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涛
- 作品数:59 被引量:36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美托洛尔在妊娠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研究美托洛尔在妊娠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美托洛尔 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压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24h尿蛋白水平、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95.18±4.58)mmHg、(130.70±8.10)mmHg,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峰值流速分别为(0.68±0.07)%、(0.40±0.05)%、(135.73±13.75)cm/s,低于对照组的(0.81±0.10)%、(0.53±0.06)%、(142.40±13.25)cm/s,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素为(357.20±24.56)pg/mL,低于硫酸镁治疗的(416.37±26.15)pg/mL;一氧化氮水平为(32.25±1.25)nmol/L,高于硫酸镁治疗的(27.80±1.63)nmol/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水平为(1.42±0.21)g,低于硫酸镁治疗的(1.95±0.30)g,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疲乏无力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早产儿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妊娠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因此,联用美托洛尔治疗更具推广价值。
- 李亚楠吴云涛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美托洛尔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血运重建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开滦研究队列人群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对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对象来自参加2006—2020年度体检且首次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开滦研究队列参与者。根据non-HDL-C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non-HDL-C<2.6 mmol/L组、2.6~<3.4 mmol/L组、non-HDL-C≥3.4 mmol/L组。每年进行随访,终点事件为MACCE和全因死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不同non-HDL-C水平对MACCE及全因死亡的影响;采用部分分布风险模型分析不同non-HDL-C水平对MACCE事件亚型的影响,将死亡视为竞争事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non-HDL-C水平与全因死亡、MACCE及其亚型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纳入2252例观察对象,男性2019例(89.65%),年龄(62.8±8.3)岁,随访时间5.72(3.18,8.46)年,384例(17.05%)发生MACCE,157例(6.97%)发生全因死亡。与non-HDL-C≥3.4 mmol/L组相比,non-HDL-C<2.6 mmol/L组与血运重建术后MACCE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38%相关[HR=0.62(95%CI:0.48~0.80)];non-HDL-C每降低1 mmol/L与MACCE发生风险降低20%相关[HR=0.80(95%CI:0.73~0.88)];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同样表明血运重建术后non-HDL-C水平与MACCE事件呈线性正相关(总体关联P<0.001,非线性关联P=0.808)。对于全因死亡,与non-HDL-C≥3.4 mmol/L组相比,non-HDL-C<2.6 mmol/L组血运重建术后发生全因死亡的HR=0.67(95%CI:0.46~1.01);non-HDL-C每降低1 mmol/L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相关(HR=0.85,95%CI:0.73~0.99)。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表明术后non-HDL-C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呈线性关联(总体关联P=0.039,非线性关联P=0.174)。结论血运重建术后降低non-HDL-C水平与MACCE和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降低显著相关。
- 王雪雯刘士贺韩旭刘倩陈朔华赵秀娟李璐吴寿岭吴云涛
- 关键词: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运重建术
- 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101510名职工中空腹血糖(FPG)〈7.0mmol/L、无糖尿病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且FPG及睡眠资料完整的87540名职工作为观察队列,排除2010~2011年度未参加体检者、FPG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60715名。依据基线睡眠时间将观察对象分为睡眠时间不足组(〈7h/d)、睡眠时间充足组(7~9h/d)、睡眠时间过长组(≥9h/d)。结果显示,至2010—2011年度体检结束时,〈7h/d、7~9h/d和≥9h/d组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5.49%、4.94%、5.61%(男性分别为5.70%、5.32%、6.27%;女性分别为4.49%、3.74%、3.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7—9h/d组比较,〈7h/d组、≥9h/d组新发糖尿病发生风险的RR值分别为1.09、1.28,在不同性别人群中校正上述因素后,其新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也无明显增加。
- 高明李俊娟吴云涛王希柱赵剑秋侯金泓李雯陈朔华李慧英张东红吴寿岭
- 关键词:睡眠时间糖尿病
- 不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老年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联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老年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联。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 064例研究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的为2 464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1 518例。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采用标准差(SD)、独立变异性(VIM)、极差(MMD)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四种指标。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短时SBPV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联。结果 (1)在1 518例研究对象中,年龄平均为(67.14±5.94)岁。其中,男性1 000例(65.9%),女性518例(34.1%)。(2)除短时VIM以外,平均收缩压(SBP)越高,短时SBPV均呈升高趋势(P值<0.05)。(3)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不同24h、日间SBPV指标均与CIMT呈正线性相关,不同夜间SBPV指标均与CIMT无线性相关。结论不同24h、日间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CIMT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 程平宋路李春慧李春慧王一鸣赵华灵吴云涛
- 关键词:收缩压变异性老年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开滦研究人群中糖尿病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开滦研究人群中2型糖尿病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2007年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职工101 510人中,空腹血糖〈7.0mmol/L、无糖尿病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且空腹血糖资料完整的职工90 678人作为观察队列,排除2010-2011年未参加体检、空腹血糖检测值缺失者,最终纳入62 756人。统计糖尿病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1年健康体检结束时,随访(3.5±0.5)年,发生糖尿病3277例,累积发生率为5.22%(男性5.57%,女性4.00%)。年龄分组中,〈30、30~〈40、40~〈50、50~〈60和≥60岁的发生率分别为1.28%、2.40%、5.00%、6.15%和7.32%;女性分别为0.60%、0.99%、3.33%、5.37%和7.53%;男性分别为1.46%、2.91%、5.58%、6.37%和7.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糖尿病家族史阳性,以及收缩压、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腰围、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高中及以上学历为保护因素。结论 开滦研究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为5.22%,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中及以上学历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保护因素。
- 吴寿岭高竞生吴云涛黄喆施继红王冬梅齐书英李俊娟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发生率影响因素
-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轨迹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联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轨迹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联。方法:选择2006~2010年期间连续3次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51831名在职及离退休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拟合AIP(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对数值)轨迹模型,并根据AIP轨迹将研究对象分为低稳定组(n=11114)、低中稳定组(n=21647)、中高稳定组(n=13659)、高稳定组(n=5411)。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四组的ASCVD累积发病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四组的ASCVD发病风险,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0.19±2.22)年期间,5142例(9.92%)研究对象发生ASCVD,4013例(7.74%)研究对象死亡。校正混杂因素后,Cox回归分析显示:与低稳定组相比,低中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的ASCVD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3%(HR=1.13,95%CI:1.04~1.23,P=0.003)、20%(HR=1.20,95%CI:1.10~1.31,P<0.001)和41%(HR=1.41,95%CI:1.27~1.57,P<0.001),且风险呈逐渐增加趋势(P_(trend)<0.001)。分层分析显示,在AIP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人群中,年龄<65岁者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者的ASCVD发病风险分别高于年龄≥65岁者和LDL-C≥3.4 mmol/L者(P_(interaction)均<0.01)。结论:在开滦研究队列中,AIP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人群发生ASCVD的风险更高,且发病风险随着AIP升高而逐步增加。另外,在AIP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人群中,年龄<65岁者的ASCVD发病风险高于年龄≥65岁者,LDL-C<3.4 mmol/L者的ASCVD发病风险高于LDL-C≥3.4 mmol/L者。
- 刘士贺刘倩韩旭刘红敏赵海燕陈朔华吴寿岭吴云涛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队列研究
- 静息心率对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的影响
- 吴寿岭高景利吴云涛刘红敏陈朔华李玉
- 该项目所属临床医学心血管病学研究领域。
立项背景:随着国外几个大型流行病研究报告了心率与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关系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率增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强有力的预测因素。但数据多来自国外研究人群,基于单次测...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静息心率健康体检
- 非糖尿病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对动脉僵硬度进展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基线空腹血糖水平与动脉僵硬度进展的关联。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在2010-2018年完成了两次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量且第一次baPWV测量时为非糖尿病的开滦研究队列人群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基线空腹血糖对随访baPWV和随访期间baPWV进展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16875人,其中男性10453人(61.9%)。观察对象基线(第一次baPWV测量)年龄(45.9±13.0)岁,baPWV(1439.0±309.3)cm/s;随访(第二次baPWV测量)年龄(49.6±13.3)岁,baPWV(1494.6±334.3)cm/s。观察对象baPWV进展值为(55.7±233.4)cm/s。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发现基线空腹血糖水平与随访baPWV呈正向关联(P<0.05),基线空腹血糖水平每升高1 mmol/L,随访baPWV升高16.89 cm/s;在随访期内空腹血糖变化值每升高1 mmol/L,baPWV进展增加3.70 cm/s。结论非糖尿病人群的空腹血糖水平影响随访动脉僵硬度。随访期内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影响动脉僵硬度进展的因素。
- 韩旭刘倩马一涵郑晓明阮春雨崔凯宋明珠吴寿岭吴云涛
-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空腹血糖
- 老年人群立位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立位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在开滦总医院、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参加2010至2011年健康体检且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立、卧位baPWV和ABI检测.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立、卧位baPWV及ABI的因素.结果 (1)入选离退休员工2 464名组成研究队列,将完成立、卧位baPWV和ABI检测的1 601名员工纳入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年龄为(67.5±6.1)岁,男性1 065名(66.5%).立位和卧位的baPWV分别为(3 885±1 504) crn/s和(1 761±371) cm/s;立位和卧位的ABI分别为1.54±0.21和1.10±0.12.<65、65~69、70~ 74、≥75岁研究对象的立位baPWV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立位ABI随着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趋势检验,P均<0.01).(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立位baPWV的因素包括年龄(β=0.19,P<0.01)、下肢立位收缩压(β=0.18,P<0.01)、下肢卧位收缩压(β=0.14,P<0.01)、立位心率(β=0.30,P<0.01)、卧位心率(β=0.23,P<0.01)和体重指数(β=-0.18,P<0.01);影响立位ABI的因素包括女性(β=-0.055,P<0.05)、上肢立位收缩压(β=-0.834,P<0.01)、下肢立位收缩压(β=0.708,P<0.01)、下肢卧位收缩压(β=0.099,P<0.01)和空腹血糖(β=-0.085,P<0.01).结论 老年人的立位baPWV和ABI均值均高于卧位.立位baPWV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下肢立卧位收缩压、立卧位心率和体重指数;立位ABI的影响因素包括女性、上肢立位收缩压、下肢立卧位收缩压和空腹血糖.临床试验注册号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TNC-11 001489.
- 郑晓明李志芳吴云涛赵小红赵海燕金成刘红敏陈朔华安莎莎王洋吴寿岭
- 关键词:动脉硬化老年人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03例,其中正常对照组78例,糖尿病组5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69例。分析比较不同组间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和同型型半胱氨酸(Hcy),同时分析各组间hsCRP和Hcy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3例研究对象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3.5±0.8mmg/L)、糖尿病组(3.3±1.1 mg/L)患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1.0mg/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患者Hcy(17.2±5.6μmol/L)高于其他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患者Hcy(13.1±4.3μmol/L)高于正常对照组(7.6±3.7μ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hsCRP水平和Hcy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hsCRP和Hcy同时升高,且二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 李云杨鹏赵丹丹任琦刘星武英吴云涛边涛
-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