治鱼类细菌性、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疫苗免疫方式主要以注射、浸泡等方法为主,对于免疫效果的评价则除了通过鱼类血清及黏液抗体水平变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等)活、淋巴细胞数量、吞噬作...
- 宋晓青
- 关键词:牙鲆注射方式免疫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 文献传递
-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浸泡免疫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灭活疫苗后11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分别于免疫后0h、4h、8h、12h、24h、48h、72h、96h、7d、14d取脾、头肾、鳃组织,提取m 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组织中Toll-like受体(TLR)2、TLR5M、髓样分化因子My D88、核转录因子(NF)-κB、白介素(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XC、补体C3、热休克蛋白(HSP)70、T细胞表面分子CD4、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KEF)十一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免疫后除TLR5M、NKEF以外其它九种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表达高峰出现在24—72h,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12倍;TLR5M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NKEF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显著下调趋势,下调峰值出现在24h,为对照组的0.49倍。在脾脏和肾脏中,NF-κB和CD4基因的表达峰值高于鳃;在脾脏和鳃中,IL-6、HSP70和NKEF基因的表达峰值均高于头肾;IFNγ、CXC、C3和My D88在三个组织中的表达峰值差异不大。在三个组织中每个基因表达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浸泡免疫后,IL-6和HSP70基因在三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迅速、且丰度高,可以作为疫苗浸泡免疫后的效果评价指标;除肾和脾主要的免疫器官外,鳃也是浸泡免疫后重要的检测组织。研究结果为浸泡免疫疫苗效果的评价积累了数据。
- 邢婧王洋宋晓青唐小千绳秀珍战文斌
- 关键词:牙鲆浸泡免疫免疫相关基因
- 牙鲆注射免疫鳗弧菌灭活疫苗后13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5
- 2016年
- 为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于免疫后0、4、8、12、24、48、72、96h和7、14d取脾、头肾、鳃组织,提取m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个组织中Toll-like受体(TLR)2、TLR5M、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NF)-κB、白介素(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XC、补体C3、C型溶菌酶(C-Lyz)、热休克蛋白(Hsp)-7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II、T细胞表面受体CD4和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mIg)D这13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显示:注射免疫后,3个组织中,除了mIgD和TLR5M基因,其余11种基因与对照组相比均呈上调表达,上调表达高峰均在12~72h,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30倍;mIgD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或无显著差异,基因表达量最低值出现在8~12h,最低值是对照组的0.02~0.2倍;TLR5M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变化。在头肾和脾脏组织中,除了TLR5M、CXC、C-Lyz和mIgD 4个基因其余9个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鳃组织,且表达量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均早于鳃组织。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免疫鳗弧菌全菌灭活疫苗能引起牙鲆脾脏、头肾和鳃免疫相关基因的快速变化。脾脏、头肾中基因的表达量大多显著高于鳃组织,且表达高峰值的出现早于鳃组织。注射免疫后,脾脏或头肾组织中TLR2、NF-κB和IL-6基因的表达量上调较快、较高,可作为注射免疫鳗弧菌全菌灭活疫苗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本研究为牙鲆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 薛洁宋晓青邢婧战文斌
- 关键词:牙鲆鳗弧菌灭活疫苗注射免疫免疫相关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